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有人蹭唐山打人案热度,媒体:少了敬畏心,透着无知和愚蠢

四虎子、雷嚯嚯/“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2022-06-14 07:45
舆论场 >
字号

夜幕之下,烧烤店外,男子搭讪女孩,被拒绝后恼羞成怒,对女孩动手,旁边的小伙挺身而出,将滋事男子制服。

摆拍视频截图

与河北唐山打人事件相似的一幕,出现在了四川射洪。经调查,这是一出彻头彻尾的表演。

如此蹭热点,底线呢?良知呢?

在剧本设置上,这场表演采用了英雄救美式的结局,精准拿捏住了一些网友的情绪燃点。在技术处理上,他们剪辑添加“再现唐山打人事件”“续唐山事件后”等文字内容,混淆视听,模糊真实和虚假边界。

从种种表象中,可以有力推导出,这是奔着流量去的,这就是一种无底线蹭热点行为。而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是在呼吁见义勇为。

“唐山打人事件”引发极大关注,也引来自媒体人争相蹭热点。

首先得说,蹭热点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贬义词,公安、消防等部门通过蹭热点传播安全知识,热播剧使景区出圈,景区蹭热点吸引游客,这些蹭法被人点赞。在对唐山这一热点事件上,跆拳道馆可以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创作。

只是,直接教女孩几招防身的高招不好吗?如此蹭热点,底线呢?良知呢?

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焦虑之上,把别人的痛点当成自己的嗨点,博取流量、消耗爱心,把严肃的问题娱乐化,少了敬畏心,透着无知和愚蠢。

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必会侵蚀社会的信任感

除了摆拍视频,还有一股暗流在涌动。

唐山“打人事件”发生后,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大量账号,根据网友怀疑的对象更改相似昵称,或者冒充“打人事件”参与者,或者谎称自己在现场,甚至开启直播。

在事实未查清之前,这些账号真假难辨,很多内容被不明真相的网友传播,不少博主获得了关注度。

被质疑时,他们再来一轮解释和道歉,借机再次收割一波流量。

假剧本、假账号,本质都是依附在热点事件上的“吸血鬼”,目的是蹭热度、骗流量,进而获取关注度,兑现经济利益。

有的人甚至连凶手的热度都蹭,真是“脸都不要了”。任由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必会侵蚀社会的信任感。

久而久之,民众遇见真正值得感动的事,也不敢轻易共情,而是下意识地先当“侦探”,拿出“放大镜”看看自己是不是被糊弄了。

涉及安全底线的社会问题、伤害案件,值得全社会深入思考、探讨,容不得编故事、打广告、娱乐化。

坚决惩治无底线蹭热点行径

无底线蹭热点事常有,修改昵称仿冒他人、抢注商标、围堵家人……为了提高段位,一些人啥都干得出来。

整治这一乱象,惩罚挑战人伦和法律底线的蹭热点行为,既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应有之义,也有助于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使网络在推动事件进展、解决相关问题、甚至推动一个地方一个领域的变革中,发挥出更有力的正向作用。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监管部门、平台要履行好责任,把握住内容创作者、发布者等关键群体。

识别打击,重在精准,既释放容错空间,也亮出原则底线,坚决惩治无底线蹭热点行径。

无论是专职做直播、拍短视频,还是通过新媒体宣传店面,对很多人来说,蹭热点是一种生存选择、糊口方式,它可以快速引流、涨粉、变现。

不是说不能蹭,而是在蹭什么、怎么蹭等问题上,别利令智昏了。

一点思考

如何在突发事件之后,加强网络信息的识别与判定,是“唐山烧烤店打人案”留给网络空间治理的拷问。

突发事件发生以后,网上信息会呈现铺天盖地、汹涌澎湃之势,广大网友应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短视频平台也应加强相关内容和账号的审核,及时求证内容来源,正本清源。

让广大网友的同情心和正义感不被愚弄,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

    责任编辑:伍智超
    图片编辑:陈飞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