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津最洋气的村,人人都是乐器大师
在天津,有个月薪高达两万的村,这里的大爷大妈不种田不种菜,偏偏喜欢玩乐器,还因此组建了一支中老年萨克斯乐队。
这就是位于天津静海区的四党口中村,也是远近闻名的“中国乐器村”。和一眼望去都是农田的普通村庄不一样,一走进四党口中村,就可以看到一排排颇具规模的乐器厂。
四党口中村的乐器雕像。图源/红星新闻
这个面积不大、常住人口仅有4000多人的村子,60岁以下劳力的工作几乎都与“萨克斯”有关,每年生产几十万支萨克斯,几乎承包了全国7成以上的萨克斯产量,全球超50%的萨克斯也都来自这里。
天津四党口村的一家乐器公司,地上摆满等待抛光的萨克斯。图源/新京报
01
不服输的“萨克斯一代”
一个乡村为何与西洋乐器结缘?还得从四十年前说起。
20世纪70年代,四党口中村与全国其它农村并无太大差异,村里到处都是土路、家家户户都住平房。为了摆脱单一的农业种植结构,村里选派了十多人去天津市乐器厂学习乐器配件制作技术,回来后在村里建起了配件厂。
一名工人在给萨克斯抛光。图源/新京报
陈树行是村办乐器配件厂最早的一批工人,也是厂里爱折腾的能人。
当时加工一个件,最多几毛,甚至才几分钱,陈树行工作的配件厂虽然活挺多,但是却不怎么赚钱,而天津市区乐器厂那边,门口总是排满了来买萨克斯的人。
图源/新华社
陈树行觉着既然各种配件他们都能做,为什么不能自己组装一支萨克斯?于是他从市里请来几位师傅闷头搞起了研究。
工人在给斯克斯雕花。图源/新京报
一个农村伙计能做出来洋乐器吗?做出来又卖得出去吗?村里质疑的人也不少。
不服输的陈树行愣是折腾了半年,终于做出来村里的第一支萨克斯。村办企业也能生产萨克斯,而且售价比大厂低不少,经销商们得到消息后主动找上门要货,四党口中村的萨克斯供不应求。
陈树行让萨克斯这个西洋乐器在四党口中村从无到有,而把村里的萨克斯产业推向国际的,是另一位同样爱折腾的青年。
二十多年前,在村里从事纺织机配件制造的张国民恰逢纺织行业低潮期,看着村里乐器企业发展势头正好,张国民果断转型做起了乐器生产,而且他还给企业取了一个时髦的名字——奥维斯乐器。
张国民从一开始就做出了一个具有开拓性的决定,先做国外市场,再做国内市场。在乐器的选择上,他也另辟蹊径,从长笛开始做起。为此,张国民特地从天津管乐器厂请来了老师傅,一百多道的长笛生产工序,每一道都反复测试改进。
张国民手拿长笛展示。图源/天津广播
2000年6月,奥维斯生产的第一批长笛“上线”。张国民亲自带着新生产的长笛去北京、天津的外贸公司,一家家跑,一遍遍介绍。正值不惑之年的张国民,尽管经历无数次被否定,但不服输的他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根据市场反馈不断打磨产品。
大约过了半年,奥维斯生产的长笛终于达到出口的标准。2000年的12月中旬,奥维斯接到了第一个外贸单,来自韩国的200支出口订单。四党口中村生产的乐器终于打开了出海通道。
打通国际市场之后,2001年,奥维斯也开始做萨克斯系列。随后,萨克斯、小号、长号……乐器产品不断丰富,从村里的工厂车间售往世界各地。张国民创办的奥维斯,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村里的乐器龙头企业。
在“乐器大厂”奥维斯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这个行业。
2002年,四党口中村的乐器产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三家村办企业相继改制,逐渐衍生出三十多家。陈树行的儿子陈宝展自己开了一家乐器包装厂,为村里的企业做配套,生意好得不得了。原来种地的村民也纷纷转型,加入萨克斯乐器生产队伍。
02
外乡人成萨克斯村淘宝第一人
