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常态下的非常态回暖之三:两种供给冲击的解释
需求面的冲击,无法解释2016年以来的产出-物价关系变异。那么供给面是否发生了什么冲击?这些冲击是否可以解释这种新变化?
一次供给冲击:去产能带来的影响
2015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改革以来,去产能政策开始在相关行业,尤其是一些上游行业展开。不过,去产能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衍生成为去产量,这对上游行业的供给能力带来了负面冲击。这导致,相关行业产品价格上升的同时,并未伴随产量的相应扩张。
以煤炭行业为例:本轮去产能启动于2016年初。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发布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要求全国所有煤矿按276个工作日组织生产。此后,煤炭产量走势不断收紧,2016年下半年,国内煤炭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煤炭价格快速上涨。
2016年末,北方进入供暖季,煤炭供求缺口的压力进一步加剧。在此时点上,发改委于2016年11月放松了煤炭行业276个工作日的限制,对符合要求的煤企准许其按照330工作日进行生产,并进一步推进中长期合同签订,以缓解煤价上涨压力。由于煤炭价格在2016年末已经升至高位,再加上采暖季的结束,2017年初煤炭价格的绝对水平开始回落。不过进入2017年下半年之后,全国煤炭价格又有抬升的迹象。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终端,以及作者根据新闻资料整理
在上述价格波动过程中,4次中央环保督察,也对煤炭价格(包括其他能源、化工行业在内)产生了冲击。4次环保督察的时间分别为:2016年7月中旬至8月,2016年11月末到12月末,2017年4月末到5月末,2017年8月初至9月初。4次环保督察的立案调查或处罚数量分别为2587件、6310件、8687件、2115件,拘留人数分别为284人、265人、405人、146人。其他整治措施还包括办理案件、关停整改、问责等内容。
在去产能政策、环保督察措施的影响下,实际上煤炭产量受到了限制。在总需求扩张回暖的情况下,煤炭价格猛涨。2016年上半年,全国电煤价格水平大致处于320元/吨的水平。在2016年末,这一价格已经突破530元/吨。2017年上半年,价格稳中有降,但下半年又开始有所上升。与之相对应,2016年全年,全国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6%,但是利润却大幅上升224%。2017年1至8月,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转正,实现了36%的增速,但是利润却更是猛增了955%。
煤炭价格的大幅变化,会通过动力煤、燃料煤等渠道向中、下游行业传递。除了煤炭行业之外,还有一些矿产、化工行业也面临类似情况,但是一般的制造业则面临完全不同情况。
去产能背景下的行业PPI分化
分析2017年8月的数据,可以观察到:39个工业细分行业的PPI同比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首先,12个行业的PPI增速高于工业部门整体的PPI增速(6.3%)。这12个行业当中,有8个行业为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和加工行业,另有2个行业为化工类行业。其中,涨幅最高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其PPI同比涨幅达到32.1%,涨幅第二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钢铁行业),其PPI同比涨幅为29.1%。
另外的27个行业,其PPI同比增速则低于工业部门的整体增速(6.3%)。这些行业主要涉及家电、家具、纺织、皮革、食品、医药、娱乐用品等轻工业,也包括机械仪表、汽车制造等制造业。其中,有24个行业PPI同比增速低于3%、19个行业PPI增速低于2%、11个行业PPI增速低于1%、6个行业PPI增速等于或低于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终端。
39个工业细分部门的PPI增速出现了严重分化,这意味着:第一,本轮PPI增速上升,主要发生在矿产资源开采、冶炼和加工行业,以及化工行业。这些行业基本以重工业为主。
第二,其他中下游工业部门的PPI增速较低,绝大部分都低于3%。这些行业以轻工业、或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工具为主。
第三,以重工业为主的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明显,而轻工业和机器设备为主的下游企业的产成品价格上升幅度有限,这意味着上游企业利润有了显著改善的同时,下游企业的利润压力仍然较大。
第四,对于PPI增速等于或低于0的6个行业而言,在面临着原有的债务-通缩循环的压力同时,还进一步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
