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什么是特罗姆瑟?

2022-06-15 1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挪威国家旅游局 挪威国家旅游局

“Welcome to tromso!”

(欢迎来到特罗姆瑟!)

��

Photo:Ins@

在电影《假装情侣》中,黄渤不远万里来到挪威特罗姆瑟开启一场寻爱之旅。

一到机场,司机就用稍显蹩脚的英语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东方客人。

Photo:Ins@matteo.leonardo.magne

北极之城的皑皑冰雪和盈盈极光为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平添了几分浪漫气息。

而对全世界的旅行者而言,特罗姆瑟又意味着什么?

Photo:Ins@hannelune

01.

最北不冻港

“这个城市不太冷”

特罗姆瑟位于北极圈以北 69 ˚N,北至阿拉斯加和俄罗斯的最北端,是挪威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北极圈以北的第三大城市。

面积2,521 平方公里 ≈ 海南海口

人口7万 ≈ 一个综合性大学

Photo:Google Maps

特罗姆瑟被誉为「通往北极的门户」「挪威北部的首都」。受墨西哥暖流的影响,极北的地理位置却并没给这座城市带来太过寒冷的气候。

这里全年平均气温0℃ ~ 5℃,即使在冬天,平均气温也维持在 -5℃ ~ -1℃。而同一纬度的俄罗斯诺里尔斯克市(Norilsk),冬季却可低至-58℃。

Photo:Ins@g.kournoutis

因此,对无数前来北极观光的旅客而言,气候相对温和的特罗姆瑟是绝佳的驻足地。

Photo:Ins@kirstielisesphoto

上天好像格外眷顾这扇「北极之门」!终年不冻港,让特罗姆瑟成为挪威北部最大的港口。

从遥远的冰河时代,仅有数十个原住民的蛮荒边境,到18世纪摇身一变为海产、狩猎商品的北极贸易中心,迅速发展的贸易,也带动了文化、艺术、时尚的发展。

Photo:Ins@kirstielisesphoto

今天,一座跨越海峡的大桥连接着特罗姆瑟的大陆与岛屿。

漫步街头,白色的教堂,红色的木屋,彩色的帆船,铅色的天空......��恍惚间还以为来到了南方的卑尔根。

Photo:Ins@tromsowonders

特罗姆瑟,就像一叶承载着人们关于北极无限想象的方舟,静静漂浮在世界一极,遗世而独立。

Photo:Ins@jonkeinanen

02.

北方小巴黎

“这里全是香槟和奇观”

据说1900年,一名来自法国的旅客行至特罗姆瑟,赋予它「北方巴黎」的美称。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比昂松(Bjørnstjerne Bjørnson)也曾写到,这里“全是香槟和奇观”。����

Photo:Ins@jensenmedia

若非亲眼目睹,确实很难相信人类在这片极北之地,发展出了何等繁荣的文化、艺术、建筑乃至科学奇观。

Photo:Ins@gabrielhofstra

两个世纪以前,被特罗姆瑟繁荣的港口贸易吸引来到这里的人们,惊羡于街头衣着华丽的摩登女郎和众口不一的异国腔调。

今天,人们为追逐极光来到特罗姆瑟,却着迷于这里别具一格的城市景观和人文艺术。

Photo:Ins@vanuit_mijn_roze_huis

特罗姆瑟仅7万多人口,却有100多个民族,14%都是国际居民。

他们或是贸易时期俄罗斯和欧洲商人的后裔,或来自于二战后的城市融合,或是北极大学的国际学生......

Photo:Ins@vervetbydel

即使在今天,特罗姆瑟的人口增长较其他北方城市也更显强劲——每年超过 1,000 人。

特罗姆瑟,也许是挪威唯一一个你能听到的英语比挪威语还多的城市。

Photo:Ins@jensenmedia

03.

人类的北极事务所

“当之无愧的北极中心”

⛪️北极大教堂(Arctic Cathedral)是特罗姆瑟的标志性建筑,飞机甫一降落,你就会看到这座高度达40米的尖顶教堂。

Photo:Ins@intrepidguide

教堂位于特罗姆瑟大桥南岸的一处山坡上,始建于1965年。

充满造型感的简洁外形,灵感来自于��️冰山。南边的整面墙则由轧花玻璃制成,折射出斑斓的光芒。

Photo:Ins@babang_des

夏天,这里举办的午夜太阳音乐会令人如痴如醉;冬天,通体洁白的教堂与冰天雪地融为一体,宁静而壮美。

来教堂里静坐一会吧,感受世界尽头的平静和安详!

