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广州国际金融城进阶:联动构建国际金融走廊,探路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高地

2022-06-08 21: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际金融枢纽等几大具体目标。对于上述目标,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南方财经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建设国际金融枢纽之于大湾区建设极为重要,如何有效地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创新创业,一直是湾区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位于广州天河区东南部、伫倚珠江的广州国际金融城都是一片发展热土。这里几乎每一则新闻都备受关注、充满想象。

5月末,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出让一宗金融城商业用地,总价超过18.8亿元,并要求竞得人及导入企业要实现不低于130亿元的整体营收。

人们关注,继腾讯、广发银行、澳门国际银行、中国人保后,又有哪家巨头将落地于此?这片曾经的农田水塘将如何蝶变?金融城未来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答案其实并不难找。金融城的规划建设,承载着广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实践。广州致力于推动金融业集聚创新,让金融能够有效辐射支持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构成了广州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逻辑。当前,从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到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建设,再到科技创新轴……广州的诸多重大战略部署中,金融城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国际大型城市中,金融城皆是中央商务区的“首席”,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金融城的意义不仅在于加强金融要素集聚,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是能够与周边联动发展,实现辐射效应。随着广州国际金融城联动“一江两岸多节点”,与琶洲、黄埔和南沙紧密协同,迈向国际金融走廊的趋势日益显著。

这也在更高层面上呼应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走向。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两廊三极多节点”创新格局、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和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等战略,正牵引着广州国际金融城向国际金融走廊升级进阶。

多位专家学者认为,走廊形态更利于要素有序集聚创新和扩散辐射,特别是广州国际金融城未来将联动广东金融高新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等重要金融创新平台,实现串珠成链、内联外通,一方面匹配支撑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走廊,另一方面推动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

枢纽城市需要“金融城”引擎

广州东隅、珠江北岸,一座国际金融城拔地而起。

仅从一幢幢写字楼的名称便可一窥这片沃土的火热——越秀金融城、南方财经大厦、城投湾区金融港、汇金国际金融中心、珠光金融城壹号,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正加速在此集结。

“仅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引进的金融机构就有12家。”广州市天河区商务金融局副局长潘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既有广发银行、广州银行、南粤银行、华兴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机构的全国或区域总部,还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新华人寿等保险机构的区域总部,广州金控、广东省产权交易集团等机构。

金融发展是城市产业升级的引擎之一。两千多年来,广州的商贸经久不衰,背后离不开金融的全力支撑。随着广州产业能级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深入,广州对于发展金融产业的动力愈发强劲。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际金融枢纽等几大具体目标。对于上述目标,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建设国际金融枢纽之于大湾区建设极为重要,如何有效地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创新创业,一直是湾区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

以旧金山湾区为例,其成熟的科创产业背后是强大的金融支撑能力。硅谷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集聚区,从仙童半导体、英特尔到苹果、谷歌,旧金山湾区几乎每一次科技产业变革背后都有金融赋能的身影。

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上持续发力,加快建设广深港、广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作为两条科创走廊交汇点、大湾区核心枢纽城市的广州,责任重大。

为提升自身金融综合实力,广州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核心引擎的发展目标,以广州国际金融城等重点平台为载体,建设大湾区资产管理中心、大湾区绿色金融创新中心、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大湾区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大湾区金融要素区域交易中心等五大“金融中心”。

“发力建设国际金融城是广州迫切提升在全球的金融发展能级的典型缩影。”广州市社科院财政金融所副所长蔡进兵表示,金融机构将总部或区域总部汇集于金融城,将带动新的资源和要素集聚,并形成向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

今年2月出台的《广州国际金融城“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广州国际金融城将着力推进116个重大项目建设,涉及总投资超1800亿元。到2025年,广州国际金融城地区生产总值将达700亿元;金融业核心地位突出,增加值达250亿元,占GDP比重约三分之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壮大,营业收入规模超300亿元;经济发展效益进一步提升,新增四上企业300家,新增税收超亿元楼宇达8-10栋。

“国际金融走廊”雏形隐现

作为长期观察研究广州金融业发展的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展凯认为,广州之所以要在珠江新城基础上再造一座国际金融城,主要是因为大湾区对金融赋能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广州在此方面的强度、密度和国际化程度均有提升空间。

当前,科技创新正处于攻坚期、加速期和关键期,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现代产业竞争力赢得新优势等诸多目标,必然要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复杂度高、难度大、成功率低,是一个需要高投入且充满诸多风险的长周期行为。如果没有金融体系的强有力支持,科技创新能力不可能获得长足进步。”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易行健进一步分析。