二次供给冲击:市场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
另一股力量,是市场自发地在工业部门实现了产能出清,工业部门的产能从爆发期过渡到平稳期。
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工业部门增速已经出现持续收缩。对标其他高收入国家的历史经验,中国的工业化高峰期已过,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经济结构转型势不可当。工业部门增速收缩是总产能增速下降、但产品质量提高过程,也是产业集中度提高过程。这个过程并非线性均匀发生,而是积聚力量后猛然爆发,然后进入新的平稳期。
2011年至2015年是工业部门产能出清的爆发期,工业品价格大面积持续下跌、大量企业破产、大量产能被淘汰,产业集中度也在快速提升。爆发期过后,工业部门产能和产品质量调整到了新的阶段,产能出清实现了从爆发期到平稳期的切换。
另外,在2015年之后,具体地是2016年至今,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环保督察等措施,又在较短的时期内,进一步强化了市场集中度的提升。2015年及之前的市场主导的自发集中度提升,以及2016年以来政策干预主导下的市场集中度提升,都使得市场结构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改变。
数据来源:WIND数据终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海通证券研究所(姜超、于博,2017)。
这里仍以煤炭行业为例:最大2家企业对应的市场集中度,从2010年的13.4%提高到了2015年的15.9%,并进一步提升至2017年初的18%。最大4家企业口径的集中度,从2010年的17.7%提升到了2015年的24.2%,并进一步提升至2017年初的26.3%。最大10家企业口径的市场集中度,从2010年的28.3%提升至了2015年的41.7%,并在2017年初上升至43.4%。整体上,在6年多时间中,上述3个口径的市场集中度分别提高了4.6、8.5、15个百分点。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市场集中度水平并不算高,但从纵向来看变化显著。
除了煤炭行业之外,化工、水泥、挖掘机等中上游行业也显示出类似特征。同一时期,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变化是个例外,不过其在2016年也出现了稳中有升。
在市场集中度提升、产能出清进入平稳期以后,工业部门在整体上不会再次大幅、快速增加产能。世界上从制造到服务转型成功的经济体,工业部门增速再也没有长期地超出过GDP增速,这背后是发展阶段的力量。中国也不例外。从趋势上看中国主要工业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小于1且在下降通道当中。某一段时间的工业部门反弹不过是下降通道中的插曲。
三种力量交织:温和增长伴随价格快速上升
正向需求冲击带动了经济活动回暖、去产能对供给能力造成了一次冲击、市场结构变化给供给面造成了二次冲击。这三股力量同时交织在一起会怎么样?
一股力量,正向需求冲击,带来的是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D到D')。仅依靠这个力量,我们将会看到价格和产量双双同步上涨。
另一股力量,行政去产能带来的供给面冲击,将影响到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从S到S')。煤炭和钢铁都是重要的上游产品,这些行业调整也会影响到下游企业的供给曲线变化。
第三股力量,产能出清进入平稳期,市场集中提升和产品质量提升,对供给面造成二次冲击。这带来的是供给曲线更加陡峭(从S'到S'')。在此情况下,给定价格的上涨幅度,企业扩大供给的幅度将非常有限,或者给定价格下降企业愿意减少的供给下降。市场自发的工业部门产能出清从爆发期到平稳期,市场留存下来的企业数量下降,效率高规模大的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上升(定价能力更强),即便是留下来企业在前几年的优胜劣汰厮杀中资产负债表也已经难看。这种格局下,即便面临周期性需求回暖,企业应对措施是提价(或者减少降价)和修复资产负债表,而不会继续扩大产能(张斌,2017)。
相关参考文献:
张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三股力量》,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讨论稿,2017年9月10日。http://www.cf40.org.cn/plus/view.php?aid=2364
姜超、于博:《黑暗中寻找光明——周期性行业集中度测算与展望》,海通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2017年5月25日。
-----
您正在关注“三个学术民工”第3期工程:本专栏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金融问题,由徐奇渊、杨盼盼,以及神秘嘉宾客串为您特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