Photo:Ins@steiand

特罗姆瑟图书馆里却氤氲着来自北极的书香气。

整座图书馆呈贝壳状,流线型屋顶勾勒出利落的线条,巨大的落地玻璃则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自然光。和整座城市一样,图书馆内部也采用橘色暖光,从外面看,明媚又大气。

在这里畅游书海,身体和灵魂都包裹着充盈的温暖~☀️

Photo:Ins@uno_zaino_a_spasso

在特罗姆瑟,还可以造访人类在世界最北端的高等学府!

挪威北极大学(The Arctic University of Norway),建于1968年,位列挪威高校前茅,以极地研究、海洋研究等知名。

北极光天文馆和特罗姆瑟博物馆都是大学的一部分。

Photo:Jørn Berger Nyvoll / UiT

除了北极大学以外,特罗姆瑟还是北极理事会秘书处、北极土著秘书处、北极经济理事会等重要北极事务机构的所在地。

特罗姆瑟,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北极事务中心!

04.

梦幻极光和午夜太阳

“大自然是公平的”

每年9月到来年4月,是极光常驻特罗姆瑟天空的季节。

特罗姆瑟,是世界上最有可能看到北极光的地方之一!加之气候相对温和,特罗姆瑟又是最适宜欣赏极光的地方之一。

Photo:Ins@stianhaugen1

万里无云的夜晚里,在城市甚至都能看到极光。������

但神秘的“欧若拉女神”也并非整夜光临,有时可能只出现半个小时甚至几分钟,22时至次日凌晨3时是最容易看到的。

Photo:Ins@philhuddy

若想拥有最佳观赏体验,那就乘坐 Fjellheisen 缆车或爬上Sherpa楼梯的1,200级石阶到Storsteinen 山上。

幽绿灵动的极光与橘色暖调的城市交相辉映,特罗姆瑟的美丽,尽在于此!

Photo:Ins@jensenmedia

大自然是公平的,无尽的冬夜一旦结束,特罗姆瑟就迎来了最明亮的夏天。

太阳24小时营业,人们也从不辜负日光。

Photo:Ins@jensenmedia

有人在粉白色的海滩边垂钓,伴随着海浪声和海鸥声享受午夜野餐,或者直接扎进海里游个畅快。��

有人穿上登山鞋去山野间远足,远离尘世喧嚣,将两千多平方公里的美景尽收眼底。

Photo:Ins@mtaaje

Photo:Ins@odavik

有人在咖啡馆、餐厅遍布的街边静坐,细细品味时光。有人忙于参加各种节日和音乐会:Bukta音乐节、 Rakettnatt 派对、Riddu Riddu国际土著节......

特罗姆瑟的夏天,谁先躺下歇着就乖乖认输吧!��

Photo:Knut Hansvold

05.

北上必经地

“全球第三大冒险旅行目的地”

1928年6月20日,挪威著名极地探险家阿蒙森(Roald Amundsen )从特罗姆瑟出发,参与营救一艘意大利飞艇。

戏剧性的是,另一只搜救队伍找到了失踪的飞艇,阿蒙森却再也没有回来。

Photo:jessicarcook10

特罗姆瑟,自古就是前往北极的必经之路,无论来自哪里的游客或科考队,若要前往更北的斯瓦尔巴群岛以及北极点,特罗姆瑟都是必须停泊的驿站。

全球最大的旅游网站 TripAdvisor曾将特罗姆瑟列为「全球第三大冒险旅行目的地」。

Photo:Ins@tanguy_citron

骑着摩托在一望无垠的雪地上疾驰,或者尝试一次刺激的狗拉雪橇。乘快艇出海到附近的Skjervøya岛观鲸,或是探索神秘的峡湾。

每年6月,沐浴着午夜太阳参加北极马拉松,又或在8月的特罗姆瑟山地挑战赛上飞奔狂飙!

Photo:Ins@kjellra

Photo:outdoyo

来到特罗姆瑟,做不了第一个登临北极的人,但怎能不尝试一次北极冒险!?

Photo:Ins@fjellfanten_

特罗姆瑟,不仅是挪威北部的首都,也是人类的“北极事务所”。

特罗姆瑟,既然不能到赤道附近“抢C位”,那就做好全球旅人北上的“驿站”。

特罗姆瑟,人们在黑夜里追逐极光,沐浴着午夜太阳奔跑,在北极大学里做最酷的极地研究......

特罗姆瑟,以高度繁荣、多元、包容的的文化,等待着每个怀揣着向往前往北极的人!

❄️❄️❄️

来特罗姆瑟吗?

体验你从未想象过的北极生活~

Photo:Ins@helenemenoksen

- Dream Now Visit Later -

点个“在看”吧~

原标题:《什么是特罗姆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