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象山讨海人:浙象渔47061号和3个落水丧命的外乡人
奔着“赚钱”这个简单直接的目的,方耀斌、杜兆琴和李建华登上了渔船浙象渔47061号渔船,还没来得及成为朋友,三人就共赴了一场死劫。
这一天是9月17日,14时21分,浙江宁波象山县石浦港57海里外的一条求救信息,通过卫星电话传到码头:“浙象渔47061号渔船起火,火势正蔓延全船”。17艘在附近作业的渔船,在接到渔政部门的支援信号后,同时向“浙象渔47061”所在的坐标点进发。
“火船”在东经123度23分、北纬29度01分的海面漂浮。第一艘救援船只赶到时,这艘船的船舱着火半个多小时,9名船员已跳海逃生。最终,只有6人在这场船难中生还,方耀斌等3人殒命大海。
“一条船上的人”
立冬的湿寒,使石浦渔港写有“开渔节”字样的宣传海报显得更旧,就像开渔节第二天那艘烧毁的渔船“47061”一样狼狈。想到开渔节,港口的渔民就下意识联想起9月17日的那场海上火灾以及三个落水丧命的外乡人。
时间倒回两个月的开渔节,大批劳动力从内陆涌回石浦。
船员的工资极具吸引力,是岸上的多倍,今年的船员月薪又涨,最普通的水手也月入9000元以上,会修网或会修船的,月薪能达1.5万元。
一般,只有船东是本地人,渔船上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伙计都是外地人。外乡人想要上船,多半得经熟人介绍,才有机会出海“试风”,看看能不能吃这碗饭。
安徽人方耀斌来石浦镇20多年,凭借出海的收入,他供3个女儿读完大学。休渔这4个多月期间,他靠给人装拆空调谋生,并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所以老乡们叫他打麻将,他总是拒绝。
13年前,云南人杜兆琴经亲戚介绍来船上“试风”,通过船老大的考验,开始在海上讨生活。休渔期他在一家宾馆当保安,4个月的收入加起来,抵不过海上干1个月。
四川小伙子李建华只有28岁,是众多船员中比较年轻的一个。两年前,李建华当了父亲,他盼着早点开船,给孩子赚“奶粉”钱。
今年,这三个来自天南海北的男人都被“47061”招募,成了“一条船上的人”,没人能预料到,“47061”将迎来一场噩运。
9月14日,是象山石浦港计划中的开渔节,渔船本应这天出港。但路径诡异的18号台风“泰利”偏偏在这天靠近了浙江沿海,东海部分海域阵风达到了11至12级,祭海和开船仪式不得不被推迟到16号。
16日下午,台风“泰利”突然改变路径,向东北方向急转而去,对我国东海的影响逐渐减弱。虽然风浪比平常大,但已具备开船条件,下午3点,一千多艘渔船扬着写有“满载而归”的船旗,浩浩荡荡地直奔东海大洋。
这个季节正是捕捞的黄金时段。一艘船在海上一天的产值可以达三四万元,晚一天出发就意味着错失大把钞票。但为了安全起见,也有不少谨慎的船老大决定17日再开渔,其中就包括由陈圣驾驶的浙象渔47061。
“47061”船身长32.9米,宽6.2米,在石浦港数千艘渔船里属中等级别,休渔期间,它和港内大部分渔船一样,都要进行保养,以保障出海安全。
17日清晨5时零8分,“47061”卯足马力,载着包括船老大陈圣在内的9名船员,离港向东驶去。在海上,船老大有绝对权威,何时下网,何时抛锚,何时起网,都由他定夺。渔船抵达198海区,陈圣指挥船员,投下新渔季的第一张渔网。
捕捞期间,渔船一般会结队出行,紧急情况下可互相支援,结队的渔船之间距离不会太远,一般用电台就能对讲,如果出事,最快半小时内就能有渔船赶到。浙象渔47061周边有不少石浦镇平岩渔村的渔船,它们的编号都以数字4开头。这些4字开头的渔船,也是“47061”出事后最先抵达现场的船只。
随着渔船的远航,船员方耀斌、杜兆琴的4G手机信号渐渐消失。在出发前,他们早就交代亲戚和朋友,会“消失”一段时间。如果要与岸上联系,只能使用卫星电话。通常,船老大只有在快回港时,才会用卫星电话通知码头的合作伙伴,交代卖鱼事宜。出海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船员们与岸上的人相互“失联”。
没有消息不是坏事,有消息,也未必是好事。浙象渔47061出海9个小时后,岸上就接到其遇险的消息。
事发后救援现场船头掉到了下风口
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鲍祝军参与了对这起船难的调查。鲍祝军向深一度还原了浙象渔47061起火经过。