当时,制作一支萨克斯的利润能达到10倍,这不但吸引了本地人开厂造乐器,也吸引着外来人口。刘涛便是其中之一。
图源/新京报
小学辍学后,刘涛曾在大草原上与300只羊度过了三年时光。按捺不住想要漂泊的心,他偷偷从内蒙跑出来打工。1999年,15岁的刘涛到一家乐器公司应聘,第一次观摩到萨克斯的制作流程,最后他选择在天津市四党口村落了脚。
一名工人在焊接萨克斯,他一边工作一边戴着耳机听音乐。图源/新京报
起早贪黑地干了7年萨克斯组装和销售之后,不甘心永远打工的刘涛,2006年成了村里乃至天津乐器行业第一个开淘宝店的人。第一单来自济南,对方不放心快递,于是刘涛连夜买了火车票把萨克斯送过去。折腾一天一夜回家后,刘涛掏出这次交易拿到的2000元,媳妇当场就哭了。
刘涛和员工一起搬运货架。图源/新京报
开淘宝的第一年磕磕绊绊,没想到第二年销售额就上了百万。有了淘宝经验的刘涛,一口气发展起了10个淘宝店。
一个内蒙小子开淘宝店挣了钱,每天都有快递车跑他家,这在村里迅速引起了轰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来向刘涛取经。在刘涛的带动下,村里的乐器淘宝店逐渐发展到四五百家。
家家户户开淘宝店后,卖萨克斯的人多了,村里订单也多了,如今四党口中村乐器每年销售额达到3亿,其中仅淘宝就贡献了超7000万。
03
会“做”还要会“吹”,村里组建萨克斯乐队
尽管人人都从事乐器生产和销售,但会吹奏的人不多,这也是四党口中村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2004年六一的文艺演出上,10岁的于德华用萨克斯吹奏了《两只蝴蝶》和《北国之春》,让时任四党口村小学政教主任的周福平很受触动。周福平和校长王俊良商议:“农村的孩子也可以学萨克斯,而且还能吹得很好,为什么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尝试、参与呢?”两人计划筹建学校的少年乐队。
2004年,于德华在六一文艺演出照片。图源/新京报
就在这一年,四党口村小学萨克斯乐队成立。学校从天津歌舞剧院和天津音乐学院请来老师,每周过来培训学生。这也是村里第一个正经开始吹奏萨克斯的团体,算是村里独有的“特色教育”。
2016年夏天,这支管乐队收获了成立以来的最好成绩——市级第29届学生艺术节器乐演奏比赛一等奖。十几年过去了,这支天津市唯一的农村少年乐队,已经在县、市级的比赛中获奖无数。
2016年夏天,四党口村中心小学乐队合影。图源/新京报
五年前,刘涛把车间主任聚在一起,也组建了一支乐队,七八个人拿着萨克斯、黑管、大小号,每周五下午跟着天津歌舞剧院的老师学习吹奏歌曲。
四党口中乐器工厂职工组成的管乐队在老师的指导下排练曲目。图源/拍者
除了年轻人以外,老人们也开始自学萨克斯,还组建起了老年萨克斯乐队。闲来没事时,乐队成员常常聚在稻田边练习萨克斯。
四党口中村演奏的村民。图源/红星新闻
夏日的桥头,学校教室里,工厂内,偶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旋律,这是属于天津四党口中村独有的浪漫。当小村庄遇上西洋乐器,不仅村民的物质生活得到巨大改善,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从此多了一抹亮色。
超级乡村研究所
四党口中村综合评分: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图片故事:中国“萨克斯村”》
[2]《全国7成萨克斯都出自这儿,电商占总产值近一半》
[3]《最洋气的村庄:全村造西洋乐器 一年卖2.3亿元》
[4]《全球一半的萨克斯,都来自天津这个村!》
- END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