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是时候认真了解下犯罪心理学了

2022-06-14 13: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印 印客美学

最近发生了很多让人愤恨的事情。虽然那些人渣已经被绳之以法,但他们对于女孩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也无法原谅的!

口出狂言、当街伤人、拳打脚踢,受害者伤势严重到要进ICU,这是人能做出来的事吗?

小印觉得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犯罪人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为何如此猖狂,罔顾法纪走上犯罪道路。

(文章中的“犯罪心理”指的是一般恶性犯罪心理,不包含特殊情况,受文章篇幅限制再加上小印才疏学浅,对犯罪心理分析不到位的地方还望各位inker海涵。)

犯罪心理是怎么形成的?

就绝大多数罪犯而言,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自觉的过程,他们的犯罪行为是有意识的行为。

©Tnoy Hyunh

那行为人为何会产生犯罪心理?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呢?

我们或许可以从已知的犯罪类型中找到答案。

©Danny Galieote

李玫瑾教授在《犯罪心理研究》一书中,根据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是否稳定持续,将犯罪人分为了危险人格犯罪和危险心结犯罪。

所谓的危险人格犯罪是指具有人格障碍,以犯罪为生乃至以犯罪为乐的一群人。

人格作为个体中最持续稳定的一部分,一旦形成很难更改,同样的危险犯罪人格,也是往往是惯犯累犯甚至是职业犯。

©Sillda

根据危险人格形成的先天和后天原因,我们又可将其细分为反社会人格和缺陷人格。

反社会人格又被称为“天生犯罪人”,不同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仇恨、报复社会的一群人,他们往往无法通过传统教育手段进行社会化规训,是“道德白痴”。

©Sillda

“天生犯罪人”这个概念由犯罪学之父龙勃罗梭提出,他在解剖了300具死刑犯尸体后,发现这些罪犯的“头盖骨”都出现了类似原始人的“返祖”现象。

所以这类罪犯的最大特点就是极端利己且缺乏人类社会的基本情感。

法律的规范在他们身上无济于事,他们就像撞进文明社会的野兽,毫无良知。

©firecrackercity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反社会人格的反派。

比如说电影《燃烧》中的Ben以猎杀年轻底层女性为乐,《发条橙》里的Alex以欺负社会弱势群体为荣。

杀人魔汉尼拔可以面不改色地咬掉人的舌头,小丑作为哥谭市黑暗代表不断诱发人们心底的恶。

除了反社会人格,由于后天原因形成的缺陷人格也是危险人格的一种。

缺陷人格的形成往往跟行为人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后天教育或家庭等原因使得他们对品德低下且缺乏抑制力。

©Jiayi Li

远低于常人的道德标准也让他们在伤害他人利益时毫无心理负担。

所以大多数缺陷人格罪犯的犯罪动机简单且手段残忍,并且往往缺乏学习、事业成就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但对于性欲等低层次的感官需求趋之若鹜。

©弎木

比如说改编自“王嘉梅案”的《踏血寻梅》中杀害并直接肢解援交女的丁子聪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有着悲惨的童年经历,可以在做爱时杀死王佳梅,在法庭上无视围观群众痛苦且愤恨的眼神,冷静叙事自己杀人分尸的全过程。

说到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唐山暴力殴打女性案件的几位累犯人渣也是不折不扣的危险犯罪人格。

如果说法律教育难以对危险犯罪人格起到作用,那么危险心结犯罪则可以通过教育和心理疏导来规避。

©Danny Galieote

危险心结犯罪是指在某个点上因刺激造成了心理创伤,这种创伤没有及时得到疏导,最后愈演愈烈,形成偏执心态产生犯罪。

但如果心结打开了,犯罪也有可能会被规避。

©弎木

危险心结犯罪也被认为是“老实人犯罪”,即犯罪人往往表现得非常老实正派,甚至是古板,但隐忍的性格也使得他们无法通过合理途径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最后积压许久直至爆发。

危险心结犯罪带来的社会危害不亚于危险人格犯罪。

就像《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中一向隐忍肯吃苦的金福南在爆发后挥起镰刀杀光全村人。

钱钟书也曾经说过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Sillda

为何会有“天生犯罪人”?

