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朱元璋对决张士诚,战略上的轻蔑也是智商上的碾压
原创 文史君 浩然文史
元朝末年群雄混战
一、时代背景
元朝末年,元廷庙堂之内,主昏臣庸,政治腐败;庙堂之外,灾荒连年,瘟疫四起。
在这种背景下,原就贫苦到了极致的农民被逼到了生死线上,于是他们不得不抛弃锄头拿起刀枪,为自己去拼一条活路。
在众多反抗元朝统治的农民起义军中,红巾军是声势最大的一个。而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正是在参加红巾军起义后,逐渐成长成一位铁腕的乱世枭雄。
二、战争爆发的原因
朱元璋崛起后,接连取得了对元朝军队的军事胜利,然而当他的先锋徐达与汤和领军打到镇江时,意外却发生了。
事情是这样的,已经投降徐达的土匪头目陈保二临时反水,不但转而投降了张士诚,还抓了朱元璋的两名守将。史载,保二心变,竟诱执詹,李二守将,奔投张士诚。
朱元璋派使者前去索要两名守将,结果不但使者被扣,张士诚还主动发起挑衅,派兵攻打已被徐达占领的镇江。
张士诚的兵马到达镇江后,被徐达一战击退,打不下镇江的张士诚又转而去偷袭宜兴。由于张士诚来得太突然,宜兴守将未做防备,所以城破人亡。
明朝神机营
三、战争的第一阶段
朱元璋知道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所以立即作出决策,他派徐达主动去占领常州,对张士诚展开反击。
反击的过程并不艰难,徐达到了常州城下后,一边围城一边攻城。张士诚得知消息后,也立即派军前来救援。
张士诚的援军赶到后,徐达以弱兵在前引敌军来攻。当敌人发起攻击后,徐达军立即后撤,退了十几里之后敌人掉入包围圈。徐达下令左、右两翼的骑兵夹击敌军,敌军溃散,敌将被擒,徐达取得大胜。
战败后的张士诚以诈降来拖延时间,朱元璋得知真相后大怒,于是再次派兵攻打张士诚。
第一路,耿炳文率军攻打长兴,取得大胜。
第二路,徐达继续攻打常州(上文中徐达只是击败了援军,并未攻下常州城)。
徐达派遣军队截断了常州城外所有的粮道,并数次击退了城内军队的突袭。最后,常州城守将因为弹尽粮绝,不得不弃城逃走,徐达成功占领常州城。
以上是朱元璋和张士诚交手的第一阶段。在此之后,朱元璋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与陈友谅的较量之上。
四、战争的第二阶段
在与陈友谅开战前,朱元璋对陈友谅和张士诚两个对手有一番精彩的评价。朱元璋说,陈友谅的特点是志骄,志骄的人好惹事,所以如果我们先去攻击张士诚,陈友谅必然会偷袭我们。
朱元璋画像
而张士诚的特点是量小,量小的人喜欢自保不爱惹事,如果我们先攻击陈友亮,张士诚一定不敢有什么大的作为。
果不其然,一直到朱元璋灭亡陈友谅后,张士诚对朱元璋始终没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
对于张士诚而言,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后,他的末日也就来要来临了。
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后,立即派徐达、常遇春率军二十万讨伐张士诚。
而在正式开战之前,朱元璋又发表了一番精彩的战略评论。朱元璋说,平江是张士诚的老巢,但在这个老巢的两边还有两股势力,与它互相支持。
所以我们如果先取平江,则很有可能被两面夹击。但如果我们先取平江的左右两翼,然后再夹击平江,这样才容易取胜。
朱元璋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张士诚左右两翼的势力被很轻松地就拿下了,接下来就是张士诚本人了。
徐达、常遇春率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湖州城下。得知消息后的张士诚,连忙派军六万前来支援。
徐达和常遇春商定了作战计划,由徐达继续派兵攻城,而常遇春则率军十万去截击敌军。
常遇春与张士诚派的援军相遇后,先是互相对峙,但后来由于常遇春偷袭了对手的粮道,于是双方矛盾爆发,一场大战开始。
大明铁骑冲锋
双方交手后,先是常遇春处于劣势,阵型差点都被打乱。后来常遇春手下大将薛显,趁机放火焚烧了张士诚援军的战船,敌军顿时大乱,狼狈逃走。
再后来,张士诚援军一看大势已去,便趁势投降了徐达和常遇春。
援军已经投降,湖州守将见再无希望,于是便也投降了徐达。
徐达、常遇春攻陷湖州城不久后,很快便率军攻到了张士诚的首府平江。
平江城池坚固,守城军队也大多悍勇无比,这是一块硬骨头。徐达派兵打了几个月,也不见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守在城内的张士诚不甘心就这样坐以待毙,于是他率军队夜袭常遇春的大营。
结果计划已经提前被常遇春得知,早已做好准备的常遇春大败张士诚。张士诚无奈,只好狼狈地逃回城里,这下他就只剩苟延残喘了。
就在张士诚万念俱灰之际,有人劝他投降,投降后即便做不成一方诸侯,做个土财主应该是没问题的。
张士诚痛定思痛之后,决定拒绝投降,准备顽抗到底。
身陷重围的将军
后来张士诚的处境越来越差,徐达率兵攻入了平江城内,张士诚左右的士兵都已逃散。
张士诚想要上吊自杀,结果却被徐达手下的将军救了下来,然后被押往应天去见朱元璋。
到了应天后,朱元璋并没有为难张士诚,反而派人劝他归降,张士诚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最后还是找机会悬梁自尽了。
至此,张士诚这位元朝末年的一代枭雄,就此落幕了。
文史君说
张士诚为什么会失败呢?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陈保二不过是个小角色,为了他真的至于和作为一方诸侯的朱元璋翻脸开战吗?
张士诚在镇江已经被徐达击败,本来他应该吸取教训,结果又去攻击了宜兴。当时农民起义军最大的敌人依然是元朝政府,为了镇江和宜兴这两块弹丸之地,和同为农民起义军的朱元璋开战,真的值得吗?
所以从以上两件事可以得出,张士诚是一个为小事而不计代价的人。而在他与朱元璋的交手过程中可见,正是由于他的不计代价,最后付出了自己承受不了的代价。
明军出行图
而朱元璋又为什么会成功呢?这与他善于进行战略推演有关。
朱元璋决策时的特点就是,并不是根据当下的局势去制定作战计划,而是将当下的局势进行推演,从而决策出最好的战略。
比如,他预料出如果先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必然不敢有大动作。而如果先攻打张士诚,陈友谅必然会偷袭自己,所以最后决策是先攻打陈友谅。
最后总结,张士诚遇小事而不计代价,这是典型的不理智。
而朱元璋先推演全局趋势,在制定作战计划,这是谋定而后动,是理智。
所以朱元璋对张士诚的胜利,本质上是理智对不理智的胜利。
参考文献
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研究出版社2016年版。
《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阚翔)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