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市更新|沈阳铁西区,城市复兴计划需要多重面向
从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城市更新已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面向。2021年11月,住建部公布了全国21座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名单,东北地区仅有“共和国工业长子”沈阳一座城市。而同年开始编制的《沈阳城市更新专项总体规划方案》(以下简称“沈阳更新总规”)中,明确提出了 “以城市更新促成城市复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过程中,铁西区被国家授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
今年5月21日,沈阳铁西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中国工业博物馆片区规划发布暨工业文化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中国工业博物馆举行。铁西区全面启动了包括工业博物馆历史文化片区在内的“五大核心板块”的城市更新,试图活化利用工业遗存,深度嫁接新兴业态,推动老工业区焕发新活力。中国工业博物馆核心发展板块,成为了铁西区城市复兴的旗舰。
百年铁西亟待发展新机遇
沈阳的铁西老城区总面积 38.9 平方公里,拥有全市最丰富的工业文旅资源,以及日趋完善的工业文化公园体系。其中的工业博物馆及周边更是沉淀了百年的工业记忆。在沈阳转型发展的攻坚期,铁西老城区成为了助力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的一大抓手。
铁西老城区历史悠久,从1905年至今经历了四个主要历史阶段:
1. 1905年至建国前是起步萌芽期,依托南满铁路初步形成“南宅北厂”城市发展格局,在1945年有工业企业四百余家,奠定了铁西区工业发展基础。
2. 建国后至1990年前是发展辉煌期,不仅在工业上创造了数百个“共和国第一”,还涌现出百余位全国劳动模范,是诞生全国劳动模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3. 1990年至2001年是衰退停滞期,老城区产业升级缓慢, 90%工业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4. 2002年6月,沈阳市委、市政府做出成立铁西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铁西区启动改革。工业企业搬迁腾出的土地重新开发,棚户区改造、绿地建设、水系改造以及城市道路网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和配套设施条件。
2020年以前,铁西区的城市更新主要是通过工业企业搬迁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铁西区秉承“挖掘工业历史文化、整合工业遗迹资源”的理念,将腾迁企业旧址保留下来的老厂房,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对工业遗存实施保护、修缮、再开发和再利用,创新工业遗存产业化发展模式,深度开发工业遗产价值,讲述工业遗存故事。在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阶段,铁西区也即将迎来“新机遇、新燃点”。
覆盖五大系统的城市设计
根据十几年的研究积累,项目总建筑师吴晨博士提出,城市复兴需要涵盖产业经济、社会民生、人文魅力、绿色生态以及韧性智慧五大系统:
1. 在产业振兴方面,要充分挖掘老旧工业厂区文化价值和再生价值,推动老旧厂房转型升级与活力营造;改造低效厂房、低效仓储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创新高地。
2. 在民生保障方面,要建设完整社区示范工程。营造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群体的物质空间环境,补充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打造“两邻社会”,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 在人文传承方面,需要打造世界级工业文化展示区,保护传承铁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特色,强化历史文化、工业文化、劳模文化、红色文化的“铁西印记”;统筹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环境与功能更新,通过历史慢道、主题游线、街路标识等充分展示铁西形象;盘活历史文化资源,营造铁西文化创新高地。
4. 在绿色生态方面,以街路林荫、口袋公园、生态修复为抓手,构建文脉清晰、全民共享的绿色公园体系;提升改造和局部新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小游园。建设以人为本、安全、美丽、活力、绿色、共享的街道场景,推动街道空间向生态化转型。
