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青报刊文:学生资助对接仍存在高校“一头热”情况

孙茂华/中国青年报
2017-11-03 13:30
教育家 >
字号

10年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的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健全,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生资助管理体系机制基本建立,学生资助规模不断扩大,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保证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但是,高校资助工作在各个环节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资助信息不对称。当前国家和高校基本建立了线上线下资助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发布数量、覆盖面均有很大提高。但由于部分资助对象所在地区通信落后、对网络设备使用能力有限、保守思想影响等原因,仍然存在学校与资助对象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资助对接渠道仍存局限。现有资助对接渠道主要依靠高校资助中心建立的新生绿色通道、日常资助对象申报、院系资助对象调研等方式,部分发达地区高校建立起了网络资助对接平台。但由于资助对象对政策把握不准、自身定位不清以及存在自卑心理等因素,资助对接仍然存在高校“一头热”的情况。三是资助对象识别偏差。当前高校资助识别工作主要依托校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和院系学生辅导员展开,识别范围大,识别过程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从而降低了资助识别的精准度,影响了资助效益的发挥。

作为国家资助政策的执行者,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及辅导员要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必须要在“精准”上下功夫。一是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决定资助政策落实效果的基础性工作。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依据其家庭经济状况,不能加入其他非经济因素。二是精准分配资金名额和确定受助形式。要精准分配资金名额,明确重点受助学生。学校在分配资金和名额时,要统筹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经济困难程度,以及“建档立卡”学生、特殊群体和特殊地区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布情况,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的院系予以适当倾斜。三是精准确定受助形式。要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不同学期的不同资助需求,精准确定资助形式,既要有资助资金,也要有资助物品,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资助育人帮扶行动。四是精准帮扶。针对学生现实所想、季节所需,提供精准化的“专项资助”帮扶,包括学生突发性的因病致困(贫),新生入校后因国家资助政策落地的时间差出现的暂时生活困难,以及换季需要购置御寒衣物而造成经济紧张等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措施。

当然,资助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资助工作要“济困育人”与“励志强能”并重、“经济扶贫”和“精神培育”共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立自强,健康成长成才。学生资助工作不能停留在经济资助层面,还要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做好学生资助工作,重在关心关爱学生,要带着真感情,要有真办法,把学生的困难视作切身忧患,要“精准”也要“心”助。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

(原题为:《学生资助对接仍存在高校“一头热”情况》)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