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观察|不植入现代观念,就不会拍古装剧了吗?
从一开始的口碑爆棚到现在的饱受争议,电视剧《梦华录》最近又成了热点话题。
争议主要来源于本剧对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改编。两位女主赵盼儿和宋引章,一个变成了脱籍从良的女商人,一个变成了“卖艺不卖身”的官家教坊乐伎,事实上都和“救风尘”没了关系。不仅如此,关汉卿剧本中歌颂与赞美的风尘女子,还在电视剧里成了被批判、被鄙视的对象。
且不论电视剧的改编对不对,不妨先问一句,为什么要这么改?《梦华录》主打的噱头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男女主之间势均力敌的爱情。所以赵盼儿会对负心汉欧阳说“永不为妾”;要求男主顾千帆确定和自己的关系,得到正式的尊重;坚持自力更生,拒绝“手心向上”。
言下之意,就是赵盼儿完全可以在精神层面上和身为高官之后的顾千帆平起平坐。为了让这一点更有说服力,女主的身份必须由“风尘”转为“清白”。
但细想一下不难发现,赵盼儿的观念竟然会出现在距今七八百年之前的宋朝,实在是件很魔幻的事。毋宁说,《梦华录》本身就是为了表达现代爱情、婚姻理念而创造出来的架空舞台。为什么要这么做?当然是为了向观众献媚——当下观众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人物和故事,我们就拍什么,至于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背景下,又有什么要紧呢?
《梦华录》的高热不是偶然,近年来,“现代化”古装剧已经成为吸引流量和关注的香饽饽,各种凭空嫁接和杂交充斥荧幕。不久前热播的《风起陇西》赫然出现了“抓活的” “出外勤”“我想是给诸葛亮面子吧”等莫名其妙的台词,三国的历史彻底沦为现代谍战的背景板;前些年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表面上讲的是北宋官宦家庭的爱恨情仇,根本上却是极为贴近当代的女性奋斗传奇;更不用说更早的《甄嬛传》如果剥去宫斗的外衣,活脱脱就是一部当代职场生存指南。
平心而论,现代人讲述古代人的故事,免不了会在字词、画面的间隙中植入当代观念,但问题在于,《梦华录》们已经不是单纯的借古论今,而是简单粗暴地给现代观念换上一身古装了事。
不过,一旦文艺作品开始把献媚观众当作创作的宗旨,也就必然会失去对文本的阐释权、控制权。受众的欲望是无限的,今天作品里有符合现代观念的描述,明天观众就会要求更“正确”的主题。
就拿《梦华录》来说,批判“以色侍人”有错吗?没错。网友们希望看到“以色侍人”的女子也得到赞颂,因为这才是对人的尊重,这个要求有错吗?也没错。但如果观众的需求不断进化,文艺创作就成了不断献媚的无底洞,有朝一日,我们会不会在古装偶像剧里看到“不婚族”“丁克族”?
“现代化”古装剧的症结在于创作者没有能力构造一个陌生化的艺术世界。另一方面,越来越成为当代商业流水线上一员的观众,既无能力又无耐心去理解一个不同的世界。一言以蔽之,他们只愿意从影视作品里看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根本没有兴趣去了解古人是怎样思考、生活的。
《梦华录》里,顾千帆依靠父辈拯救赵盼儿的桥段被部分网友批评为“依靠男人”“投靠更大的权力”。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近年来的“三观党”:《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作”,《包法利夫人》里的主人公是“虚荣”,《简爱》宣扬的是“第三者”,《呼啸山庄》里有“婚外情”……一旦有人完全忽视人物的个性和动机以及背后的社会时代根源,就会消解文艺作品的原生魅力和深刻寓意,而且从根本上否定了人性的复杂,抹杀掉艺术表达的自由。由此受到伤害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梦华录》遭遇争议并不冤枉,因为向观众献媚的旅程一旦开启,就不会有终点。戏仿的历史故事,永远无法讲述真正的历史。“现代化”古装剧的功能,充其量是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能量的宣泄方式。这类文艺作品注定无法用“深刻”来衡量,不存在一个精神内核的向度,而只是在一个确定性可疑的世界里,以不确定的方式游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