出海后,浙象渔47061于17日中午,在198海区第1小区附近下网,随后由船老大陈圣驾驶47061号进入拖网捕鱼阶段,预计在4个小时后起网。一旦起网,船员们就要开始没日没夜的海上工作,大部分船员在午饭后都进舱补觉。
当方耀斌等船员酣睡时,船老大发现船尾起火,此时,船尾堆有易燃的渔网。
陈圣立即喊醒船员来救火。惊醒的船员,多数都跟方耀斌一样,光着膀子、穿着渔裤开始扑救。
9月17日14时21分,渔政部门接到“47061”起火的报警,报案渔船是在47061附近作业的浙象渔49106,这艘船最先获知“47061”遇险。
渔政部门迅速组织附近渔船前来救援。当17艘接到命令的渔船全力赶赴现场时,“47061”船上的情况并不乐观。
火情的恶化源于船体位置的改变,没人注意到“47061”在风浪的作用下船身正改变方向,原本处于上风位的船员,不知不觉失去优势,火猝不及防地朝船员扑来。
一位参与救援的船员用手机拍下了“47061”当时的情景:船尾的渔网被烧光后,火势蔓延到船舱、驾驶舱和轮机舱,船上的桅杆也被烧焦。木质的甲板,船舱表面的油漆,船舱内做饭用的燃气罐,轮机舱内几十桶备用的柴油一时间成为“47061”船上的助燃品,从船尾到船头的过道也被大火阻断,腾起的黑烟笼罩着船头,从烟的方向可以判断,当时的风向正从船尾吹向船头。
救援人员及受伤船员的家属介绍,因为逃往船头的过道被火阻断,不能越过大火的船员部分被烧伤,情急之下陆续跳海。
船老大陈圣和另外一名本地船员的位置则相对安全。船员跳海后,陈圣把救生设备扔进海里以便跳海船员自救,由于火势和浓烟不断往船头逼近,最后两个人也跳入大海。此时,救援船只仍在逼近“火船”的路上。
“47061”起火的消息,很快传遍石浦港,通过卫星电话和“北斗通讯系统”,碎片式的消息从海面传到码头:“船烧光了”、“全部跳海”、“有人溺水”。当天16时30分,官方发布确切消息,证实9名船员中3人溺亡,其中最年轻的是四川籍船员李建华,年仅28岁。
这一天码头的渔民讨论的话题,都是“47061”。
另外一艘渔船的河南籍船员张福全,与李建华年龄相仿。虽然素不相识,他在朋友圈看到这条消息时还是为李建华一阵难受,“要是不跳海就好了”。出海这几年,他深知“就算会游泳,在海里也没用”的道理,况且,外地人不如本地人亲海,“在海里游泳和水里是两码事”。
张福全聊起去年他出海时的遭遇,那也是一场船上起火。
去年10月,他跟随一艘投产近20年的渔船出海。下午两点多,风浪把渔船吹的左右摇摆,他和几个船员正在甲板上补网。这时候,厨房做饭的老船员突然冲出来,举着烧伤的胳膊绊倒在船舱门口,哆哆嗦嗦地哭喊“着火了”。
原来,大浪把厨房的燃气罐晃倒摔坏,由于厨师正在做饭,明火把燃气管引燃,救火不成的老船员出来求救时,厨房的火已经很大了。张福全和船老大一人抄起一个灭火器就往厨房喷射,好在控制住了火。
现在回想起来,张福全有点后怕,当时有几件着火的衣服掉进了储油的机舱,险些把柴油引燃。倘非灭火及时,结局很可能和“47061”一样。
张福全早就想过遇到着火怎么办。“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我肯定不会跳海”,张福全虽然懂水性,但在海里完全不受用,“一个大浪过来,就能把人拍晕”,他替“47061”号上的船员惋惜,“都是溺水死的,不是被烧死的,能坚持到救援船赶到就好了”。
说起渔船起火后的如何应变,石浦港当了25年船老大的徐国民认为,第一件事应该先想办法把渔船抛锚,稳住渔船,尽量让人在上风的方向,让风向不利于燃烧的方向吹。不过,徐国民也没有真的遇到过火灾,不敢百分百保证自己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出最佳选择,况且海面情况总是复杂多变。
遭遇火灾后的浙象渔47061果酒干一杯,明天跑路
遇难船员中,方耀斌今年45岁。他的老家在安徽舒城,女儿今年大学刚毕业,老乡们都为方耀斌高兴时,他的死讯,猝不及防地从石浦港码头传到了安徽人常聚的一间棋牌室里。
棋牌室老板姓吴,与方耀斌是远亲,两人几乎同年从安徽来到石浦镇。这间棋牌室是安徽老乡们的聚点,方耀斌每次来都是找老吴聊天,很少打牌。
休渔的时候,方耀斌就在附近给人拆装空调,老乡家里的空调出了问题,他总是免费给大伙修,人也是随叫随到特别热情,连小孩儿们都爱围着他要零食,是安徽老乡口中的“大好人”。
