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日本为什么会产生“低欲望社会”

2022-06-09 14: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 静说日本

6月8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办视频读书会,叫我讲讲“日本社会消费变迁对中国零售业的启示”,我讲了一个半小时。

主持人彭建真秘书长跟我聊到了日本陷入“低欲望社会”的问题。

日本著名学者大前研一先生在2015年写了一本书,叫《低欲望社会》,书中提到日本社会出现了年轻人无欲无求的状态。

我说,我在日本生活了30年,感悟到这一种状态的产生。

以前,东京歌舞伎町后街的情人旅馆区,生意好到需要掩面排队。现在,成了东京OL拉帮结群,喝酒唱歌的游乐场。

以前,银座街头到处是背着LV包包的女性,甚至高中女生为了得到这么一个名牌包,不惜去做援助交际。现在,如果你背了一个LV在大街上逛,绝对能够吸引人们异样的眼光。

曾经的“欲望国度”,如今变得无欲无望。

6月8日的东京银座街头

“低欲望社会”充满了禅意,其实很具有回归自然的美感。但是,对于社会经济来说,容易导致消费不振、经济低迷的问题。

在日本的GDP的构成中,个人消费占据了60%。所以,消费是日本经济的生命线,一旦人们没有了消费的欲望,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出现超低空飞行。日本这些年来,经济增速持续低迷,跟“低欲望社会”的出现,有着很大的关系。

那么,日本社会为什么会出现“低欲望”的问题?

原因是多样的。

首先是收入的减少。

根据日本国税厅的统计,2021年,日本劳动者的平均年收入为403万日元(约20万元人民币),比2020年还少了6万日元。而在泡沫经济崩溃时的1991年,日本劳动者的平均年收为455万日元。过去30年,收入没有增加,反而少了52万日元(约2.6万元人民币)

日本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永远没有丰盛的晚宴”,一旦经济滑坡,下行的趋势往往难以阻挡,依靠政策的调控要拉回繁荣,那是盲目的自信。高潮过后,一定会有一个低迷期。

怎么办?存钱!

2021年,日本2人以上家庭的存款平均达到1880万日元(约93.6万元人民币),日本家庭财产的60%是现金,是动产。而中国家庭财产的70%是不动产。

储蓄额的高企,必然导致消费的低迷。日本银行的定期存款利息已经降到了0.002%,100万日元(约5万元人民币)存一年,利息也只有20日元(约1元人民币),不够取钱的手续费。房贷年利息也只有0.5%。

即便如此,日本人也愿意把钱放在银行里,而不愿意拿出来消费。

其次,是看不到未来。

日本人之所以忙于存钱,除了本能的危机意识之外,更多的是对于自己未来的迷茫。

说好60岁退休后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但是,由于少子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交钱的人越来越少,领钱的人越来越多,寿命也越来越长,养老基金的坑越来越深,现在领养老金的年龄,已经推迟到了65岁,说不定若干年之后,就会变成70岁。

退休后到可以领取养老金的这几年,日子怎么过?唯用存款,或继续出去工作。

而对于许多的年轻人来说,自从终身雇佣制度被打破后,虽然有了更多跳槽发展的机会,但是,也有了更多被随时解雇的风险。谁都无法确保自己的未来一定是风生水起,蒸蒸日上。所以,“买买买”,对于许多日本年轻人来说,根本提不起兴趣。

日本瑞穗银行的调查称,由于受疫情的冲击,日本30几岁的男女单身者的平均储蓄额已经减少到247万日元(约12.3万元人民币)。

第三,价值观与生活观念的改变

日本年轻人追求“有房有车”的生活,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到了80年代,“每年出国旅游,拥有世界名牌”,成为年轻人时尚生活的追求。

但是,当这一切荣华过后,“不过如此”就成了不少日本人生活观念改变的拐点。

现在的日本年轻一代,呈现出来的价值观与生活观念,表现为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不买车,坐公共交通挺好。

第二,不买房,有钱住好,没钱住差,随时挪窝。

第三,不一定结婚,一个人过得也挺好。

第四,可以一日两餐,保持最佳的体型和健康状态。

第五,不出国留学,日本挺好。

我觉得,以上三点是日本“低欲望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也许,日本只是早走了一步。

——————————————————

原标题:《日本为什么会产生“低欲望社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