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关羽大意失荆州,为何蜀国就一蹶不振?原来战略价值太重要
原创 文史君 浩然文史
荆州市斥巨资建造的关羽像
看过金庸武侠小说的观众应该都知道,一代“大侠”郭靖誓死守卫襄阳城,抵御蒙古人南下的感人事迹。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因“大意失荆州”,最后战败而亡。尽管这都是小说家杜撰的故事,但在真实历史上,荆襄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若要更好地了解荆襄地区军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则要将其放在更加广泛的时空中加以考察。
一、荆襄地区的地理位置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区,蜿蜒长江流经此地,其支流汉水亦在附近,这就使得荆州东西可以贯通西部的巴蜀与东部诸省,南北亦可以连接湖南、河南诸地。襄阳位于荆州北部,有汉水流经比地。与地势较为和缓的荆州相比,襄阳多盆地和山地,地势较高。也正是由于襄阳介于北部的秦岭与南部的长江、江汉平原的中间地带,襄阳得以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亦成为兵家所说的战略要地。与襄阳相比,荆州地理位置虽不如襄阳关键,但由于历史上的荆州面积较今天更大,且是长江的流经之地,地势平缓且土壤肥沃,使荆州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兵源与粮源,与西北方的襄阳成犄角之势,互为依托。三国时期的刘备也正是依托荆、益二州才得以建立蜀国,成就一番事业。
荆襄地理位置
荆襄地理位置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其恰好位于中国版图正中间位置。在割据混乱各方争雄的时代,无论南北之间还是东西之间爆发战争,都绕不开正处于核心位置的荆襄地区。就南北来看,从北方的黄河流域向南方进发,就需要越过东西向的秦岭、长江、汉水等山川河流的阻碍。汉水沟通了中原与长江,而襄阳与荆州则是一北一南,成了扼住汉水与长江的关键渡口。若能控制荆襄,则可以此为基地北上中原,三国时期的刘备派遣关羽坐镇荆州也正是看重了此地的战略价值。当关羽水淹七军,攻克襄阳附近的樊城时,竟使曹操产生了迁都的念头。小说中的郭靖坚守襄阳数十年,使蒙古大军无法南下也是这个道理。
坚守襄阳的郭靖
二、历朝历代对荆襄的重视
正是由于荆襄地区战略价值极高,这就使得历朝历代都十分看重此地并将其视为重要关卡,尤其是在天下分裂政权割据之时,荆襄地区的战略意义更为凸显。就最为人熟知的三国时代而言,围绕荆襄地区的争夺几乎贯穿了整部三国史。三国末期,司马炎派名将羊祜驻扎荆州,经过多年经营,司马炎令羊祜率三路大军南下,想要一举攻灭孙吴,一统天下。在三路大军中,最为关键的一路即从荆州南下,此时的孙吴既没有地处长江上游的盟友蜀国的帮助,更无陆逊、吕蒙等名将在世,荆州便成为西晋南下攻灭孙吴最关键的切口,上游一失,孙吴的长江防线便宣告瓦解。
羊祜像
至东晋时,朝廷不但要面对北方“五胡十六国”的南侵,更要面临国内日渐分裂的各派政治势力。由于荆州十分重要,长期在荆州驻扎的世家庚氏与皇室越来越有嫌隙,荆州一方开始拥兵自重,随后驻扎荆州的桓氏与中央关系亦是如此,甚至到了东晋末年,桓氏直接率兵沿长江东下,企图取代司马氏。在东晋百余年的历史中,荆州长期为世家大族把持,对长江下游的中央政府威胁巨大。
今天的荆州古城
唐朝时,李世民对荆襄地区的军事价值十分清楚,他说“天下之要领,襄阳实握之”,并在荆襄地区设立山南道。安史之乱时,正是由于荆襄地区始终被唐军坚守,江南地区的物资得以通过荆襄“生命线”运送至逃亡四川的唐朝廷。
到南宋时,荆襄地区更是成为南宋朝廷北御金人与蒙古人南下的关键要塞,南宋王朝以襄樊为核心,以长江为天堑,构建起一道贯通长江上游与中下游的防御战线。蒙古铁骑多次在襄阳城面前止步不前,在南宋降将的建议下,忽必烈先西进攻克巴蜀,随后直插入襄阳与樊城,攻破两城间的联系纽带,进而先后攻破樊城与襄阳,南宋构建的长江防御体系最终瓦解。
进攻襄阳的元军
三、荆襄阳地区的衰落
上文已经表明,荆襄地区在千余年的历史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至明清时,荆襄地区却成为叛军聚集的地区,荆襄地区的重要性也逐渐被武汉三镇所取代,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首要的一点就是战乱的影响。宋末元初时,襄阳历经两军交战,厮杀数十年,原本占据天然地理优势的荆襄富庶之地成为人间地狱般的存在,正如曾是中国首都千余年的长安城一样,战争摧毁了荆襄地区的经济,使其在整个元代都未能恢复起来。
与此同时,少受战乱影响的鄂州及武昌,则成为供应前方作战的后勤基地,无数商贾与货船在此云集,物资先从各地运至鄂州,随后发送到荆襄地区。与荆州、襄阳相比,更偏东一些的武昌不但同样处于长江沿线且其不像荆襄那般是兵家必争之地,换句话说就是武昌地理位置好但却没有受太多战争的破坏。也正因此如此,元朝时期,武昌成为了湖广行省的省会,“鄂”也在随后的数百年历史中逐渐成为湖北省的简称。武昌府在元朝之后也成了湖北首府。
元朝的武昌府
第二点是自然原因,汉水与长江的存在是使荆襄地区拥有战略价值的关键所在,这一点武昌府与之相比并不落下风。要知道武昌是汉水注入长江的交汇处,明成化年间,汉水曾有一次改道,改道之后的汉水将汉阳一分为二,也由此催生出“汉口”的诞生。也就是说,武昌一地有长江与汉水流经,而襄阳与荆州也不过是分别有汉水与长江流经,较武昌来说反不占什么优势了。自元代成为“省会城市”之后,武昌自此搭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直至清末,武昌先是成为通商口岸并有了租界,随后修筑了多条铁路,武昌自此更加繁荣稳固。1911年,在此爆发了武昌起义。荆襄二地则失去了近代化的关键机会,自此再也不复当年的荣光。
1911年武昌起义
文史君说:
荆襄地区在千百年的历史中,一直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无数战争在此打响,许多胜败在这里决定。但荆襄是成也位置,败也位置,正由于其是兵家必争之地,使其长期处于战争的威胁之下,一次次失去发展的重要机会,最终被武昌赶超,直至今日都未曾恢复。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战争永远不能带来任何发展,带来的只有破坏。
参考文献:
1、曾建忠:《古代荆襄地区军事地理位置及其战略地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2、曾建忠:《三国荆襄地区军事地理论略》,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