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度、夸克,360们内卷在高考“春晚”盛典

2022-06-12 08: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高考的“第二战场”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每年高考后的志愿填报,成了考生家长们焦头烂额的事情。

“考分不够、填报来凑”。

一份好的志愿填报,可能就会弥补一点分数上的劣势,比如在河南山东等高考大省,1分之间就隔了数千考生,一份好的志愿也许就能改变今后的人生。

报志愿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

“想让孩子上个更好的学校,选择一个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但我没参加过高考,实在是不懂怎么选择志愿”。一位高三学生家长表示。

有需求就有市场,需求催动之下,高考志愿服务正在成为一门火爆的生意。

来自天眼查APP研究院的一份数据显示,2011年-2020年间,志愿填报相关企业注册量逐渐增加,2016年,相关企业还不足百家,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1,500家。如今,根据天眼查APP显示,搜索高考志愿相关的企业有2884条结果,其中除了一些传统的教育咨询服务机构之外,不少企业开始通过大数据技术来提供志愿填报服务。

赛道火热,大厂也在持续跟进。

5月31日,百度发布「用AI助考」计划,发布高考数字人助理,上线高考专题页,为考生和家长提供高考服务。6月6日,夸克App宣布上线2022高考信息服务,用户可以通过高考频道或者搜索高考使用相关服务。前段时间,360方面也推出青云守护计划,与一众咨询机构同台竞技。

互联网大厂为什么这么看重高考?高考知识付费究竟有多少“含金量”?AI、大数据究竟能不能解决家长们“志愿难题”?我们不妨探究一番。

高考志愿填报:搜索服务化的“西线战场”

2019年,教育部、公安部曾经约谈部分搜索引擎网站负责人,也对搜索引擎高考志愿填报竞价排名问题进行规范,此后,各家平台纷纷上线高考信息专区,保障权威信息通道。2022年5月,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深入开展“2022高考护航行动”。其中互联网搜索引擎成为网络护航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部因素之外,大厂布局高考信息服务,也有内生因素驱动。

打破信息壁垒,是互联网企业这些年高速增长的一条基本逻辑。

过去二十年互联网行业的增长史也是各个领域的信息“破壁”史。在这个过程中,搜索引擎作为人们主动获取信息的第一入口,快速增长并完成商业化。如今,搜索引擎行业格局已定,行业天花板逐渐逼近。

当行业红利见顶之后,企业增长不再依赖外部动力而更依赖内部动力。而企业内部增长有两个方向:横向拓展市场规模,纵向做深产业链条。

未来互联网的增长,更多的是来源于后者。

于是,我们看到百度这些年在不断拓展自身的服务边界,从小程序生态,再到电商、直播,不断拓展服务生态。百度之外,360、夸克也在持续跟进,先后推出小程序功能、上线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此外,微信、支付宝、美团都在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能力。

而高考志愿填报,正在成为大厂服务化延伸的交集之一。

从分数查询,到越来越丰富的高考信息服务,背后的趋势在于搜索服务化落地的领域正在不断细化。

搜索服务化意味着从信息、到交易的链条更加完善、介入交易的程度更深,也意味着大厂自身生态更加完整。另外,随着行业越来越“卷”,搜索的服务化,正在从大领域向小领域渗透。

从高考服务本身来看,高考服务领域急需被互联网标准化。

高考志愿服务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仍然存在。高考志愿规划服务不是一个新的事物,而是存在发展了几十年的领域,本质上是一个依赖信息差生存的行业,而且,这个行业并不标准化。

一方面,服务与价格并不对等。各种所谓的“专家”开出高昂的价格来“收割”家长们的焦虑。比如,根据某机构官网价格显示,高考报考一对一服务,价格最高可达9.8万。另一方面,行业准入门槛很低,一些机构在高考前一个月才开始招聘咨询师,而由于没有国家统一的职业标准,市面花一千多元就能全托管免考获得志愿填报规划师证书。

大厂的入局,可能会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化,随着高考志愿服务的标准化,家长的付费意愿可能会进一步释放,高考知识服务费付费赛道的含金量也会进一步增加。

赛道掘金之外,对于百度、阿里等来说,高考服务化这个相对小众且垂直的市场“战略意义”其实要远远大于赛道本身的含金量。

在互联网江湖来看,大厂布局高考志愿服务看似掘金,实则是在布局搜索平台的“西线战场”。

1944年,盟军先头部队17.6万人跨越英吉利海峡,从诺曼底打开欧洲大陆德军防线的突破口,随后,280万盟军会师法国开辟了欧洲西线战场,自此二战欧洲战场形势彻底改写。在盟军诺曼底登陆之前,欧洲战场形势整体还处在相持阶段。

与1944年的欧洲相似的是,当下国内的搜索引擎市场,格局中的玩家也相持不下。目前搜索市场百度的市场份额最大,但夸克等新兴玩家也不是完全没有立锥之地,360也虎视眈眈,也希望能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怎样进一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把更多的用户迁移到自身平台?答案可能就在于开辟细分行业服务化的“西线战场”。

