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年亏损近百亿,每日优鲜找不到“答案”
原创 雷向波 IT老友记
公众号 | itlaoyou-com
来源|地歌网
作者|雷向波
编辑|韩志鹏
每日优鲜成了“每日忧退”。
2022年6月初,由于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跌破1美元,每日优鲜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函,要求公司在180天内,即2022年11月29日之前重新符合最低股价要求。
每日优鲜的美股“旅程”岌岌可危。
自去年6月25日上市首日破发以来,每日优鲜的股价就在不断下滑。进入2022年后,其股价更是快速下泄,目前股价为0.257美元,和上市时的11美元高点缩水了98%,市值仅6049万美元。
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11月,由曾在联想集团供职十余年的徐正和曾斌创立。
2015年时,每日优鲜在北京望京建设起业内第一个前置仓,其创新的生鲜电商模式,曾吸引百亿级投资。
天眼查数据显示,每日优鲜上市之前已经完成了10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青岛国信、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阳光创投、中金资本、老虎环球基金、腾讯投资、高盛集团等知名机构。
不差钱,使得每日优鲜快速扩张,但一直烧钱终究不可持续。截至 2021 年三季度末,其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仅为 21.72 亿元,远低于流动负债的32.23亿元。
同时,去年三季度,每日优鲜的毛利率降为12.3%,同比减少4.3个百分点。
伴随退市风波背后,每日优鲜近来“麻烦缠身”:因未能及时提交2021年报而收到警告函,被曝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拖欠大量供应商的款项……
每日优鲜为何从资本眼中的香饽饽,沦为人厌人弃的“退市儿”?
“欠款”风波
合作不到三个月,李准毅然选择退出每日一淘。
李准是华南地区一家仓配服务商的负责人。2021年4月,每日一淘联系到李准的公司,希望能建立合作。
每日一淘成立于2018年,是每日优鲜旗下孵化的精选制会员电商平台,“业务形态类似于传统电商渠道。”李准说。
“签订合同时规定的账期是一个月,但在后来的合同执行期里,合作款并没有按照规定账期来支付。”李准表示。
合作到了第二个月,每日一淘方面告诉李准,公司准备自建仓库,届时会将合作商仓库的存货送到新的自建仓里。而此时,李准的公司还未收到第一个月的合作款。
李准表示,最开始对方(每日一淘)的业务员不对账,对账后又说有问题不付款。他认为作为服务商自己每天都会提报对账单,即使有问题只要核查往期对账单就能很快解决。
一面要求服务商配合运走货物,一面拖着账款不付,李准已经感到与每日一淘合作中存在的“猫腻”。“到6月给我们付款了,结清款项我们就中止了合作”。
如今,每日一淘的微信小程序“每日一淘精选”还能正常登录,而旗下关联的公众号“北京每日一淘共享科技有限公司”和“每日一淘官方报道”,前者更新时间停留在今年2月,后者则从去年6月就已经停更。
目前,李准身上发生的事情,正在更多的每日优鲜的供应商中上演。
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每日优鲜拖欠了大量供应商的货款,一位内蒙古的羊肉供应商表示,自2021年10月起每日优鲜就拖欠了货款,到2022年1月都没有回款,四个月欠款额300万元。
该供应商表示,每日优鲜目前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今年下半年起分三笔还完,每笔100万,间隔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给一次,到年底结清。
每日优鲜2021年第三季财报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每日优鲜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净额达到16.52亿元,同比增加34%。这些应付账款里包括三大类供应商货款、外包配送公司运费、营销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费。
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供应商投诉每日优鲜欠款,一位投诉人表示从去年开始就被拖欠货款,“打电话、联系对方十几次都没有解决。”