“天生犯罪人”这种带有“宿命论”的说法曾被运用于不少影视剧中,在学界也被广泛讨论。

那么,为什么会有“天生犯罪人”呢?

虽然无法在观点上达成统一认识,但不少犯罪心理学者都退一步接受了“人性本恶”的论调。

©韦欢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异。”

犯罪学家龙勃罗梭也认为:“犯罪者是天生具有作恶倾向的习常行为者,是原始野蛮的‘返祖’生理特征的自然表现。”

©Francis Bacon

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犯罪的内生性动因,也就是人的原罪意识和动物属性使人具有犯罪的本能。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这一问题系统化,我们可以从他的理论中全面认识到这个问题。

©Francis Bacon

首先,他主张人的行为受本能支配,行为的先天本能不受环境、经验、学习或者后天因素影响,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因。

人的行为能量来自于“本我”即原始冲动的“兽欲”,但由于道德的抑制,这种本能冲动转入潜意识境界,所有生物都共同具有破坏、犯罪的本能,人也不例外。

©Aleksandra

其次,这种本能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生的本能,这是人类生命延续的最初动力,表现为一种生存的、发展的、爱欲的冲动。

二是死的本能,它代表着暴力和破坏的力量,这是一种要摧毁秩序、回到生命以前状态的冲动。

©Aleksandra

同时弗洛伊德认为,只要人类的生命不止,这种本能就不会消散。

在电影《饥饿站台》中我们就能直观感受到人类本能的恶。

摒弃了人类社会秩序后,人的本能被无限放大,不再受道德感和传统社会秩序约束的人们以自我为中心,残杀和猎食同类。

在没有法律规制的地方,人们选择掉入罪恶的深渊。

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为人”便是我们在伦理道德约束下遏制了生物的破坏本能。

动物可以随意发泄兽欲,但人应该有最基本的羞耻心、怜悯心和道德感!

一些尚未被完全社会化的罪犯禽兽除外。

©百八

电影《无人区》中在没有法律的约束下,将暴力本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人区有人但却没有人性。

与犯罪的内化性动因相互对应,不良的外部环境也会诱发人们犯罪心理的产生。

©弎木

环境的诱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焦虑压抑的社会环境。

库尔特·勒温认为:“(社会)快速转型与动荡时期,更容易引发现代人的心理异化。”

根据“白银连环杀人案”改编的《暴雪将至》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段奕宏饰演的余国伟为了满足自己进入体制成为警察的愿望,一步步走向犯罪极端的故事。

二是家庭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往往会孕育出病态的人格。

©方块阿兽

比如说,经典犯罪片《精神病患者》中的诺曼·贝茨的犯罪心理来源于对母亲难以割舍的“俄狄浦斯”情结,促使他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三是物欲和性欲的诱惑。用俗话讲就是“沾色则迷,见财起意。”

比如说《烈日灼心》中小丰在看到裸体女性后将其强奸,致使女孩心脏病发死亡,小丰也在未来生活中踏上了忏悔之路。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保护一朵花的方式是阻止花开,也并不认为所有的犯罪都可以归因于环境。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

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犯罪的借口,人也永远不该无视生命,枉顾法纪。

那些畜生在挥出罪恶拳头的那一刻,就要想到被法律铁拳惩处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犯罪心理学》第三版

【2】《犯罪心理研究》李玫瑾

【3】孔泽鸣.新时期以来中国内地犯罪题材电影心理叙事研究[C].吉林大学,2021.

【4】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C].西南政法大学,2004.

【5】陈和华.“犯罪心理”的心理学解读[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5,(05):35-44.

作者: 朝雾

责编: 来士普

原标题:《是时候认真了解下犯罪心理学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