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探访微小卫星研究院:已发射22颗卫星,成功率达100%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2017-11-03 11:4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天宫二号伴飞卫星、世界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在上海,有一个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已发射22颗卫星,在研30余颗。

11月2日,在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总装大厅,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揭开了微小卫星的神秘面纱。天宫二号伴飞卫星主任设计师曹金认为,未来,每个人或许都能拥有一颗卫星,如同微信那样普遍,在这个平台上,沟通、交流的网将被织得更为紧密。

导航卫星电缆连接 本文图片均为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供图
一面墙上绘满各种已发射卫星

11月2日,澎湃新闻记者步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一面墙上绘制了各种已发射的卫星,队伍正逐渐扩大。

在实验室里,SVOM天文卫星静静列在那儿,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做各种调试。在发射前,卫星要在这里的真空罐内经过模仿飞行轨道中的高温、低温的环境模拟,此外,还需在这儿的振动台经过模仿火箭升空时x、y、z3个维度方向的振动模拟,确保发射后卫星在轨的正常运作。

据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副院长、导航卫星总师林宝军介绍,从1999年至今,创新研究院已发射22颗星,在研30余颗。发射的卫星中,包括创新一号01星、创新三号试验卫星、暗物质探测卫星、IGSO试验卫星、神舟七号伴飞卫星等,涉及电子通信、遥感探测、科学试实验、北斗导航、微纳卫星共五大领域。

目前,创新研究院卫星发射成功率达100%,他们还有一个目标:至2025年,他们的卫星系统工程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卫星技术创新研究的先锋队,即具备复杂卫星系统工程能力,具备微小卫星自动化生产能力,具备从临近空间到深空探测技术能力,卫星研制周期缩短60%,批产卫星平台成本降低80%。

导航卫星多层安装

已发22颗卫星,包括“墨子号”“悟空号”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以“率先行动”计划为指导,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以党建和创新文化为支撑,以促进重大成果产出和推动技术进步为目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

林宝军介绍,从1999年2月中科院上海小卫星工程部成立至今,创新研究院共计发射22颗卫星,包括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天宫二号伴星和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等,一批“叫的响,数得着”的科研成果惊艳全球。

其中,神舟七号飞船伴星是中国首颗空间飞行器伴随卫星,实现了轨道伴随飞行,对大型航天器近距观测等任务。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是世界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中国第一颗空间天文卫星。“悟空”号采用以载荷为中心的先进设计理念,450千克平台承载1400千克载荷,大大节省了卫星研制和发射成本,并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科学数据。

2015年,创新研究院发射了中国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区域走向了全球。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次采用星间链路与自主导航技术,解决了复杂星上时统问题;首次采用框架面板式结构,大大降低了整星重量;首次采用功能链设计理念,提高了整星的系统集成度。

另外,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圆满完成了星地大尺度空间量子通信和量子力学实验。稀薄大气科学试验卫星于2016年发射,是世界上轨道高度最低的卫星,开辟了人类探索空间的新空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是中国首颗高精度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提高了中国环境气候研究水平和国际话语权。

卫星远在宇宙在轨飞行,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是否真的那么遥不可及?

微纳卫星研究所副所长、天宫二号伴飞卫星主任设计师曹金认为,未来,每个人或许都能拥有一颗卫星,如同目前的微信那样普遍,在这个平台上,沟通、交流的网将被织得更为紧密。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