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0分钟回顾烧脑WE大会:移民太空、返老还童、量子计算
11月5日,著名宇宙学家霍金提出“人类移民太空”的最新观点再次刷屏,而在这场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腾讯WE大会上,除了霍金之外,还有诸多科学家带来了精彩观点。
譬如前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Pete Worden详述了和霍金合作的“突破摄星”计划,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学教授Tony Wyss-Coray告诉大家返老还童也许不再是痴人说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张康正在研究将人类平均寿命延长至150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深入浅出给观众科普什么是量子计算……
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在大会上说,我们要有放眼全星球的视角。“我们都希望日子过得很不错,在改变自己的生活之外,改变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但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实时地去关心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
实际上,WE大会从5年前启动到现在,也见证了腾讯在未来科技领域的投资步伐。
2014年,WE大会请来了奇点大学联合创始人Robert Richards,他那时刚创立Moon Express,后来腾讯投资了这家公司,今年5月它成为美国首家拿到“私人登月执照”的公司。
2015年登台的Satellogic,是一家微小卫星的发射公司,腾讯后来也投资了它,今年6月在酒泉用长征4B运载火箭发射了第6颗地球观测卫星,它的目标是300颗。
2016年,Barry Barish来WE大会讲引力波,2017年就因为引力波领域的研究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1月5日,网大为还透露,腾讯投资了一些消费者相关的航天技术公司,比如Lilium jet,这家公司制造快速飞行器,让你可以每晚住在某个农村喂牛睡觉,而白天又在北京的写字楼里上班;还比如一家协助发展中国家保证他们用最少的资源做最大的事儿的公司,以及通过一次验血用人工智能分析出你所有病源和可能遭受的疾病的公司。
在WE大会开始前,澎湃新闻还和这些科学家们聊了一聊。下面来一起回顾这场历时一下午的烧脑大会都有哪些干货:
张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要将人类平均寿命延长至150岁
癌症之于人类,从来都与死亡或恐惧相连。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张康的团队,致力于研究在十年之内把癌症的死亡率降低一半,同时要把人类健康的寿命延伸到150岁。
“为什么现在中国的癌症死亡率这么高?是因为我们的诊断太晚了,50%至60%的病人等到有症状、看医生,病情已经在三期、四期,肿瘤已经扩散了,这就注定在这个时期要挽救生命是很难,只能是延续生命,而且他在延续生命过程中代价太高,吃的药只能是在痛苦中延缓。”张康说。
张康说,通过生物标志物,可以更加精准的提早诊断。张康的研究团队在研究“DAN甲基化治疗”,它对癌症的敏感性要远远大于常规的检测方法。
“所有的细胞都有一个生物钟,生物钟是由于DNA甲基化控制的。通过修饰这个生物钟或者是DNA甲基化,我们的实验室已经能够做到年龄逆转,比如让80岁的人,我们一直能把钟拧回零岁,当然我想在座谁也不想再从牙牙学语开始重新过人生。”张康说。
张康团队也找到了加进衰老的因素,这些因素和糖尿病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都有关系。“正因此,我预计我们能够把人的生命延长到150岁到200岁。我们希望他活了200年,但是身体年龄还是在50岁以下,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把所有的老年性的疾病都屏蔽掉。”
当然,假如全人类的平均年龄到了150岁,也可能带来新的伦理问题。
张康告诉澎湃新闻,这时候地球可能就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咱们有这么多的资源能够支持这么多人吗?家庭结构变了,社会结构变了,这些怎么解?“我也在思考,但是没有想好。”张康说。
Pete Worden(突破摄星执行董事、前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揭秘霍金“突破摄星”计划
就在张康发出这样的疑问时,霍金提出了他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人类应该积极探索太空,寻找宜居星球。因此,霍金在去年推出了“突破摄星”长期研发计划,目标让星际旅行变成现实。
所谓“突破摄星”计划,希望利用邮票大小的纳米太空探测器,以期能以五分之一光速(每秒6万公里)、经过约20年的航行时间抵达半人马座α星,并在到达后再经过约4年的时间向地球传回信息。
纳米太空探测器包括两部分:装有通讯、摄像等设备的“星芯片”和厚度约为几百个原子的太阳帆。
在今年,“突破摄星”与欧洲南方天文台携手合作,进一步探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的宜居行星,希望人类已经延续了200万年的火种,能够继续延续下个100万年。
突破摄星执行董事、前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Pete Worden在大会现场,分享了“突破摄星”项目新进展。项目组通过行星飞船到太空,收集宇宙信息,寻找生命体。如果可以保证飞船能够用光速的20%的速度持续20年的航行,持续的给地球传回相关的一些信息,2050年左右的时候,就可以收到在整个银河系当中可能有生命的其他的星球上面的一些生命迹象的图片。
另外,在突破项目当中,有一个项目叫做突破聆听项目,目的希望能够寻找外星人可能发给地球的信号的。他介绍,项目把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集结起来,比如西弗吉尼亚州绿岸射电望远镜、澳大利亚帕克斯望远镜,也与英国、南非合作。一年以前,项目组与中科院的国家天文局合作,使用中国FAST望远镜,这是全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这一方案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至少在目前,还没有能力制造出飞行速度达五分之一光速的飞行器。
Pete Worden告诉澎湃新闻,接下来在行星飞船主要攻关的难点,其中有一部分是它的激光推进器的部分,在三个月前开始征求相关的一些计划以及方案,目前已经发出了这些计划的邀约,这将最终完成飞船的推进力的部分。
Tony Wyss-Coray(斯坦福大学神经学教授、老年疾病研究专家):返老还童也许不再是痴人说梦
