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加强中国-东盟亚太区域安全合作

2022-06-07 16: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三十而立,中国-东盟关系扬帆再起航。在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和东盟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青年领袖峰会中,来自中国和东盟地区高校学生在2021年9月齐聚北京大学共同探讨中国-东盟合作的发展前景。作为擘画未来的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蓝图的“持笔人”,青年们在峰会的讨论交流中深受启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继续关注区域议题的发展动态。在2021年11月22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继续发展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时隔半年,北京大学东南亚协会又召开了中国-东盟青年蓝色经济研讨会,推动青年们对中国-东盟合作开辟的新领域的关注与讨论。随着东南亚逐渐走出疫情的阴霾,青年们重新回顾他们最为关切的区域议题。以下是参会青年们对于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开展合作的设想。

亚太地区在地理、文化与经济层面皆极具多样性,国家之间的关系尤其呈现复杂与动态演化的特点。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某些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区内大小国家的更多关注。尤其自本世纪以来,恐怖主义历经起伏,却未见根除;与此同时,网络犯罪在许多国家中渐趋普遍。因此,亚太地区领导人共同讨论问题现状并探索安全领域的合作可能性迫在眉睫。

安全领域挑战与合作持续升级

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政局的激荡,恐怖主义的持续升温,数字时代下的网络安全问题,都为亚太地区各国带来了新的挑战。除了问题的复杂化之外,各种犯罪活动的相互纠缠与叠加,以及技术手段的快速进步,也为安全防治增加了挑战。

亚太政治与经济秩序的多元化特征突出,中国与东南亚位处充满活力的印度太平洋地区中心,有必要引领其安全和政治架构的形成,并确保这种动态将继续为各国带来和平、安全、稳定和繁荣。以往,因以中国为代表的各方支持,地区国家可以保持战略自主,实现战略平衡,这也为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确立和巩固提供了重要外部条件。但是,近年来美国推动实施“印太战略”,中美竞争加剧,美日印澳“四边对话”等机制更多介入地区事务,均对亚太地区的区域安全增加了种种不确定性。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互联网既是犯罪的新型环境场域,数据和信息流动本身也为犯罪活动提供了更多条件。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在网络犯罪问题上均有严重化的趋势,譬如新加坡已经超过包括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成为全球网络攻击的首要目的地,平均每天发生 800 万至 1000 万次攻击。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被置于国家的战略高度。

此外,非法货物、人和动物的贩运也是持续困扰亚太地区的一个严重问题。国家内部之间以及不同国家机构之间协调的不足,导致非法贩运组织在某些不发达国家寻找漏洞并蓬勃发展,并在整个地区构建错综复杂的供应链。贪腐和洗钱问题在东南亚地区的兴起,与跨国犯罪脱离不了关系,导致跨国犯罪组织对公共机构和私人组织的侵入,破坏了大量法规的有效性,直接损害亚太地区所创造的公平合法的经济环境。

但是,在网络安全以及其他各个安全领域中,中国与东盟安全共同体却面临着内部差异的问题。由于各方对威胁认知的不同、国内环境的不同、各国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意志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各国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与投入存在极大差异。比如在东盟国家,网络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信息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等领域,由于各国关注程度的差异,区域性数据保护和隐私公约仍然未有实际进展。同时,部分国家对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网络战等问题的意识也仍有不足。随着新兴数字技术的广泛采用以及后大流行时代的脆弱性凸显,跨国联合行动变得至关重要,各国需要协调区域合作以有效应对和消除区域内的安全隐患。各国也有必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协调,避免亚太地区沦为跨境非法活动的滋生地。此外,各国政府还需要重视从根源上解决犯罪问题,重新评估传播系统性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以减少弱势社区中的个人参与有组织犯罪活动或成为跨国犯罪受害者的倾向。

