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髀设|我在朝韩边境设计了一个国家公园
今年夏天,我毕业于香港大学景观系,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两国一制”——利用视域范围对朝韩边境进行景观规划》。毕设项目地点位于朝韩边境东海岸的金刚山旅游风景区,设计策略是通过地理信息数据分析,对金刚山风景区进行景观规划管理,试图用景观弥合朝鲜半岛人民情感的裂痕。
朝韩边境线入口。本文图片均来自作者。其实,毕设第一次评图时,老师都很好奇,问我是否是韩国人,当我说既不是韩国人也不是朝鲜族时,他们都非常纳闷,为什么我会选择韩朝边境的区域做毕业设计。
大二的那个寒假,我和父亲一起跟团去韩国旅游,那是我第一次去韩国。父亲当然对购物没什么兴趣,直到导游说要带我们去朝韩非军事区,他才来了兴趣。在朝韩非军事区,那些系在铁丝网上的丝带引起了我的兴趣,厚厚的丝带一层叠着一层,传达着对亲人的思念和统一的渴望,给这个冰冷的边境区域,增加了一丝温暖,这次旅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后来,选择毕设题目时,我就想到了朝韩边境区域,我告诉导师,在那里除了冰冷的政治和军事外,我感受到了温暖。导师就鼓励我去朝鲜看看。
我带着猎奇的心态来到了朝鲜。朝鲜对外人的感觉很神秘,而当你到达这片土地,感到的不是神秘,对我而言,是一种萧索。灰蒙蒙的天气与当地人的活动结合起来,就像1980年代中国报纸上的照片。
民族统一的象征——金刚山
在朝鲜的第二天,按照旅游计划路线,我们来到了朝鲜板门店的朝韩非军事管制区域。由于朝鲜的柏油路是自己国家生产的,基础设施相对不那么好,开车大概四小时才到了目的地。导游喊醒了我们,开始讲解朝韩边境发生的事情。我对于政治故事没什么兴趣,直到导游讲到一座山的时候,我一下子清醒了。
导游说,有一座横跨朝韩边境的名山——金刚山,在朝鲜半岛有着很重要的文化地位。现在,金刚山旅游风景区被朝韩非军事区域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三分之一在韩国,三分之二在朝鲜。由于大部分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在朝鲜境内,金刚山对于韩国人来说很难涉足。金刚山在朝鲜半岛人民心中有着很强的文化地位,该山成为了当地民族文化统一的象征。
在朝韩战争中,金刚山也是被各方争取的军事要地。战争期间,每一次边境线的变化都和金刚山的地理位置有关。战争后,金刚山成为了两地人民文化统一的桥梁。比如,金刚山曾作为宗教文化交流场地,吸引韩国宗教人士来此交流。
1989年著名的“黄牛外交”中,韩国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赶着500头黄牛,穿越三八线,来到朝鲜,一定程度缓和了朝韩战争结束后,双边政府的紧张与敌对状态。1998年,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和郑周永共同敲定联合开发金刚山旅游资源,现代峨山公司与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达成协议,启动金刚山旅游合作项目。协议中,韩国现代峨山集团被允许对金刚山景区进行开发,开发后允许韩国人来金刚山旅游。韩国人在1998年到2008年期间被允许跨越边境,拜访金刚山。
金刚山历史分析图在我查阅的资料中,我看到很多韩国人(尤其是老人)踏上金刚山时,都擦拭着眼泪。而且每个人到达金刚山下船时,脸上都露出了微笑。这些泪水与微笑,与我之前在韩国非军事区看到的丝带一样,充满着温暖。在经历过历史变迁的朝韩当地人看来,边境的地理隔离并不能隔断对南北统一的期待。
现在,金刚山的韩国区域成为了韩国政府划定的人为管制线,山间散落着军事设施。在朝鲜半岛的日占时期,金刚山电气铁路大桥承载着货物运输和文化旅游的作用,见证了朝韩边境繁盛时代。但如今已经荒废,只剩下锈迹斑斑的铁架。山地被开垦成农田,昔日的自然景色已不再,留下的只是战争的痕迹。
于是,我想通过设计重新定义边境,让边境不再是层层铁丝隔离网,而是成为连接人们民族文化认同的新空间。
动态的边境线
由于金刚山跨越朝韩边境的特殊地理位置,我对朝韩边境在时间上以及空间上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理论上,朝韩边境是一个四公里宽的区域,朝鲜和韩国各占去两公里的区域。但是,从1953年7月27日签订停战协议后,人们对该地区进行了人为干预,很多区域不再是所谓的四公里宽的非军事区。
比如在汉江的入海口,也就是朝韩边境的西海岸,以前因渔业而繁盛,虽然在停战协议中,要求双边政府保护该地区的渔业不受边境的分割干扰,但还是由于紧张的政治气氛,该地区的渔业被禁止,不再有渔民在此工作。
在中部的朝韩边境区域,韩国政府在1993年焚烧了60公里宽的森林,以扩张领土和驱赶当地居民。
在东海岸的边境线,金刚山景区在1910年由日本政府第一次开发,接待日本和当地游客。在停战协议后,韩国人不得拜访金刚山,直到1998年,在韩朝政府的友好时期,韩国人可以通过水陆与陆陆两种交通到达金刚山景区。但是2008年,由于韩国游客跨越边界,被朝鲜军方开枪射击致死,该景区再次停止了对韩国人的开放。所以,边境的区域范围并不是想象中一成不变的。