“返老还童没有不可能。”斯坦福大学神经学教授,老年疾病研究专家Tony Wyss-Coray在会上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患有阿尔茨默症的患者,输入健康、年轻的血浆,这项临床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或延缓人类衰老提供重要解决方案。此前2014年,他在年老小鼠和年轻小鼠之间建立了血液循环系统,发现重复输入年轻血浆能够使得老年小鼠的大脑变得年轻。
2016年,首次人类的“换血”实验开始。Tony Wyss-Coray是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之一。实验由70个平均年龄60岁的大龄人士参加,其中有2个患有轻度的阿尔兹海默症。在9个月的血浆注射中,大龄人士普遍感觉身体比以往更具活力。 2个50多岁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病情也明显好转。其中一个甚至已经被医生允许开车了。
Tony Wyss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现在全世界有数以百万计的阿尔兹海默症的病患、帕金森症的病患,还有其他老年退化型的病患。把他们都加在一起,即便这个机制证明是成功的话,现有的血浆供给也是不够的。
Tony Wyss说,问题就是在于,如果证明这个机制是可行的话,我们要搞清楚下一个问题,在年轻的血浆当中,哪一些成分真正起到了防止老化或者是逆转的这种效果?作为一个科学家,我们用循序渐进用科学的方式,按部就班的验证。
而这些实验结果或者任何一个科学理论其实也都是要与时俱进的,他要通过时间检验的。
还有一些嘉宾的精彩观点如下:
姚期智(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计算专家、图灵奖获得者):我们已进入能看到量子计算机将要做出来的时间段
中国有一个很古的寓言,是说“杨子见歧路而哭之”,杨朱看到有一只羊走失了,他走到了分叉的地方,他不知道羊在哪一条路上,这个时候他就不能够决定。在量子世界里面,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在量子世界里面,一个孙悟空可以一下子变成两个孙悟空,有一半的他走一条路,另外一半走另外一条路。换句话说,这个就是达到了我们的平行计算,基本上等于有无限多个能够运作的计算器给你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能看到量子计算机将要做出来的时间段,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最后的一里路,但这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也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最后一里路。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可以结合在一起。我们如果能够把量子计算用到人工智能里面,我们可能会比大自然更聪明。
Pablos Holman(未来学家、解决世界性问题的科技发明家):电脑本身并不代表技术
我们解决了一些非常艰难的,原来是阻碍人类繁荣发展的技术性的问题,我们怎么样给这些人提供食物,怎么样来消除疾病,怎么样给他们住房、工作等,这些问题我们都解决了,解决的方法就是发明新的技术,这也是我们今天存在的理由。很多时候人们觉得很困惑,因为“技术”这个词用的太多了。比如,你用“技术”描述手机上的应用。其实,电脑本身并不代表技术,我们要去发明一些新的、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可能你发现可能解决十几亿人面临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比较困难,但是非常重要。郝景芳(中国科幻作家、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人工智能目前只是一个绝顶的武林高手
人工智能目前只是一个绝顶的武林高手,但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我们的头脑里都是一个武林门派,我们学的更多是一种综合处理,统一协调的系统性方法。人工智能对我们最大的威胁就在于,当我们过于依赖很多的数据系统以后,我们自己如果变得懒于思考、懒于自我反思,而让我们自己的智慧退化的话,这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Ed Gerstner(国际顶级科学出版集团施普林格·自然中国区科学总监):青年科学家是科学发现领域中最活跃的人
我需要研究点什么才能够在《自然》上发文章?答案是,你应该做那些自己特别愿意研究的事情,能够挖空心思去想的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那些研究。我们应该去支持青年科学家,因为这些人是科学发现领域中最活跃的人,他们是最有好奇心的人群,我们应该去培养鼓励大家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霍金(剑桥大学物理学教授、著名宇宙学家):到2600年,电力消耗将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
到2600年,世界将拥挤得 “摩肩擦踵”,电力消耗将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这是岌岌可危的。然而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我们可以避免这样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类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人类作为独立的物种,已经存在了大约200万年。我们的文明始于约一万年前,其发展一直在稳步加速。如果人类想要延续下一个100万年,我们就必须大胆前行,涉足无前人所及之处!随着技术进步日趋成熟,我们可以展望更多令人兴奋的使命。如果“突破摄星”计划能传回毗邻星系中宜居星球的图像,这对人类的未来必将产生深远影响。网大为(腾讯首席探索官):当你问了问题以后,答案就在不远处
如果一种动物,既不是我们的食物又不是我们的宠物,基本上在这个世界上就快消失了。也许再过60年,你再跟年轻人讲老虎的时候,孩子们其实就不知道什么是老虎了,甚至中国人的生肖都要改变的,因为60年以后的孩子都不知道老虎是什么样的生肖了。每一个来到WE大会的人,都应该看到新科技对解决我们周遭的一些问题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我们不能总觉得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但是不发生在我身上,或者别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的参与可以从先问正确的问题开始,到底世界上哪些问题让你非常困惑,因为当你问了问题以后,答案就在不远处。-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