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粮价高涨,如何影响国内通胀

2022-06-07 06: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要点

今年以来,国际粮价高位运行,4月国内粮食CPI同比上升至2.7%,创2016年以来新高。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小麦和玉米供给国,其未来产量和出口变化将持续影响全球粮食市场。

判断国际粮价对国内价格的影响,一是看进口依赖度,二是看国内产需缺口。由此可将主要粮食作物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豆,其进口依赖度常年超过80%,国内大豆价格基本跟随国际价格波动;第二类是玉米、小麦,二者2020年以来国内进口明显增多,国内价格承受了一定输入性上涨压力,过去两年传导幅度介于10%-30%;第三类是大米,进口依赖度仅为3%,价格运行受国际粮价的影响程度较低。

未来小麦价格大幅上涨会抬升国内通胀,预计对CPI拉动率在0.2个百分点以内,相对可控;玉米价格主要通过增加饲料成本影响猪价,间接影响通胀,但效果偏弱。整体来看,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通胀的传导强度和效果偏弱,尚不构成通胀的主要矛盾。

——高瑞东 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刘星辰 光大证券分析师

* 文章不代表CF40立场。

全球粮价高涨,国内通胀能否稳住?

文 | 高瑞东 刘星辰

图源 / 网络

1. 国际粮价上涨,如何影响国内粮价?

俄乌冲突背景下,以小麦、玉米为代表的全球粮食价格明显上涨。今年1-5月,二者的国际现货价格涨幅最高超过30%,绝对价格水平已经超过2008年出现粮食危机的年份。

2021年,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占全球的22%,乌克兰小麦出口量占全球的11%,俄罗斯玉米出口量占全球的3%,乌克兰玉米出口量占全球的17%。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全球重要的小麦和玉米供给国,未来产量和出口变化,将持续影响全球粮食市场。

《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2022年5月)》显示,22/23年度小麦和玉米均面临产量下降、库存减少的情况。

小麦方面,战争已经影响乌克兰春播进程,预计乌克兰22/23年度小麦产量为 2150万吨,比21/22年减少1150万吨。22/23年度全球产量预计为 7.748 亿吨,比21/22年减少450万吨。预计22/23年世界期末库存减少5%至2.67亿吨,将是六年来的最低水平。

玉米方面,预计2022/23年全球玉米产量将从21/22年的高点12.2亿吨降至11.8 亿吨,降幅约2.9%,主要受乌克兰和美国产量下降影响,预计全球玉米22/23期末库存下降1.4%至3.051亿吨。

国际粮价上涨主要通过贸易和预期途径影响国内粮价,判断其影响大小,一是看进口依赖度,二是看国内产需缺口。

基于此,我们可以将主要粮食作物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大豆,由于其进口依赖度常年超过80%,国内大豆价格基本跟随国际价格波动,2021年以来,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幅度介于85%-100%;

第二类是玉米、小麦,2020年以来,由于国内播种面积下降、饲用消费增加,国内进口明显增多,2020-2021年,玉米、小麦进口依赖度分别为10%、7%,而2019年仅为3%、4%。这也导致二者的国内价格承受了一定的输入性上涨压力。2021年以来,玉米、小麦国际粮价对二者国内粮价的传导幅度介于10%-30%。

国内粮食产需缺口的变动是决定传导幅度大小的关键变量。例如2021年,由于上一年玉米价格上涨,国内玉米增产幅度较大,产需缺口收窄,而小麦出现产需缺口走阔。因此,2021年,国际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的传导幅度为10%,低于国际小麦价格对国内小麦价格的传导幅度30%。

第三类是大米,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进口依赖度仅为3%,主要为品种调剂需求。因此,国内大米价格运行较为独立,主要跟随最低收购价变动,受国际粮价的影响程度较低。今年1-5月,国际大米价格上涨19%,国内价格仅上涨3%。