长期来看,服务生态的广度和深度,体现着服务能力,而服务化的能力也影响着用户迁移的趋势。

比如,百度生态更丰富,以百度APP、小程序为入口,用户能够使用的服务越多,体验越好,用户粘性也就越高;夸克搜索更加简洁,界面设计,如果再加上丰富的服务,那么更容易吸引年轻用户。因此,大厂布局高考志愿服务,也是在高考的全民流量战场上,打一场用户心智的争夺战。

用户的心智战本身其实也是信息与服务入口的争夺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搜索是用户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第一入口,直到现在对于用户来说,获取知识信息的第一个动作还是搜索。

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2020年的考生数量1193万,这意味着有一千万Z世代年轻人正在成为不用躲着藏着的移动互联网“正式”网民。

对于搜索平台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有百万级别的用户新增潜力。这些潜在用户真正进入互联网世界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高考志愿填报,因此,在高考服务上,谁有更大的优势,谁就可能成为千万考生获取信息的第一入口,抢占用户心智。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厂布局高考,也具有更多的现实增长意义。

技术旋律下,互联网大厂的高考“春晚”盛典

高考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高考也正在成为大厂展示AI、大数据技术能力的新舞台。

从大数据选专业到AI志愿助理,技术的旋律正在成为高考这场互联网大厂“春晚”盛典的背景音。

在高考服务上,百度的布局已经比较全面,除了常见的分数、院校查询之外,这些年百度还陆续上线了高考直播、高考搜索大数据、闪电估分、AI志愿助手等功能服务。今年高考期间,百度上线了AI数字人高考助理,并推出了AI 智能估分、AI 高考档案、AI 志愿助手、AI 对比分析等多个智能报考服务,AI成为了高考志愿服务的关键词。

夸克在高考服务上,颇有一丝对标百度的意味。在产品与服务上,夸克提供了备考指南、志愿辅导、模拟填报、AI录取等一系列智能化工具。

“今年4月份,阿里成立智能信息事业群,主要聚焦信息服务方向的智能化创新,其中夸克作为智能化搜索引擎在智能化创新方面的比重更重了。”有接近阿里的人士对互联网江湖表示:“流量红利见顶之后,智能搜索的价值正在回归,搜索引擎作为智能化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也可能会成为阿里AI技术落地的一个方向。”

百度和夸克大力推动智能搜索、AI大数据技术在高考志愿服务方向落地,一方面可能是为了把搜索向教育领域进一步延伸,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升级自身的内容和服务分发体系。

互联网江湖认为,搜索引擎的核心价值其实就是分发,分发内容、分发服务。因此,分发的效率变得关键,因为无论是分发内容还是服务,触达用户的信息呈现的结果决定了用户的体验。

而相比以往平台们擅长的内容分发,高考志愿服务更加复杂多元。

事实上,现有的AI、大数据分析给出的志愿填报结果并不一定准确。

“2019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用了某高考志愿APP,根据给出结果选择填报后差点滑档。”就读大二的许月(化名)对互联网江湖表示:“后来跟同学交流发现也有同学是类似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平台分数线、高校录取人数等数据并不完全准确,从而导致了预测结果上的差异。”

要真正用技术解决志愿填报的问题,实质上需要搭建一种资源的供需匹配机制,需要结合录取分数线、院校信息、考生意愿、专业前景,甚至是考生家庭的经济情况做选择。

也就是说,一方面AI需要处理数据维度更多,且数据信息要更新及时,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数据的变量是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比如录取人数的变化,录取分数线的预测等。这对AI大数据技术落地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AI志愿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经历一个从缓解焦虑到真正实用的过程。而从“贩卖焦虑”到真正销售产品和服务,需要更多的大厂在这一领域研发、投入以及落地。而大厂技术的落地应用,无疑会加快这一进程。

其实不只是百度阿里在布局,腾讯在去年高考期间也曾入局高考服务领域,比如,腾讯曾经推出“招生通”和“新高考通”两大产品,面对考生、高校双方市场,推出智慧解决方案。

颇有意思的是,字节虽然去年也曾布局这一领域,但今年似乎没有更多动作。这可能是和产品的调性和定位有关。虽然头条搜索也同样是搜索引擎,但由于字节是算法基因,搜索只是对自身内容生态的发展演化的产物,本身的知识与信息入口性定位不强。

一方面用户认知可能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字节的内容依赖算法分发,且平台娱乐类内容居多,而高考志愿是强知识属性,在场景上可能并不适应。至于未来字节会不会加强搜索的知识属性,并向这一领域延伸,还有待观察。

事实上,高考志愿服务中技术含量的增加,对考生和家长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

长远来看,AI大数据技术解决志愿填报的难题并非遥不可及,这意味着未来高考志愿填报将更准确、方便。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如今广告投放预算减少,行业更内卷,高考本身也是一次自我营销的机遇。618前夕,互联网的“高考”热,也不啻为一场营销热身战,为即将到来的另一场“盛典”积蓄能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