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国已设置140多个碳监测点,有助碳交易市场平稳运行

澎湃新闻记者 王晶晶
2022-06-17 21:51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6月15日消息,我国已经设置140多个各类监测点位,主要分布在上海市、深圳市等13个城市,逐步完善碳监测体系。

去年9月以来,生态环境部聚焦重点行业、城市和区域3个层面,启动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在重点监测行业上,我国火电、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废弃物处理5个试点行业的11家集团公司、49家参试企业共设置119个碳排放监测点位,大部分点位已获取3—5个月的监测数据。

目前,我国已经对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设用地等不同生态类型碳排放数据进行监测,并实现逐年更新。今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又新增了两个监测试点,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云南省分别选择典型草原、森林生态系统开展试点监测。在城市、在企业,技术人员通过天地一体综合监测,不断提升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核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碳监测是指通过综合观测、结合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手段,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生态系统碳源汇等信息,主要监测对象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氢氟化碳(HFCs)等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

业内认为,对于碳排放的量化与数据质量保证的过程,包括监测(Monitoring)、报告(Reporting)、核查(Verfication)三个方面,简称“MRV”。完善的MRV监管体系,可以增强碳交易体系的可信度,是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前提,也是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依据。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下称,上海环交所)全国碳市场运营中心副主任樊东星解释,碳交易是基于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cap and trade)的一种交易方式,政府在确定碳排放总量目标、并对碳排放配额进行分配后,企业之间以碳排放配额为标进行交易,一年之后政府组织第三方核查机构核查企业实际排放量,最终企业以实际排放量数为准,向政府清缴上年度的碳排放配额。

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至2021年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114个交易日,其中,挂牌协议交易累计成交量3077.46万吨,累计成交额14.51亿元,大宗协议交易累计成交量14801.48万吨,累计成交额62.1亿元。

随着第一个履约期的结束,2022年全国碳交易市场进入“缩量稳价”状态。

上海环交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碳市场挂牌协议交易日成交量普遍不高,主要在10吨至50吨区间浮动,5月以来这一数据降至10吨。目前,全国碳市场交易量主要以大宗协议交易为主,就5月数据来看,全国碳市场大宗协议交易月成交量213万吨,而挂牌协议交易月成交量仅有125149吨。

价格方面,今年以来,全国碳交易市场价格主要在55元/吨至59元/吨区间浮动。

全国碳交易官微数据显示,6月1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0吨,收盘价59元/吨,较全国碳市场上线当日48元/吨的开盘价上涨约23%。截至当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近1.93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84.3亿元。

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此前表示,现已有计划在今年将有色冶炼和建材行业纳入国内碳市场交易,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

据悉,“十四五”期间,碳市场建设将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纳入八大行业。随着主体更多元、生产流程更复杂、过程排放更多样的行业纳入市场,MRV体系建设将更加困难。

与此同时,全球“脱碳”任务也越来越严峻。国际能源署(IEA)在《全球能源回顾: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中指出,2021年全球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363亿吨,同比上涨6%,创历史最高纪录。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