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青年力量赋能社会创新发展 ——社会企业作为中国与东盟未来关系的动力与桥梁

2022-06-13 20: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三十而立,中国-东盟关系扬帆再起航。在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和东盟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青年领袖峰会中,来自中国和东盟地区高校学生在2021年9月齐聚北京大学共同探讨中国-东盟合作的发展前景。作为擘画未来的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蓝图的“持笔人”,青年们在峰会的讨论交流中深受启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继续关注区域议题的发展动态。在2021年11月22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继续发展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时隔半年,北京大学东南亚协会又召开了中国-东盟青年蓝色经济研讨会,推动青年们对中国-东盟合作开辟的新领域的关注与讨论。随着东南亚逐渐走出疫情的阴霾,青年们重新回顾他们最为关切的区域议题。以下是参会青年们对于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开展合作的设想。

青年社会创业在今天的中国-东盟社会之中变得更加重要。在当前区域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各个领域中,社会企业都正逐步成为社会发展、升级和创新的动力引擎。同时,依托于中国与东盟关系以及区域内一系列创业环境和配套政策,以社会企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模式也正焕发新机。

社会企业的兴起背景:复杂环境中的问题与机遇

当今国际社会中,各种待解决的问题相互交织,具有复合性的特质。同时,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历史性冲击,逐渐升级的经济、环境与社会发展需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立和推进,有待解决的问题开始渐趋复杂与交迭。

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自身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迈入新纪元,既面临新的机遇和广阔前景,其共同发展的目标也变得更具复杂性。双方正抓住新契机,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并全面深化经贸、创新和人文等各领域合作。但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和传统的组织形式仍然存在许多无法触及的漏洞,因此双方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推进更全面、更多元、更持久的共赢关系需要更多新的动力。

社会企业的涌现恰好为解决社会问题,填补基层视角与微观视角的缺口,及可持续地解决新问题带来了全新的契机与活力。同时,社会企业以年轻的创业者作为主导者,延续了中国东盟社群中青年领导力的优势,并且更进一步更好地纳入青年视角,为复合性、交织性、反复性的复杂问题提供新思路,注入新能量,并且探索更具有创新价值的方案与前路。

焕发新动力:社会企业的发展环境

30年来,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及贸易领域的合作持续升级。2020年东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至今已扩大了85倍,双向投资合作也持续呈蓬勃发展态势。双方不断深化战略合作、稳固双边关系,为区域经济繁荣奠定了制度基础,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依托环境,并通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突出的经贸互联互通网络促进跨国企业的高速发展。同时,商业投资、社会资本、人才的流动也都为中国与东盟商业网络与经济发展共同体提供了动力。

在社会企业的实践中,创业者一方面将会受益于经济共同体的良好环境,包括投资机会、互联互通安排、自由流动的市场,同时,中国与东盟也对于社会创业领域高度重视。2021年4月,东盟基金会正式启动东盟社会企业发展计划(ASEAN SEDP),鼓励社会创业行动,支持由青年领导的社会企业牵头为减轻新冠肺炎疫情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作出努力。

近年,中国与东南亚地区都正成为社会企业快速成长与聚集的中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人、新加坡及泰国等地,社会企业的数量和种类与日俱增,展现了良好的成长情况与可持续的活力。东盟经济共同体副秘书长萨特温德·辛格亦可表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是区域内社会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企业从事诸多不同的领域,并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者:社会企业的角色与意义

随着区域合作的发展和深化,各部门和各层级的参与都有所增加,包括政府、私营机构、跨国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个人等等,而社会企业作为一种角色定位和功能介乎在企业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也随之出现。社会企业被定义为以特定的社会目标与集体目标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福利、环境与气候问题、经济发展、教育与平等、资源可持续使用等目的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社会利益最大化才是社会企业的首要任务。