全面合作,共创机制

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石与合作机制运作的先决条件,区域安全一直是各国最为高度关注的领域之一。中国与东盟除了致力于和平、冲突管理和解决冲突活动的共同合作,也通过共同构建区域对话及合作平台,共同探索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各个领域、各项传统及新兴问题的经验和最佳做法,并逐步开发区域内外的争端解决机制,强化和平解决争端的区域机制。

在中国和东盟的共同努力下,近二十年来先后建立了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EAS)等地区安全机构。此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 2030 愿景、“东盟+中国”和“东盟+3”等框架 、中国-东盟反腐败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安全机构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建立了信任措施与预防性外交的东盟传统,使得东亚的区域性制度能够为所有利益相关国家建立平等的对话地位和环境,让其成员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体系、权力平衡和适当的制度,以应对全球化时代的种种不确定性。

在安全共同体的建设上,中国与东盟内的安全一体化进程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尤其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比如恐怖主义、网络犯罪、数据与隐私保护、毒品问题、贪腐问题等等。

自 2006 年以来,东亚地区的各方参与者一直将恐怖主义视为一项长期挑战。为此,2006 年 4 月在北京组织的东盟区域论坛上着重讨论了恐怖主义趋势,并提出了以促进不同信仰和文化间对话为重点的建议,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同时,各国也将更多地关注恐怖主义与跨国犯罪,如洗钱和贩毒等问题之间的重叠领域。以东盟地区论坛为代表的多个合作框架中,中国与东盟通过多次多边交流,共同探讨和推动提高了反恐防范标准,为地区安全工作贡献了政治动力。东盟各部长级会议、东亚峰会、东盟加中国的会议成果文件都突出了安全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比如关于恐怖主义威胁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大量声明清楚地表明,中国-东盟的集体意志对于打击犯罪是必要的。

中国与东盟合作所开创并落实的多种跨国合作机制主要专注于实质性、可量化的区域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及议程,如跨国贸易、领土安全、犯罪防治等。这些合作机制在整体概念及战略构思上,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劣势转为动力,为其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利好,实质性地促进了各国利益与发展。

在今天的国际政治环境下,技术进步的加持使得安全问题和挑战的出现数量、规模及复杂性都与日俱增。因此,除了在具体议题上的合作之外,中国与东盟在已有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还需针对新出现的问题,高效且迅速地作出回应。

继往开来,展望未来合作

三十年来,中国与东盟携手前行,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丰富,政治安全、经济贸易、社会人文三大领域合作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现有安全合作仍然有可以进步的空间。双方可依托于毗邻而居、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紧密的客观基础,立足于对话关系三十周年的历史阶段,进一步延续合作,扩大友好互信关系。事实上,经贸合作水平、相互依存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提升,人文交往的日趋紧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增进军事互信的外溢促进效应显著。双方在军事和安全领域的互信与合作总体也呈现稳步上升的积极态势,而在具体领域的合作成功案例,也将推进相关方面的可持续延展,包括具体合作的细化与深化。

2021年,东盟推出《东盟印太展望》,试图通过概念、规则与合作领域等的重构,维护自身在地区的主导地位。就中国与东盟的过往经验,支持东盟的中地位对于中国处理大国关系、推进区域合作以及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也已经对《东盟印太展望》做出正面积极的回应,加强与东盟的战略对接,支持东盟在具体议题上发挥中心作用。

中国与东盟各国正在积极推动全方位的现代化发展,双方的工作方向应顺应时代趋势,向科技时代的国际政治热点迈进,并开始着手解决非传统领域的现存问题。诚然,东盟内部目前仍然存在无法忽略的发展差距,但同时正因为各国国情各不相同,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带动的地方也更高,例如新加坡的科技发展、印度尼西亚的人口红利等。东盟如果要更上层楼,成员国之间需要在更多领域上,更大程度地开展合作,如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跨国犯罪及跨国现金流追踪、商贸及治安等方面的海关合作、制度革新层面的跨国法律框架、信息技术的数据共享与执法力度等。借助东盟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共同体的逐步成熟,亚太区域将有望加强安全领域协调的战略,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作者:邱敬甯,中国-东盟青年领袖峰会学术部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