5. 在韧性智慧方面,多维度实施绿色低碳措施,提高绿色出行、绿色建筑和低碳能源设施比例;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提升绿色出行,进行绿色建筑建设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以数字孪生技术支撑城市数字治理,重点进行公共设施智慧化改造,智慧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在城市更新顶层设计框架之下,铁西老城区被规划成为“两核、两轴、多片区支撑”的空间格局,其中两核是工业博物馆工业文化展示区和先进制造业人才高地、场景式消费枢纽;两轴是卫工街铁西工业文化景观轴和建设大路铁西现代城市风貌景观轴;多片区是创意产业区、现代商贸区、文化教育区和宜居风貌区等。
这些焦点地区结合历史生活路径、历史生产路线、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城市慢行系统的文化传承和老城区文化探访体系将构成老铁西的文化记忆。而十五分钟生活圈和完整社区,则是整个规划中的“基底”,与焦点地区相辅相成,将帮助铁西区逐步补全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完善老旧基础设施,促进两邻社会,提高居民舒适感、获得感、幸福感。
会展作为城市升级的旗舰项目
老城区更新要充分考虑改造引入的新功能新业态与历史文化、历史建筑融合。只有站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从保护工业生产生活场景、厂区历史肌理、厂房原始立面特征等方面,才能提升铁西老城区工业文化传承体系的完整性,才是对历史的尊重。
因此,项目围绕特色博物馆打造城市文化展示区,方案以工业遗存的场所特征为出发点获得新旧建筑间的平衡,围绕“人的需求”“产业的需求”“城市的需求”为核心问题引导建筑功能和公共空间的更新,并且通过空间织补,重塑沈阳独一无二的工业场景式创新创意空间。
铁西区老城复兴规划以“整体保护、积极创造、全面复兴”的理念为指导,以中国工业博物馆为核心,活化周边众多工业遗存,利用沈阳“共和国工业长子”的顶级城市文化IP,营造与城市发展、市民生活高度结合的多层次文化空间集群,成为完整展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文化承载地。
工业博物馆核心发展板块(简称工博板块)位于铁西老城区北侧,总用地面积约1.8平方公里。区域内工业遗存资源丰富,现已公布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8处历史建筑,包括沈阳铸造厂、东北耐火材料厂、沈阳电机厂、红梅味精厂、沈阳热电厂、铁路专用线等一系列工业遗存。其中沈阳铸造厂曾是国内最大的铸造专业化企业,铸造厂翻砂车间改造为中国工业博物馆。
而它的改造扩建,将打造场景式体验中心。新展陈方案规划包括工业通史馆、铸造馆、装备馆、智能制造馆、铁西馆六个主题展馆,以及序厅、体验区、会展区等功能区。项目将重点发展与文化展示消费、人才创新、工业产品设计、数字经济等相关功能业态,成为支撑铁西老城区未来20年的新引擎。在未来的管理和运营中,还将推动多馆交流,多馆联展,与国内外博物馆合作共同策划主题联展,活化利用博物馆资源发展工业展、设计展、动漫展等会展经济。另外,在工博二期规划中,还将有一座沉浸剧院,筹划工业传承主题演出,展示沈阳人和铁西人自强不息、工业强国的大国工匠精神传承。
生态复兴的蓝绿廊道
在文化复兴的同时,项目还强化了卫工明渠作为铁西老城区文化轴线、绿色轴线、发展轴线的定位。将卫工明渠、卫工街、奖工街一体化改造,弱化两侧道路的机动车通行属性,让道路慢下来,给市民足够的游憩驻足空间,走近水岸,亲近水体,让每一座跨渠桥梁都成为一件城市艺术品。
2公里长的滨水休憩步道沿卫工明渠两岸南北向展开,连接工业博物馆、沈阳热电厂两个组团;3公里长的高线公园步道,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有机的步行体验,通过由鱼腹梁、蒸汽管道等改造而成的高线公园体系将标志性的公共场所与建筑串联起来;4公里长的铁路时光步道则利用了铁路专用线遗址,形成一条贯穿项目的时空走廊,成为市民游客品读历史的主要场景。
普适性的城市复兴的设计策略
通过沈阳更新总规,项目组提出了城市复兴中的设计策略。其中应当包含八个面向。它们在全国均具备普适性,而各个城市应当根据自己不同的资源禀赋而有所侧重。它们包括:
1. 活化工业遗存。评估各类遗存保留价值,采取保护、改造、织补、复建、拆除五种不同策略。以用促保,使遗产走向普通市民。
2. 嫁接新业态。在空间改造的同时,结合沈阳市总体定位需求和铁西区产业发展需要,战略性的引入能够支撑铁西老城区未来 20年发展的支柱业态。
3. 空间立体化连接。各地块利用原有廊柱、轨道管道搭建高线公园,增加各功能块的交流贯通,为园区提供绝佳的观景平台、演艺秀场。
4. 搭建步行网络。调整卫工北街断面,用步行广场连接卫工明渠两侧地块。结合原有轨道打造步行走廊。
5. 与自然、历史融合。以建设公园城市为目标,结合卫工明渠,铁路遗存,形成片区景观主轴,达到观历史、品人文、看风景目标。
6. 公共交流场所。强调城市场所精神,促进市民、游客交往互动,提高城市活力。
7. 全时配套服务。全时配套有两个层面:一是满足一天24小时生活所需,二是满足工作、幼教、运动等全生命周期需求,解决创新人才的后顾之忧。
8. 科技智能设施。创新人才、创新氛围需要紧跟前沿的科技体验。将无人汽车、城市大脑等新事物引入,用科技提升生活。
沈阳更新总规从2021年起,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北京市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辽宁省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技术创新中心作为支撑平台,于2022年5月通过沈阳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审议,目前正在建设中。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