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抗疫两月回首:他们诠释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力量

澎湃新闻记者 巩汉语
2022-06-15 19:1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回望上海过往两月有余的抗疫历程,哪些值得我们铭记?

这场艰苦卓绝的大上海保卫战中,涌现出数不尽的“战疫者”。医护人员、志愿者、公安民警、社区干部、普通民众……他们的艰难与坚守,让人感受到上海人的英雄气概和城市的精神品格。

6月15日,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多位抗疫一线人员“现身说法”,以自身经历阐述着共克时艰的抗疫精神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这次在上海,面对的是传播快、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我们靠什么才能拼过病毒,打赢这场硬仗?

本轮疫情以来,我和瑞金医院全体员工,同全市30万医务人员一样投身到抗疫一线。我的主要任务是带领方舱医院管理团队参加7家市级方舱医院的建设与运行。这支团队由24名瑞金人组成,绝大部分是90后和00后,被大家称为方舱医院的“拓荒队”与“尖刀连”。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支撑着我们度过80多个日日夜夜。在开舱阶段,我们一遍又一遍优化医疗、护理、感控和信息管控流程;在运行阶段,我们一次又一次做好医疗队的保障任务;在收官阶段,我们一项又一项清点并做好医疗物资的交接。

陈尔真(右二)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文明办供图

从世博方舱4天建成7200床,到新国博方舱5天建成15000床,再到国展中心6天建成近5万床,我们竭尽全力与病毒拼速度,顶住极限考验,交出了我们医务人员的答卷。

当关闭方舱之际,我们更加感受到如今防疫成果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上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上海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陈尔真(红衣者)

“00后”代理楼组长包思憶:“付出甘之若饴,所得归于欢喜”

我居住在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天蒲小区,这是一个建成于九十年代、老年人占到一半以上的小区。

3月31日的晚上,我接到了居委电话:“小包,你的奶奶是楼组长,但已81岁了,想问问你能否替她做个临时楼组长?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这时年轻人不上,谁上?”于是立马答应,没想到就成了长宁区最年轻的00后“代理”楼组长。

包思憶(中)

其实刚接手这个岗位,心中忐忑不安。6层楼14户居民会愿意配合我吗?奶奶说:“只要真心为大家服务,他们就会支持你。”我信心倍增,主动报名搬运发放保供物资。作为一名国家二级手球运动员,我曾认为搬运物资不过是小菜一碟,但一次次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出入冷柜车,一次次重复着拎起、放下的动作,一次次弯腰分拣到打包完成,数小时不亚于专业训练的高强度体力劳动,让我回到家后直接瘫倒在床,感觉手脚都失去了知觉。但一句句“小朋友辛苦了”“小伙子了不起”的亲切问候和点赞,又会让我“满血复活”。“付出甘之若饴,所得归于欢喜”,这是真情付出、担当重任的内涵与意义。

当出现阳性病例时,核酸扫码需要面对面接触近2000位居民,有一定的感染风险,但我还是全程参与了18次核酸大筛,进入阳性楼栋发放物资和小区巡逻。我几乎做遍了小区所有的志愿者岗位,就像游戏里“打通关”一样。

回望那段抗疫经历,很庆幸自己没有退缩。年长的志愿者不计得失、不畏风险,让我深深感到00后的我们需要经历和磨砺的地方还有很多。

包思憶(右一)

打浦桥街道蒙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尹晓芸:“每一份无惧都应该被感动”

蒙西居民区是一个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公房小区,59栋楼,2700多名居民。自3月12日小区封控以来,整整80天的坚守,定格了蒙西百余名志愿者的拼搏和奋斗。

在80个日夜里,我们曾面临过一段很艰难的时期。“老阳”未走、“新阳”频出,一连串的质问接踵而至!还记得5月1日深夜,我鼓起勇气写下《致蒙西居民们的一封家信》,表达自己的心声:“当下我还是选择无论多晚多累,都要把近期的工作向大家公布和说明……因为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有多远!”公开信发出时,已是凌晨2点46分。令我感动的是,我并没有迎来居民的责难,而是一句句理解和暖心的话语。我也更加认识到,只有及时将信息透明公开,设身处地的换位共情,才能真正赢得居民的支持。

尹晓芸(右一)

在80个日夜里,我们感受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温暖力量。蒙西小区里有不少租客,他们因为工作、学习、生活来到上海,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安徽小伙儿郭干,在小区封闭管理后不久,就主动走进居委会,“请问哪位是居委书记,我要报名当志愿者。”当时居委面临的工作任务很重,核酸检测、抗原发放、物资搬运、求医送药……这时志愿者们挺身而出,大家的心里都是暖暖的。

郭干平时是名骑手,他承担的志愿工作也主要是物资配送,面对这些重活累活,郭干说得却很轻松:“我来上海19年了,上海的叔叔阿姨对我们都很友善,现在小区有困难,当然是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站出来。”就这样,志愿精神在蒙西遍地开花,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构筑起全民抗疫的坚强防线。

此刻回首,点滴难忘。我坚信,每一份付出都值得被铭记,每一份无惧都应该被感动。

新民晚报记者潘高峰:善在传递,爱在循环

这场艰苦卓绝的大上海保卫战中,涌现了很多“战疫者”。比如,上海建工二建集团工会副主席张轶男,奋战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工地,一天要走5万多步,曾连续72个小时没合眼。

又如,叮咚买菜送货司机胡祥,每天零时就开始工作,为了第一时间抵达大仓,他把车停在仓库门口,在驾驶室睡了一个多月。一位帮新生儿送奶粉的外卖小哥,为了买一种特殊奶粉,跑遍中心城区8家母婴店无货,最后找到一家,但奶粉已被线上预定。他苦苦哀求无果,第二天一早又去等候店长近2个小时,终于用诚意买到奶粉,给孩子送去应急口粮。那一刻,一直跟进的平台客服也陪着他一起激动大哭。

潘高峰(左一)

这次抗疫,“社会面亲邻”成为社会现象,涌现出许多好邻居。我采访的一位上海阿姨帮习惯叫外卖的邻居小伙烧饭。为了报答,小伙在社区里摆摊帮人理发,分文不取。这种善的传递,爱的循环,朴素而动人。

我尝有匮乏,邻里能相分,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我觉得这一点特别“上海”,这种温暖互助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层面的。

平凡人的微光,汇聚成点点星河,让人看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闪耀。每个温暖人心的故事,都让人更加认识到这座人民城市,为人民、也靠人民。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