因此,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在俄乌冲突持续扰动粮食生产和出口的背景下,国际小麦、玉米价格上涨压力仍未消退,将对未来国内小麦、玉米价格形成一定的上涨压力,进而影响国内通胀。

本文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价格为例,探讨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通胀的影响。

2. 小麦:直接影响国内通胀,传导强度可控

未来小麦价格大幅上涨会抬升国内通胀,预计对CPI拉动率在0.2个百分点以内,相对可控。

小麦和稻谷,是我国两类主要的口粮消费品种,二者直接影响CPI中的粮食价格。从2021年我国粮食消费结构来看,小麦和稻谷的食用消费比例为80%左右,明显高于同期玉米、大豆分别为3%、28%的食用比例。所以,从粮食CPI的走势来看,主要取决于小麦和稻谷价格波动。

历史上看,当粮价上涨明显推升国内通胀时,稻谷和小麦价格同时出现大幅上涨。粮食在CPI的权重约为2%,尽管占比不高,但当粮价出现大幅波动时,对通胀的影响将明显加强。2000年以来,粮价对CPI的拉动率最高在2004年达到1%,当时稻谷和小麦价格均大幅上涨,涨幅介于40%-50%,粮食类CPI上涨34%。

而从现实情况看,国内稻谷价格处在历史低位,充当重要的稳定剂,削弱粮价上涨对通胀的影响。一方面,大米的主产地是亚洲地区,不受俄乌冲突的直接影响,美国农业部5月预测,22/23年度全球大米增产,库存处在历史高位;另一方面,国内粳稻政策粮拍卖量处在历史低位,表明国内稻谷实际供给相对充足。

同时,国际小麦价格对国内价格的传导有较大折损率,今年国内小麦产需缺口收敛,库存消费比高于上年,也有助于稳定国内粮价。从国际小麦-国内小麦-国内面粉-粮食类CPI传导渠道看,今年1-5月,国际小麦价格上涨29%,国内小麦价格上涨9%,国内面粉价格上涨4%。

因此,若假设极端情况下,未来国际小麦价格再度上涨100%,对应国内面粉价格上涨10%-20%,但由于国内大米价格稳定,则粮食CPI上涨5%-10%,对CPI拉动率为0.1-0.2个百分点(4月为0.05个百分点),影响相对可控。

3. 玉米:间接影响国内通胀,传导效果偏弱

玉米价格主要通过增加饲料成本影响猪价,间接影响通胀,但效果偏弱。

玉米直接食用比例较低,不足5%,而饲用比例高达60-70%,因此玉米对CPI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猪肉等肉类价格,间接影响通胀。

今年1-5月,国际玉米价格上涨24%,国内玉米价格上涨6%。尽管国内玉米库存/消费比重维持在2019年以来的低位,但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生猪产能持续去化,降低饲用需求,因此今年上半年,国内玉米价格涨幅不高。

目前来看,随着三季度猪价进一步上涨,养殖利润可能将逐步摆脱亏损区间,相应的养殖需求会随之改善,带动国内玉米需求增多,叠加全球玉米存在供需缺口,未来国内玉米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压力。

驱动猪价上涨的动力主要为供需基本面,成本端影响有限。

一头出栏重120kg的生猪平均需消耗饲料约330kg,如果按照饲料中62%的添加量计算,约需要200kg玉米,按照现在一吨玉米2900元计算,养一头猪需要580元玉米,大约每公斤猪肉对应的玉米饲用成本为5元,约占养猪总成本的30%。即若玉米价格上涨10%,导致猪肉成本上涨0.5元,若全部计入当前15元/公斤的猪价,将导致猪价上涨3%,对应CPI拉动率不到0.1%。

因此,当猪价处于低位时,玉米价格上涨会导致猪价呈现抗跌性。但当猪价快速上行时,玉米价格上涨对猪价的影响会逐步削弱。从因果关系来看,主要体现为猪价上涨提升饲用需求,进而带动玉米价格上涨。

原标题:《全球粮价高涨,如何影响国内通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