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用一本书,再现真实的圆明园

2022-06-11 12: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圆明园大宫门

再现真实的圆明园

文 | 温淳

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圆明园的了解不比普通人多。虽然平时经常带孩子去看莲花、泛舟、逗黑天鹅,听过一些皇帝妃嫔避暑的故事,但这么大的园子,不过是当作一个普通的公园。断壁残垣与铭记国耻之间,总有些理解的缝隙。

郭黛姮教授也意识到普通人对圆明园的隔膜,她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人间瑰宝,于是,她和她团队用最先进的数字技术,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还原出一座真实的数字圆明园。之后,有了这部《重拾瑰宝圆明园》。

郭黛姮 | 重拾瑰宝圆明园 | 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本书出版后,入选了2022年4月的中国好书榜。

01

与一般的书写者不同,郭先生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著名建筑师,建筑带给她历史之外的思考,从清代帝王的园居、理政的需求出发,郭先生一步步深入考证圆明园的建筑与园林设计。

于她而言,建筑最本质的功能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圆明园这一系列建筑群也不例外;它是住所、是朝堂、是书屋、是戏楼、是景区、是耕田;总而言之,它是清代帝王在紫禁城之外的第二处听政理政的场所。

圆明园的山水构造,建设规模、形式、格局的设计,都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融合了清代帝王的思想。这里面既有治国理政的思考,也有规范德行的要求,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追求,也有圆融变通的处事理念,有家庭伦理的认可,也有传统中国的审美展现。

可以说,这些建筑群的设计和构造绝不是简单的堆砌,也不似普通园林追求美好和隐逸,圆明园的设计隐含着一个精神内核,体现的是传统中国统治者的精神世界。园内山水高低、远近的构造,形式比例,园内河、桥、亭、山的构建,木质房屋的檐、顶、窗、门的设计等等,都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例如,九洲清晏建筑群是帝后休息的场所,它的规制如同紫禁城帝乾清宫,一应的设计、物件都有讲究。郭先生从帝王精神需求的角度诠释了皇家御园设计的精妙之处。

圆明园前朝后寝鸟瞰图

02

圆明园被毁掉后,成了一处大遗址公园。没有一本书可以让人完整地了解它的全貌,除了一些图画册,如《圆明园四十景》图,可以让人窥见片段信息。圆明园与故宫不同,故宫是完整的建筑群,人在其中能够还原部分清代帝王家族的生活形态,但对圆明园,很多人是模糊的,只知道它残存了一些西洋楼的遗迹。遗留的大石头没有消失,于是有人会认为,整个圆明园都是石头建的。其实,西洋楼景区在圆明园整体建筑里面只占2%,其他90%多的建筑都是木质的中国传统建筑,都被烧掉了。

被烧掉的这90%的建筑是圆明园的核心和灵魂。郭先生和她的团队便着力复原这些消失的亭、台、楼、阁,让读者能够更直观的看到圆明园的样子。读跋千篇,不如得原画一瞥,秉斯旨研究建筑,始庶几得其门径,大家看到圆明园的雄伟,自然会理解它的价值。

乾隆后前圆明三园总平面图

03

为了让圆明园活过来,郭先生做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采用考古+考据相结合的方式,让遗址、遗迹与史料互证。郭先生一面带着团队去圆明园实地测量、考察,一面研究样式房图、画册、清宫档案,帝王诗文。遗迹是骨架,史料是血肉,骨肉相连,才能还原圆明园的精神气质。

更有趣的是,书中引用了大量西方世界记录圆明园的材料,如18世界西方传教士对圆明园的介绍。

当时有多位使者、传教士等来过圆明园,身临其境,耳闻目睹后,在其著作或给亲友的信中,都有对圆明园的描写,如法国传教士王致诚(Jean-Denis Attiret)在 1743 年 11 月 1 日写给在巴黎的友人达索(M. Dassaut)的信中写道:

这是一座真正的人间天堂。

传教士蒋友仁(P.Michel Benoist) 在 1767年写给巴比翁(M. Papillon d Auterocht)的信中谈到圆明园:

这里没有欧洲那种望不见头的林荫路;在那儿美景在一瞥之下如此之多,以至人们不能把想象力集中到特别的几个景物上;你看到了一个景,它的美丽打动你,使你迷醉,而走过几百步之后,又有新的景在你眼前呈现,又引起你的赞赏。

这些传教士看到了圆明园真实的样子,把圆明园的建筑灵感介绍到西方世界。这些记录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什么联军一定要烧掉圆明园,他们是要毁掉中国文明中最好的一部分。

从建筑功能、技术呈现、资料引用这三方面来讲,《重拾瑰宝圆明园》都有鲜明的特色。郭先生和她的团队对圆明园的数字复原,也是基于以上三方面,所以复原图真实可靠。

这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立体的圆明园,相信读者带上这本书和孩子游园的时候,一定会让孩子看到消失园林,感受到皇家御园的瑰丽,让孩子意识到圆明园重要的价值,进而理解它被烧掉的历史。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

郭黛姮 | 重拾瑰宝圆明园 |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标题:《用一本书,再现真实的圆明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