同时,通过数据计算,我对该地区的地形进行了分析,如下面的地形剖面图所示,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河流区域的非军事区,平原非军事区和山地非军事区。由于,山地军事区有更大的开发价值,它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所以我的设计策略主要针对山地军事区来展开。
地形剖面图金刚山的开发价值
我对金刚山国家公园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自然风光价值等诸多因素进行了研究。据资料记载,金刚山在古朝鲜时期,就是该地区文化的象征,在古代山水画“金刚山图”和“送友人”等诗句中,都印证了金刚山是朝鲜半岛第一名山的文化地位。由于景色优美,占地面积广,金刚山被大致的分割成了三个部分:1)海金刚,因优美的山地与海洋的自然风光而闻名;2)外金刚,地势相对平坦,修建了大量基础设施,比如日本殖民时期,修建了著名的金刚山电气铁路路线;3)内金刚,环境相对闭塞,是古建筑的聚集地,如寺庙等。
金刚山文化与自然价值分析图
如今,海金刚主要是军事景观,偶尔会有丹顶鹤飞跃边境,似乎在缓和边境紧张的氛围;在外金刚,依稀可见被废弃的金刚山铁路大桥、废弃车站以及废弃的居民住宅;在内金刚,一些朝鲜居民将森林转换为农田,获取更多经济效应。
金刚山现状过去的繁盛与文化就这样被撕裂了。能否利用景观的手法,来解决这种文化和情感上的撕裂呢?我希望找到一种连接方式,让双边居民都能欣赏到金刚山的风景,同时引导当地政府合理利用土地进行开发建设。
视线是连接的最好方式
我的导师认为,基于文化的切入点很有意思,她向我推荐了很多案例,最受启发的是一个利用视觉网络构建公园管理系统的案例。设计师从公园自身问题出发,利用视觉网络,重新对园区进行规划,增强景观效果的同时,也对森林火灾的控制、水蒸气的收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这个案例让我想到当地人渴望了解金刚山另一边的眼神时,我想设计不应该满足于建造一个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构筑物,因为两边的人们需要的是一种感情的交流与寄托。
我发现,打通视线通道也许能解决情感和文化上的撕裂感,也就是让人们看到彼此。用景观规划的语言来说,就是创造一些相对的制高点,让人们在这些制高点上,看到不同价值的景观区域。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就是利用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可视的区域。
设计策略
但是山不是秃的,上面生长着植被,人类活动留下的设施与建筑也构成了独特的景色,而这些都是遮挡人们视线的遮挡物。所以,在设计中,对地标以上遮挡物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最终的景观规划中,我设计了不同的视线范围。
在外金刚,预留了瞭望塔的区域来种植植被,很好的隐藏军事设施,让韩国人可以看到金刚山的自然景色。
外金刚区域的景观规划在内金刚,对关键点前的遮挡物进行了处理,具体方式是重新种植不同高度的植被,来清理关键点前的遮挡物。植被的选择依据当地人如何利用土地,比如,朝鲜人利用该地区的部分土地进行水稻及人参的种植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我的设计策略是找出该地区适宜水稻以及人参生长的区域,合理规划土地,避免森林开垦过度,以保证该地区的生态系统。
内金刚区域的景观规划在海金刚,我发现水稻有非常高的价值,因为该地区是丹顶鹤的栖息地,丹顶鹤不仅是韩国期盼“和平”的象征,也代表着该地区生态系统环境很好。所以,这里的水稻被认为无污染,品质高。但是丹顶鹤会吃水稻,也使得水稻的产值较低。所以,我的设计策略是用利用地理数据,找出丹顶鹤的栖息地,然后在丹顶鹤经常栖息的湿地中建立沙洲,增加屏障,阻隔丹顶鹤进入稻田的途径。最终,平衡丹顶鹤与水稻产值之间的关系。在保护丹顶鹤栖息地的同时,提高粮食产量。
海金刚区域的景观规划边境不是一条线
我的毕设获得了由北京大学建筑与规划设计学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和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办,由景观中国网、《景观设计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LA先锋奖的模型与表达奖。除了独特的选址和命题,评委还非常喜欢图面表达出的东方艺术。在我看来,景观建筑学科的表现手法与审美通常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所以,我希望能在制图中体现出东方文化的味道。我的大部分图纸是画出来的,也结合了中国山水画大透视的表现方法和白描的展现形式。
从韩国看到的效果图其实,我的毕设很简单,就是确定视线范围,找出适宜场地,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而这些设计也将终究停留在图纸上,朝韩政府并不会看到。但是,这个景观规划也许能让人们重新了解朝韩边境,边境不是一条线,或一个军事区域,而是承载着文化的连接空间,也是双边人们的情感寄托。而我能做的,就是为这种寄托寻找一片承载的空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