无故拉长账期、拖欠供应商货款已不是个别现象,对每日优鲜而言,这也是其资金流紧缺乃至陷入更大经营危机的预警信号。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每日优鲜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约为8.9亿元,相比上年同期扩大一倍之多。
而从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16.49亿元、30.17亿元,累计亏损近百亿元。
同时,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的经营现金流一直为负,分别为-17.24亿元、-19.67亿元和-16.12亿元。
“供应商欠款”事件犹如一根导火索,再度暴露出每日优鲜深陷亏损漩涡的尴尬境地,而四年内百亿级别的亏损额,更是宣告每日优鲜“以市场换利润”策略正在失效。
前置仓模式困境
“以市场换利润”,这一策略的核心就是通过缩减市场规模,相应降低投入费用,低成本运作以换取更大的利润空间;这也是每日优鲜近一年的核心策略。
例如上市前夕,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数量持续减少,从高峰时期的1500个降至631个。再比如,在每日优鲜曾号称要投入10亿元的上海市场,其过去一年的策略更强调提升单仓日单量。据地歌网了解,2021年6月左右,每日优鲜还在上海开启了“打造100个日单量1000单的前置仓”的行动。
与过去一年大举开城开仓的叮咚买菜不同,每日优鲜更加注重深耕运营,将成本投入到激励和补贴用户方面,通过提升单仓日单量来实现盈亏平衡。
不过,再怎么节约成本,每日优鲜都逃不出前置仓的模式困境。
前置仓模式以线上购物+即时配送为核心,是“产地-分选中心-前置仓-用户”的供应链模式。在选址覆盖上,前置仓将生鲜等商品储存在距离用户1-3公里内的社区。但前置仓模式盈利能力较弱,客户流量的获取与转化困难,且履约成本无法大幅下降。
对于每日优鲜而言,履约费用居高不下,增长依旧靠亏损烧钱,且缺乏价格优势。
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每日优鲜的履约费用达到6.379亿元,虽不及叮咚买菜的23亿元,但在更少的单量规模下,每日优鲜的每单履约费用也超过22元。
同时要提供“半小时达”的极致服务效率,履约成本更将高企。
而市场方面,除北上广深及个别新一线城市外,前置仓系在二三线城市和更下沉的市场中,对用户的吸引力甚至不及菜市场和本地的生鲜品牌。
咨询机构久谦中台的分析也指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消费密度,足以支撑2-3家生鲜电商平台盈利,而在二线及以下的城市中,消费密度不足,很难对冲前置仓的成本。
履约高、难下沉,前置仓模式的固有问题,无疑是严重影响了每日优鲜的“以市场换利润”策略。
财报显示,去年三季度,每日优鲜的毛利率降为12.3%,同比减少4.3个百分点,每日优鲜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向顾客提供的折扣、优惠券和激励措施有所增加。
而在商业策略的背后,运营、供应链等实力是否过硬,也是对每日优鲜发展能力的关键考验。
上海某每日优鲜前置仓
家住上海的周博,经常在叮咚、美团买菜等平台下单,最近他发现小区附近不到200米的地方开了一家每日优鲜的前置仓,但他在每日优鲜买的商品,依然需要30甚至40分钟才能送到。
周博到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去询问,工作人员表示,可能因为该站点是新开的,后续情况会慢慢改善。
有业内人士认为,前置仓订单的配送效率和平台算法能力也高度相关,“订单如何匹配到最近的前置仓,如何给骑手规划最快送达路线等都考验算法能力。”
显然,每日优鲜的一笔订单要即时送到消费者的家中,背后是站点选址、骑手数量、算法能力和仓内SOP(标准作业流程)等多方因素达到最优的结果,也是对上述综合能力的重复考验。
不仅是算法和运营能力,在供应链方面,截至2021年三季度,每日优鲜在全国拥有近200个“优鲜农场”直采基地,相比之下,叮咚买菜合作的农业直采基地达到了540个。
商业模式的“怪圈”无法跳脱,在硬实力上每日优鲜也还需“补课”,在推行“以市场换利润”的策略后,每日优鲜反而少了市场、丢了用户,又多了亏损。
根据Questmobile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每日优鲜的MAU(月活跃用户数)为680万,叮咚买菜为81万;而到去年9月,叮咚买菜的MAU达3471万,同比上年增长94.2%;每日优鲜MAU为900万,同比增速仅15.5%。
现在,身陷困境中的每日优鲜,还能寄希望于何处?