社会企业还扮演着社会创新的加速器角色。从组织机制和功能来看,社会企业通过市场机制下的逐利行为,加速组织影响力的扩张,以及特定目标的实现。除了创造经济收益,社会企业也通过制定对于社会公众利益、人民生活幸福、区域共同发展等具有长远意义的目标,确保社会企业的成长和社会性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可以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当前,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在东盟和中国快速涌现并成长,其商业目标及机构使命,与区域和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一致,使社会企业家精神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政府、私营机构、慈善机构,以及社会创业者的努力和贡献,社会企业作为一种助力满足社会需要、关注民众生活质量、缓解公共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受到渐趋增加的认可和关注。

从实际业务上,社会企业既包括传统的零售与服务等行业,也涵盖了一些较为新兴的领域,并且在运营模式和业务范围上都作出了最前沿及最动态的创新。社会企业的形式包括新型的咨询、研究、框架搭建、团队共创、社区倡导等,范围涉及更前沿的议题,如绿色金融、新能源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层社会与乡村的能力建设、创新教育、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应用等地等。市场的消费者、创业者和合作伙伴,都在社会企业的新兴形式中成为内容的共同创造者和解决方案的缔造者,为解决社会性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以创业的方式进行路径的探索。

同时,社会企业作为新机制的设计者,也积极为区域合作寻找新的方向。在过往,中国与东盟社区一直快速学习新技术的引入和运用,吸收新技能以及创新做法,配合有效措施以加速社会升级迭代,证明了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在数字时代下,我们强调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强调制度、组织与人的创新。社会企业的活力,正是对于崭新价值创造模式的试验与探索。作为社会行动和有意义的价值创造的倡导者,社会企业也将引导社会制度创新和组织方法论的开拓。

在社会企业的有效推进下,不但能够实际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同时也贡献了开创性的角度与方法。中国及东盟并不仅是以对外发展作为目标的政治及经济合作平台,更是作为以协调一致、共同繁荣的全方位共同体。这让对于社会议题的关注的全面性和覆盖性更见增长,并通过各方的共同参与,做到实时回应社会需求。社会企业的核心概念与运营模式,助力中国与东盟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也使中国与东盟更加需要追求合作的广度、精确度与可持续性。

青年携手,民心相通:多元角色的价值共享、共创与共赢

社会角度与多元参与者一直都是中国与东盟合作中的重要元素。中国-东盟关系的三十年传统中,一直强调了民心相通,社会共融,对于社会需要与民众广泛声音充分听取,落实社会实践,使共同体意识得到广泛的建立和巩固,也使协调一致、共同繁荣成为社会创业起点的基石和未来前路的宗旨。

迈入新的历史阶段,除了作为被看见的客体角色,社会个体的自主能动性也需要被进一步释放,并且通过各项切实的机制得到充分发挥、调动和活化。青年能够通过社会创业的形式进入到实际社会问题的应对,以及具体解决措施的开创,潜藏在每一位年轻人中的价值正在被重视,并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社会环境依托和良好的创业氛围,促使不同的角色共同参与区域事物,迸发新的灵感,实现新的创想。

由青年作为主导者的社会企业,切实地为公共利益与共同目标做出了贡献,成为了后疫情时代长期可持续复苏的一股重要力量。此外,一部分社会企业关注地区伙伴关系,并从中国和东盟地区合作视角,汇集了青年参与者。年轻的社会企业家们,也正在作为实现跨界共创的协调者和平台搭建者,通过宣传教育与倡导行动,为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建立意识,并搭建机制和框架,促使更多不同角度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发展目标的实现之中。

社会企业从基层社会的角度入手,以微观的视角,通过青年倡导与动员的形式,将能够全面释放中国与东盟年轻化的社会力量。一方面,对于社会的可持续进步而言,社会企业可以赋能青年,催化各方共同行动,促进意识进步,这为社会发展提供长远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社会企业也促进社会共同利益的推进,对区域内跨国的多领域、多层级合作带来新动力。

作者:邱敬甯,中国-东盟青年领袖峰会学术部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