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二手闲置交易行业的价值,不再“免费”
文丨王新喜
来源丨热点微评
二手交易代收支付通道费一事在近期引发了各方的关注,目前,捅破不再免费窗户纸的转转也做出了回应:
“由于微信/支付宝公司需要对收款人收取千分之六的支付通道费,从5月30日起,该平台C2C交易成功给卖家打款时的支付通道费将由平台代为扣除并支付给微信或支付宝;费用额度上,支付通道费30元封顶,如果出现超额情况平台也会对超额部分提供补贴。”
从回应来看,有两个要点:
其一,支付通道费 ≠平台交易收费,这是交给支付公司的钱,从转转集团CEO黄炜日前接受采访的内容中可以了解,自创立至今,转转已经补贴了接近两个亿,如今决定不再进行全额补贴。
其二,封顶30元这个数字是按照5000元的标准来划定,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能更频繁的交易闲置物品。
二手交易告别免费时代,引发了诸多争论。但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这或是平台经济步入良性循环一个拐点与契机。
二手交易国内外对比:为何国外收费,国内“免费”?
我们从国内外的二手交易市场的发展对比来看,在国内,包括闲鱼、转转在内的国内主流C2C二手交易平台过去一直是通过免费、补贴的策略来发展推动市场规模,国外主流C2C二手交易收费却已是很常见的商业模式。
从国外来看,日本的Mercari、美国本土最大的二手交易平台PoshMark、Tradesy等,它们的收费比例均在10%~20%不等。
国外二手交易,如果只是做中间撮合,类似于闲鱼和转转“自由市场”的C2C交易,通常是收10%,如日本Mercai就是收取卖家10%的佣金。
但各平台又有不同,比如Poshmark平台有两种收费结构,如果一件商品的售价小于等于15美元,Poshmark卖家将被收取2.95美元的固定销售费用。其二,如果产品售价超过15美元,Poshmark卖家将被收取20%的佣金。
此外,如果在撮合之外,还做了中间服务,往往抽佣会更高,比如类似转转做C2B2C模式下的质检等居间服务,国外二手平台一般能收到20%-30%左右。比如the realreal,能够收到34%左右的费用。
这种国内外二手交易市场的差异性,本质上不在于国内外平台模式上存在太多差异,更多是源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不同。
在国外,许多国家存在多个C2C二手平台,这源于它们有一个相对开放、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此基础上,多平台互相竞争角力,创造出了更有价值的服务模式,在交易效率和安全上做到了较好的水平与信任价值,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也因此许多平台得以盈利良性发展。
在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国外,为了抢占市场,国内二手市场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畸形的竞争模式。
在中国互联网,将有价值的东西免费化就是一招一击致命的方法,包括闲鱼等头部玩家一开始就是奉行免费的策略,这吸引了大部分消费者,同时也使得消费者对收费比较敏感。
这也是转转等二手平台一开始不得不也通过补贴策略,将支付通道费免费的原因。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也带来了市场的公平性问题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问题,二手平台的免费补贴本质上存在着市场公平性的问题。
日前,转转CEO黄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行业里体量比转转大的闲鱼为什么不收费,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闲鱼在业内被认为不是一家纯粹独立运营的公司。闲鱼在阿里体系内,可以从淘宝获取流量和用户,支付通道也可以获得支付宝支持。”
在转转CEO黄炜看来,“把用户“免费”吸引进来,但是如果平台不做服务,生态可能会乱,大家交易时还要担心会不会“翻车”,信任度差就不能形成很好的循环。
通过分析行业竞争现状可知,二手市场支付通道费免费,之所以成为中国特有的现象,因为国内头部玩家闲鱼和支付宝同属阿里,闲鱼的支付通道费可以在阿里体系内部消化,因此可以通过“免费”来获取更多流量与竞争优势,但由于占据支付领域的市场优势地位,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带来了市场的公平性问题。
这种免费补贴驱动的竞争模式在国内屡见不鲜。
比如共享单车的竞争,过去两大头部摩拜、ofo疯狂融资,开启“周末免费骑”等各种免费补贴大战,将所有玩家拖入了价格战的泥潭。滴滴过去通过依靠资本免费补贴走到一家独大之后,定价上浮,开始收割。
从二手交易平台来看也是如此,据转转CEO黄炜透露:“如果2019年往C2B2C模式转型没有成功,公司早就死掉了。我们有运气的成分在,整个二手行业里因为“免费”打压而死掉的公司已经足够多了。”
从二手平台的发展模式来看,构建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平台要投入高额的运营费用、人力成本、研发费用等。从长期来看,持续补贴既不现实,也不公平。降低平台的支付通道补贴成本,本质是商业公司在创造价值增量的基础上,需要靠盈利来让自己有能力更好地服务用户。
早在2021年,国家就在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二手交易平台碳减排的特性迎合了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为消费者的闲置物品创造流转价值。价值创造过程中平台付出成本,基于此收服务费是符合商业逻辑的。