也正因为此,广东提出一方面集中资源锻造战略科技力量,构建“两廊三级多节点”创新格局;一方面加速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完善科技信贷、多层次资源市场等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创新。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亿通表示,广州市“十四五”规划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全市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就是广州金融服务的首要目标。

展凯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广州国际金融城承担着赋能数字经济、现代服务、国际航运等一系列需求的功能,服务广州乃至整个广东的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以及进一步开放。

实际上,随着广州国际金融城发展日趋成型,其辐射引领效应也日益凸显。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发展并非孤立的,而是需要与其它金融平台进行联动发展、互联互通。

广东省社科院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观察到,随着大湾区“9+2”城市群的协同创新迈向2.0阶段,科技资源、金融资源正在变得高度集聚,且出现了联动发展之势。

在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内,不仅广深港和广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的作用日益凸显,还与之相生相伴着另一条走廊:包括香港、深圳前海、广州金融城、佛山广东金融高新区、南沙国际金融岛、珠海横琴、澳门等重大金融平台已经“串珠成链”,形成了一条国际金融走廊雏形。

“从金融平台到金融走廊,金融服务科技的逻辑不变,但科技创新和金融实现了深度耦合,将释放1+1>2的效果。”任志宏认为,广州国际金融城不仅承担着对内要素集聚、能级提升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与珠三角其他重大金融平台形成合力,辐射带动全省、协同港澳共建国际金融枢纽。

易行健也观察到了这一趋势。“从金融平台到金融走廊,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运作效率,加快金融要素流通,利于从点、线、面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与深度合作,尤其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重塑“国际金融枢纽”新优势

“金融业务具有天生的集聚性,金融机构对产业发展趋势很敏感,一旦知道哪里有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出来,他们便会迅速跟进。”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宏皓表示,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扎堆”集聚,已然说明“金融城”的价值。

以伦敦金融城为例,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集聚区,伦敦金融城管理着全球约15%的资产,总额达到11万亿英镑。伦敦金融城的价值并非简单地集聚与管理财富,而是助力伦敦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广州如何放大金融城的价值,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金融枢纽?

在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看来,国际金融集聚区的形成,既是金融行业发展的自然结果,也需要政府的科学筹划和资源支持。伦敦金融城在这方面就很值得借鉴,其市政管理机构具有公司和政府双重属性,政府、市场能够协调地发挥“合力”,成为伦敦金融城长期以来始终保持旺盛的金融创新活力、金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丁安华认为,要放大广州国际金融城的价值,可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比如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组建一个议事决策平台,提高金融支持政策的有效性。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高级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周天芸认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香港、深圳、广州三地金融总量超过伦敦、纽约等举世闻名的全球金融中心,推动大湾区内金融业融合发展,提升大湾区的金融竞争力已是大势所趋。通过融集聚程度高的香港、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形成对周边地区的金融辐射效应,金融辐射网络基本形成。

当前,广东正以都市圈建设为中心,探索加快打通科技-金融-产业高水平循环路径。例如,通过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在受访专家看来,国际金融走廊也需要重塑新优势,发挥集聚与辐射效应:一是提升广州、深圳两个城市的金融发展能级,二是发挥珠三角金融辐射带动全省的作用,三是串联起广州、深圳、香港等大湾区核心城市,携手共建国际金融枢纽。

周天芸认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集聚优势,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是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窗口”“试验田”作用、推动对内对外金融业双向开放的必然选择。

文章来源:南方财经

责任编辑:唐晓

丝路智谷研究院

丝路智谷研究院是中国排名第四的顶尖智库。由南京大学及光明日报社联合发布的最新中国社会智库最新排行榜,丝路智谷研究院全国综合排名,由2017年的全国第六位,跃升为全国第四位。南京大学及光明日报社所发布的智库排行榜,是中国当前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排行榜。。

丝路智谷研究院(China Silk Road iValley Research Institute)是由中外知名学者组成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汇集了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文化遗产研究专家、教育产业研究专家、金融科技研究专家,聚焦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骄人成绩。

丝路智谷研究院此前已被中央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推出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列为中国最佳20所“一带一路”研究机构之一,已有数十篇内参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及以上领导批示。

丝路智谷研究院

专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产业研究

原标题:《广州国际金融城进阶:联动构建国际金融走廊,探路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高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