出事前一天,方耀斌还是在老吴这儿“蹭”晚饭,9月16日傍晚,方耀斌在渔船上忙完,下班路过老吴的棋牌室,老吴得知他的晚饭还没着落,便邀他进屋一起吃。
听说方耀斌第二天要出海,老吴让媳妇拿出夏天酿的葡萄酒,取出高脚杯,两人还碰了一杯,甜得很。
吃饭时,老吴得知方耀斌今年打工的渔船是“47061”,17号下午,老吴在老乡群里看到这条船出事时,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他跟媳妇说,“方耀斌就在这船上呢”。
当晚,老吴和几个老乡一起,陪着方耀斌的妻子在码头等他的消息。其实,在此之前,老吴已经托人打听,确定方耀斌遇难的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但没见着人之前,老吴还是不愿意相信,他不断安慰方耀斌的老婆:“一定是搞错了,一定是搞错了”。
方耀斌的妻子在码头哭晕了好几回。
直到凌晨,参与救援的渔船陆续返回石浦港,方耀斌的遗体在第三艘渔船上,抬下来时只穿着黑色的渔裤,身上没有烧伤的痕迹。看着好友的遗体被装进袋子拉上拉锁,老吴心里空荡荡的。
现在再想起俩人最后的对话,老吴觉得有点匆忙。那晚吃完饭,方耀斌没有久留,他急着回去把该添置的东西给老婆买好。
离开棋牌室前,他举起手机跟老吴道别,“海上没有信号,最近就不给你打电话了”。出事之后,方耀斌的手机也掉进海里,再无音讯,老吴只能通方耀斌临行前晚的朋友圈,猜测好友出海前的情绪应该是阳光豁达的,朋友圈的图片是他们一起喝的那杯葡萄酒,方耀斌配文说“果酒干一杯,明天跑路”。
方耀斌遇难前发的微信朋友圈换了三艘船,没逃过“劫”
46岁的杜兆琴是3名遇难者中年纪最大的,这是他第一次跟随浙象渔47061出海。
他的外甥张诚(化名)说,杜兆琴选择在“47061”上干活,有一定的原因是为了躲一躲原来几艘船上的“晦气”。
连续两年,杜兆琴工作的渔船上都发生了意外。前年,一个船员在半夜栽进海里,当时愣是没有人发现,因为这事,杜兆琴决定告别工作了10多年的渔船,换一艘试试。没想到,去年的那艘渔船上,又有一个船员被浪卷进海里,一眨眼功夫人就被冲走。杜兆琴觉得晦气,今年才决定换船。
13年前,杜兆琴带时年16岁的外甥张诚从云南来到石浦港。杜兆琴冒险在海上工作,让年纪还小的张诚在岸上学其他手艺。
休渔的时候,杜兆琴在附近的宾馆当保安,一个月只有两千多块钱的收入,每次开渔之前,杜兆琴都会叫外甥一起吃饭,不知为何,今年没叫。
16日晚,张诚还寻思要不要去姨父杜兆琴那儿看看。在石浦镇的这些年,姨父早已经如同父亲一样亲密,但因为那天下班太晚,这个想法也就作罢。张诚有点后悔,他事后想,怎么也应该去“质问”一下姨父,今年为什么没有叫他一起吃个饭再走。
杜兆琴今年在浙象渔 47061上干活,跟张诚还有点关系。船老大陈圣的家挨着张诚工作的修车门店,杜兆琴不忙时,总来店里找他,一来二去就认识了这个船老大。陈圣得知杜兆琴是个有经验的老“水手”,就邀他到自己的船上工作,杜兆琴本来也有换船的意思,因此,几个月前两人就有了口头之约,要一起出海。
出事之后,张诚在码头见到了船老大的妻子,对方一直内疚地在说对不起。“出现这个事,也怪不得谁”,张诚说。
这些年,船上的收入再可观,姨父都不忍心让张诚出海捕鱼,而是鼓励他在岸上谋生,张诚也从初来乍到的毛小子变为一家修理店的老板,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他在石浦镇安了家,已经打算常住,姨父却依旧租房,他心里清楚,姨父总有一天,会结束这种海上漂着的生活回到老家,只是没想到,是以死亡的方式。
9月17日16时40分,跳海的9名船员全部被找到,当晚,方耀斌、杜兆琴和李建华以最安静的样子回到亲人身边。狼狈的“47061”号也于18日凌晨被拖回石浦港。
两个月过去,三人的骨灰,从石浦港回到出生的土地进行安葬,永远结束这种海上生活。“47061”在石浦港平岩渔村的码头上搁浅十余天至后,就被送往修理厂,重返大海指日可待。
与47061一起出海的渔船往返码头,稍作调整就投入到下一个航次中去。络绎不绝的货车把冷冻的鲳鱼、马鲛鱼、梭子蟹运到上海、北京甚至大西北,也有方耀斌、杜兆琴这样的内陆“讨海”者坐着客车来到石浦港的码头,成为新的水手。
宁波象山县石浦港石浦港车来船往,热闹依旧,但和那3个船员再无干系。
(原标题:《象山讨海人、浙象渔47061号和3个溺亡者》)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