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福建新闻广播 | 检察故事:连城检察依法治欠 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2022-06-12 09: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车一个衣领才赚几分钱,加班加点赚来的40多万元血汗钱,却被拖欠了好几年......龙岩市连城县67名妇女农民工的劳动报酬被拖欠,多方协调无果,检察机关介入后能否帮助她们讨回?本期《检察故事》就来关注这起讨薪案件。

2016年至2018年期间,连城县一家纺织公司,在当地招聘大量妇女农民工从事服装制造。然而,2018年7月,公司因经营效益不佳,停工停产。期间,数十名工人工资被拖欠。截至2020年8月,尚有67名农民工约44万余元工资未结清。纺织公司所在工业园区干部多次协调未果。

从被欠薪到讨薪,这群工人多方反映,前后折腾了三四年,依然没有结果。2020年8月,连城县人民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发现了这起案件的线索,随后开展的护“薪”行动,让工人们又看到了希望。

连城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

黄辉

我们认为,农民工为纺织公司提供劳务,纺织公司应当支付工资。农民工均为弱势群体,且农民工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而独特的奉献,必须保证他们的劳务及时获得足额的报酬。

但由于这起案件涉及人数众多,处理不当或办案周期耗时较长,均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如何根据劳动者不同的诉讼能力,因案制宜分别施策,成为了承办检察官制定最优解决方案的侧重点。为节约司法资源,及时处置解决案件,检察官们积极协调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法律援助中心,一起释法说理并督促纺织公司在工人提起诉讼前筹集资金,与13名有和解意愿的欠薪金额少的农民工结清了共9万多元的工资。

连城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

黄井平

因人数较多,考虑到案件时效性,也考虑到节约司法资源,我们积极协调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法律援助中心,督促企业在工人提起诉讼前筹集资金,将13名金额较小的工人工资自行调解,支付完毕。

但剩余54名工人,被拖欠约35万元工资的问题亟待解决。检察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纺织公司因经营不善曾将厂房、设备等向银行抵押贷款。之后,又因未能偿还到期债务导致抵押物被查封拍卖,款项也已有了分配方案。而此时,这54名被欠薪的农民工还没有向法院提起诉讼。按照法律规定,他们不能直接参与执行款项的分配。

连城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

黄井平

被执行企业也没有其他财产。考虑到这个案件涉及到54个农民工,都是弱势群体,生活比较困难。如果经过诉讼,案件判了,最后执行不了,等于去空转了一圈。这些农民工的诉求仍然没有解决。

办案检察官主动联系工人,选定被欠金额较大、生活较困难的5名妇女农民工作为支持起诉对象,拖欠的工资共计73369.59元。同时,对其余49名农民工的案件,检察官也积极协调法院、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快速进入诉讼程序。

连城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

陈裕贤

接到农民工起诉书和检察机关的支持起诉书后,我院对这批案件也很重视。在立案环节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受理案件。

这起讨薪案件,检察官们积极能动履职,做了大量的协调沟通工作。通过支持起诉以点带面,既减少了维权成本,也提升了办案质效。最终,在获得其它案件申请执行人同意后,法院调整了执行分配方案,为54名农民工预留了份额,保障了这些农民工案件的执行。一个月后,连城县人民法院向54名农民工发放劳动报酬35万余元。至此,一起历经数年的农民工欠薪事件,仅用时一个多月就得到妥善解决。

连城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李坤然

我们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今后,我们将针对农民工、残疾人、家庭暴力受害人等弱势民事主体存在的危险困难,加大支持起诉工作力度,依法保障弱势群众合法权益。

检察机关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找准支持起诉与服务中心工作、保障民生的契合点、着力点、不仅变“坐堂等案”为主动出击,办理一批涉及农民工讨薪的支持起诉案件,而且建立起为弱势群体提供诉前、诉中、诉后全方位保障的支持起诉新机制,是检察机关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的真正体现。只有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供稿:第二检察部

原标题:《福建新闻广播 | 检察故事:连城检察依法治欠 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