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1个国家压力情绪上升超过10%,全球负能量刷屏!如何实现心态均衡?

2022-06-17 12: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这个世界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悲伤、更愤怒、更恐惧。

盖洛普2020年度《全球情绪状况报告》显示,全球受访者的压力、悲伤、愤怒和恐惧4项负面情绪指标均上升至最高水平,其中,压力情绪的上升幅度最大,较2019年上升5个百分点。

另外,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地区压力水平上升,其中有21个国家压力上升幅度较上一年超过10%。

聚焦国内来看,《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指出,2021年人们平均有4.8个健康困扰,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问题(47%)。

显然,当今时代,全球负能量呈现出蔓延态势。

福 卡 智 库

 01

  为何负能量“流行”?

任何社会现象、社会特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烙印。现如今负能量“流行”化,背后则是当下的危机时代,给负能量打开了巨大空间:

近年来,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各国经济下行常态化,新旧动能切换也“青黄不接”,以致经济增长进入“缺魂少魄”的混沌期,而且从贸易战到科技战,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成为悬在各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过度发展使大多数人被边缘化。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本就内置阶层分化的原罪,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主要国家央行开启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富人金融资产膨胀到穷人现金货币贬值,于无形中加剧了贫富分化和阶层固化。

世界本已如此艰辛,可谁知还有自然性灾害横插一脚,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瘟疫、洪水等自然性灾难事件的频率和规模都在不断提高和扩大。据统计,2000—2020年间全球累计灾难次数多达13345次。

而今在新冠疫情危机的点燃下,金融危机、产能危机、就业危机等复式危机全面爆发。在西方,300多年来形成的市场经济信仰崩塌,“政治正确”、“精神正确”成为了浮云,如何不叫人崩溃?

更严峻的是,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社交又沦为负能量的放大器。概因互联网互联互通的便捷性及其匿名的交流形式,让网民相互激发、传染负能量,迅速使整个社会陷入到怨恨氛围中,进一步拉低了负面情绪的阈值。

结果,在多因素的同步交织下,时代性危机一浪接一浪滚滚而来,极大地孕育、助推了诸如困惑、焦虑、不安的负能量在社会各个群体的内心中蔓延,造就负面情绪前所未有地流行化。

福 卡 智 库

 02

  排解负能量的关键

显然,这是一个“人生处处皆危机”的危机时代,变化无常是常态。但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发展,人类都需要在无序中寻找稳定之锚。于是,除了病理性治疗外,人们纷纷寻找心灵慰藉。

一方面,人生苦短,喝碗“鸡汤”来御寒。无论是成功励志类,还是人生真谛类,抑或是情感故事类,心灵鸡汤中名人、智者的语录、故事所体现的正是人们对人生的设想或理想,无疑为处在迷茫期、内心苦苦挣扎的人们提供了慰藉。

另一方面,回归宗教,以信仰抚慰心灵。基督教等宗教告知人们生来带有原罪,无论是牢狱之灾,还是道德上的困境,抑或是精神上的折磨,一切生活苦难都是因为人们要去赎罪。通过信仰轮回、因果报应等充满宗教意蕴的方式,宗教为大众提供了生活的指导和灵魂的救赎。

如1995年正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初期,烈火烹油般的繁华景象早已烟消云散,令一味追逐物质财富的日本人陷入迷惘,心灵的空虚使许多人投入宗教的怀抱寻求慰藉。

但无论是心灵鸡汤抑或是宗教信仰,都治标不治本。且不说心灵鸡汤大都是“正确的废话”,“喝的时候让人热血沸腾,喝完连味道是咸是淡都不记得”。

更何况时代在进步,宗教沉淀了几千年的“必答题”和“标准答案”,并不能对现代社会产生的新问题给予回答。最终,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无法从根本上找到一个可寄托的心灵慰藉。

可问题是,当量大面广的社会负向情绪得不到释放,积累到一定程度,很可能波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绝大多数人被危机时代所捕获,只看到危机表面的“危”,却没看到危机内部所蕴含的“机”。

也就是说,从根本上看,心灵负能量的出口,关键在于自我认知的升级,即升级思维方式,正视自身与时代形势的界面。

典型如贝佐斯和任正非,正是有了自我认知升级,他们在不确定的、迷茫的和混沌的泥潭中先后提出了“徘徊哲学”和“灰度哲学”,于阵痛中完成自我成长。

福 卡 智 库

 03

  合力消除精神隐患

然而,绝大多数人很难拥有提升认知的能力,成功永远是少数人的事。而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时代,自动化和智能化会使更多的机器取代人类工作,大部分人将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剧变及其带来的阵痛,只会让负面情绪有增无减。

这意味着,危机时代和智能时代所引发的负面情绪之广泛,正倒逼政府社会情绪管理前所未有地上升,给予心灵负能量出口,不是让情绪淤积于胸中或淤积于群体之中,而是想尽办法使其释放出来。

社会学家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论的核心便是根基于此,通过设置社会有机体在情绪管理上的一种“排解阀”而使淤积的情绪能够宣泄排解出去。这之中,政府会创造出多种差异性的制度与组织机制,使社会负向情绪能够在多个渠道上得到一种缓慢释放。

此外,从商业角度来看,消费正由“物质第一性”转向“精神第一性”,而情绪作为精神消费的入口,就是要凝聚高品格、设计感、故事感、娱乐感于一体,借势黏住海量粉丝。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企业又岂能错失精神消费的巨大商机!

综上,危机时代的大变革正倒逼世界给予负能量出口,治情如治河,宜疏不宜堵。而中国本就注重社会管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在大政府+大市场的双向发力下,逐步实现正负能量的心态均衡,并呈现以下特征:

一方面,政府将更多地为边缘化群体提供“心灵港湾”。服务型政府将既对失业、残障人士等群体进行“生存救济”,又将通过社会性企业为其提供社会性岗位,还会以发放电影券、消费券等公益性消费途径抚慰其心灵。

另一方面,文化艺术将成为经济基础,以净化心灵、启发心智、促人向善。恰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几乎所有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

未来,社会将提供更多的消费渠道和精神消费品,使文化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从上层建筑变为经济基础,抚慰心灵、调节心理、滋养灵魂。届时,人们在太空极致体验、科幻电影般的全息全影、沉浸式游戏等文化艺术中产生同感与移情,随之苦随之笑,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如研究表明,玩游戏可以在无形之中治愈抑郁症。

此外,个人将进行自我收敛,建立“心灵防线”。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个人将学着接纳并适应自己的情绪,在正能量与负能量之间构建防火墙。内心深处追求的,将是一种心灵和身体高度自由和流畅的状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