寄望何处?
“若每日优鲜继续重点做前置仓到家业务,至多也只能在生鲜和快消领域占到6%-7%的市场份额。”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曾表示。
于是乎,主业之外,每日优鲜做起了零售云和智慧菜场,并收购无人便利店品牌“在楼下”,发力智慧零售等平台型业务,去抢占“25%乃至40%的市场份额”。
尤其是智慧菜场,这是每日优鲜近期重点发力的新业务。
据地歌网了解,每日优鲜的智慧菜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和华中等区域,包括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南等省;截至去年9月底,每日优鲜已经签约了73家菜场,其中52家已经在运营中。
目前,每日优鲜的智慧菜场,软硬件的智能化水平和传统菜场相比有大幅提升,包括配备监测客流的摄像头,以及线上可查询、可追溯的价格标签等。
不过,菜场的数字化升级并非“新生意”,阿里、美团都有尝试,但仅仅是在技术上升级传统菜场,却不在“货”的逻辑上改造选品、流通的整体链路,智慧零售的革新仍然只停留在表面。
同样的问题也是每日优鲜需要注意的,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智慧菜场选择的档口经营者,通常都是给传统菜场供货的传统经销商或品牌商。
当然,每日优鲜遭遇的困境,也不仅是发展第二曲线不利。
2015年时,每日优鲜刚在北京望京建设起业内第一个前置仓,之前每日优鲜采取传统快递模式,利用顺丰发货,但冷链物流成本高,且运输损耗大。
之所以选择前置仓模式,是因为当时每日优鲜的团队发现用户更愿意使用“即时到家消费”,于是每日优鲜采用“分选中心+社区微仓”的冷链物流模式,做及时交付。
2016年7月,每日优鲜宣布在北京已实现区域性盈利;但在生鲜电商“规模不经济”的模式陷阱下,每日优鲜显然没能将北京的成功推及全国。
不同的城市之间,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之间,消费水平和习惯都可能差异巨大,这意味着前置仓平台要采取更精细化的运营策略、付出高低不同的成本,以确保不同区域的前置仓单量能持续上升且保持稳定。
但到最后,前置仓平台往往也“等不来”规模化盈利。
从区域盈利到全国盈利,前置仓平台在一个城市或区域内“做深做专”的运营能力,总是难以在全国市场奏效,这也是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一众玩家面临的通病。
如今,前置仓平台几乎都在寻找出路,叮咚买菜试点了食材B2B、早餐便利店等业务,但仅限于在上海大本营开展,基本都处在实验阶段。
美团买菜在去年开始效仿朴朴,扩大前置仓站点的面积,开建1000平米左右的“大仓”以扩充SKU,提高单仓客单价。
不过,朴朴的优势在于长期深耕福州市场,早期面对蓝海市场且服务水平“有口皆碑”,积累了足够深的优势,后进入的永辉到家、盒马等玩家也都难以吃下福州市场。
答案并不容易找到。
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每日优鲜的客单价一度涨到120元,资本纷纷“追捧”前置仓行业,这一资本热潮也最终促成了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的上市。
但是,潮水褪去后,往往只有供应链、运营和资金上全方位过硬的平台,才能挺过这一轮的行业“寒潮”。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认为,“生鲜行业现有市场规模只是浮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隐藏在海平面下的供应链能力、底层组织能力、财务能力和数字算法能力,以及更本质的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才是决定企业未来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
以此观之每日优鲜,其对生鲜行业的攻伐、对前置仓前景的探索还将继续。
对于纳斯达克的通知函,每日优鲜回应,不会影响公司的业务运营及ADS在纳斯达克上市和交易,公司将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在规定的宽限期内恢复合规。
但对于每日优鲜而言,时间已经不多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准、周博均为化名)
原标题:《四年亏损近百亿,每日优鲜找不到“答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