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国名校普渡大学迎来首位华裔校长:45岁计算机科学家蒋濛
美国普渡大学将迎历史上首位华裔校长。
左为现任校长Mitch Daniels,右为下一任校长蒋濛(Mung Chiang)
当地时间6月10日,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董事会宣布任命45岁的华裔科学家蒋濛(Mung Chiang)为普渡大学下一任校长,现年73岁的校长Mitch Daniels将于2023年1月1日卸任。
普渡大学为“公立常春藤”盟校成员,是著名的理工科老牌名校,美国胡佛水坝和金门大桥皆出自其土木系师生之手。普渡大学拥有13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第一代火箭专家梁思礼、热能工程奠基人陈学俊和王补宣毕业于此。
实际上这还不是蒋濛第一次收到校长职位的邀请。在2021年12月,当时任普渡大学执行副校长兼工程学院院长的蒋濛被选为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校长。
但随后,普渡大学工学院声明蒋濛已退出竞选,并继续留在普渡。普渡大学发言人Tim Doty在一份声明中说,“蒋濛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思想家和备受追捧的学术领袖之一。我们十分感谢他已经不是第一次选择拒绝担任享有盛誉的校长职位,选择留在我们身边。”
消息传出后,蒋濛本人也发推文表示,“考虑到各种家庭因素,和家人讨论后,一致认为最好的行动方案是让我专注于家庭和目前所在院校的责任,其他机会暂时不予考虑。”
蒋濛于1977年出生于天津,1988年在香港读中学,1995年进入斯坦福大学,于1999年、2000年和2003年先后获得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和数学学士,电气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4年开始,蒋濛于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是普林斯顿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他在2004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2008年成为终身副教授,2011年晋升为教授。2013年,蒋濛因“对无线网络的分析、设计和优化的基本贡献”获得艾伦·沃特曼(Alan T. Waterman)奖,该奖项是40岁以下美国研究人员的最高荣誉。
自2017年起,蒋濛出任普渡大学John A. Edwardson工程学院院长,是美国大学现代历史上主要学院领导者中最年轻的一位。普渡大学工程学院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工程类项目排名中常年排前五。2021、2022年的排名中蝉联两次全美第四。该工程学院拥有20多位美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美国航空航天之母”,培养过22位美国宇航员都,包括人类第一位登月者阿姆斯特朗、最后一个登月的太空人尤金·塞尔南。
2021年4月,蒋濛出任负责战略执行的副校长,并担任Roscoe H. George电气和计算机工程教授,同时继续担任工程学院院长。
普渡大学董事会主席Michael Berghoff表示,“蒋濛是领导普渡大学实现下一次飞跃的理想人选。董事会对这一选择信心百倍,因为我们见证了他过去五年来的出色表现。”
在普渡大学任职的五年中,蒋濛带领工程学院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排名,在本科和研究生的排名水平都有显著上升。目前普渡大学在研究生项目中排名第4,在线上函授项目中排名第3,在本科教育中排名第10,是全美排名前10名大学中本科项目最大的,政府和行业资助研究经费均创下新纪录。
与此同时,蒋濛再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部门的联邦机构建立新的关系方面,以及招募新公司在普渡大学探索公园区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他在 2020年担任美国国务卿的科学和技术顾问,负责一项政府间人事法案的任命。
Berghoff认为,“他不仅展示了卓越的学术成就,还展示了敏锐的行政管理才能和公共沟通能力,与学术界、政府和商业伙伴建立了有效的关系。他具备带领我们进一步前进所需的全部才能和经验。董事会感谢他对普渡大学的忠诚。”
2022年5月10日,因对基础研究的贡献及对边缘计算、数据定价和网络效用最大化研究的工业影响,蒋濛获得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INFOCOM 成就奖,以及 IEEE Kiyo Tomiyasu奖(2012 年)和古根海姆奖学金(2014年)。
蒋濛在互联网拥堵控制和路由、无线电力控制和调度、云和视频优化、智能数据定价和社会学习网络等方面的研究著作已获得超过30000次引用,H指数为81,并在IEEE INFOCOM(2012)、IEEE SECON(2013)和ACM MobiHoc(2021)获得最佳论文奖。此外,他还在2012年当选IEEE Fellow,并被选入美国国家发明家学院(2020年)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2021年)
作为一个发明家和企业家,蒋濛还在边缘计算、分散AI和网络优化领域共同创立了三家初创公司,并共同创立了一个全球非营利组织OpenFog联盟,现在是全球工业互联网联盟的一部分。
对此次普渡大学校长任命,蒋濛表示,这是最高、最令人谦卑的荣誉。在就职声明中,蒋濛写道,尼尔·阿姆斯特朗说过,知识是所有人类成就和进步的根本。由于教育,我自己的生活摆脱了匮乏。一所大学为追求公开探究的所有思想保留了一个地方,我永远感激自己有在这所大学为人才服务的荣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