不同于闲鱼更多发挥着为阿里系电商引流的作用,其他独立二手平台则要打造商业闭环,自负盈亏。
从围绕平台经济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角度来看,各个环节都需要通过获得收益的增长来实现商业的闭环,其中任何一方的长期亏损,这个模式都不可持续,平台生态也无以为继,最终受益是,则是那些背靠巨头与资本,一家独大的平台——由于缺乏行业竞争,无论是商品的品质与质量,还是服务的水平,都难以获得更好的提升。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对行业,还是对用户,免费的才是最贵的,最终也不利于循环经济市场的多元化、良性发展。从免费到收费,恰恰是二手行业打破低层级竞争模式,步入成熟与良性竞争轨道的体现。
二手交易的价值,不在“免费”
从未来趋势来看,中国二手经济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还有巨大的增量空间,据网经社估计,2021年二手电商用户规模为 2.23亿人,同比增长22.52%。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类走向二手市场流转,服务与信任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服务与信任价值来看,国外二手平台的收费模式更符合二手经济的价值本质——它让更多C2C平台参与良性竞争,比拼平台模式、服务与个性化差异化的品质商品。
在日本市场,Mercari在上市第二年,营收就同比增长了六成。在美国,位居头部的二手电商平台,就有近十家。美国Poshmark和ThredUp上市后就大涨,美国二手平台之间的竞争聚焦在平台检验和定价过程的可靠性、符合消费者期望的优质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供应链流程等方面,也因此创造了更好的服务盈利的竞争环境。
比如ThredUp通过优化供应链环节,将上门取件、消毒、分类、配送等流程整合,通过C2B2C模式优化各职能中心,扩展了盈利空间,今年一季度总收入增长近50%。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国内二手电商行业虽然处于高速发展期,但信息不对称、难以建立可信赖消费场景、售后服务等层面的痛点(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依然存在。
想省心卖掉闲置或者买到更放心有保障的二手商品,消费者的核心诉求与平台的进化方向都是要提升服务价值、平台交易透明度、信任度以及完善售后服务机制。
比如从转转来看,它长期在发力服务质检层面的体系构建。在2016年,它就在C2C模式之上推出C2B2C的验机服务,持续加码质检体系的自建。
多年的深耕之下,转转的质保、售后等差异化服务与质检能力成了平台的护城河,这是国内二手交易平台发力行业信任体系构建的一个侧影。
对比国外动辄10%以上的服务费,由于中国的市场规模更大,国内平台即便在10%的基础上再打个5折,便能实现盈亏平衡。平台在盈利的基础上,就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驱动整个二手交易向良性方向发展。
“今天的中国二手交易市场,缺的不是免费的模式,缺的是有更多的创业公司和更多的从业者加入进来。大家本应该为消费者提供不同层级的服务,并且能够通过收取服务费用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再增加对服务的投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在转转CEO黄炜看来:“一味的靠免费吸引流量,并不能让这个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起来。”
在二手平台,这种免费变相推动行业玩家陷入了一种比拼巨头资源、资本的恶性竞争泥潭,加剧了市场的非公平性竞争。
抖音上调佣金费率,转转把支付通道费从免费补贴改为代扣,其实是一种互联网风向的变化。
从二手平台来看,如果推动收费成为共识,可能会让更多的行业玩家加入市场,行业的竞争会聚焦在好货供应链、好服务体系建设上,而非补贴营造“免费”所带来的“低价倾销”泥潭,而后者会导致平台盈利艰难,服务与质检体系无法保障。
因此,中国二手交易行业健康发展,通过合理的付费服务反而可以双赢,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消费者能享受到不同层级的服务,平台如能健康发展,二手平台会变多,也能助力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等。
从平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来看,打破非公平的竞争环境,本质也推动了市场的良性发展,确保用户的长期利益,付费服务也符合当下国家倡导的的主流市场发展趋势。
尤其是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循环经济领域出台了各项政策,防止市场无序扩张,让游戏规则回到公平、公开的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公司可以通过技术、模式创新与服务提升来给消费者提供各种层次的服务,满足更加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公平有序的竞争,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价值与作用。
从这个意义来看,二手交易的价值和市场健康发展,不在“免费”;各大平台在探索商业化和用户服务之间建立平衡,也意味着二手交易领域的平台经济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拐点时刻。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