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五官科医院为守“沪”者开展公益近视手术,院长回顾抗疫经历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李佳蔚
2022-06-06 10:2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即日起至6月20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特别发起了“瞳心公益•追光英雄”活动。

这次公益活动将为包括医生、护士、警察、教师、学生、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在内的各行各业抗疫人员及他们的家庭成员,提供公益近视手术名额,致敬每一位为抗疫付出努力的平凡守“沪”者。相关人员可通过关注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报名,获得本次活动公益近视手术名额。

在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期间,该院门、急诊没有停过,日最高处方量超过了4200张。为解决疫情期间复诊患者就医难、配药难等问题,在全市率先开通跨院复诊服务。

该院开通的“院长在线365”,为肿瘤、手术及其他疑难病症而挂不上号、排不上队的眼科、耳鼻喉科患者提供一对一服务。疫情期间,通过这条通道寻医问诊的患者超过2200人次,完成手术超过60台。医院在开设互联网取药专窗之外,还首创了“取药码”, 简化线上配药流程,更便捷地服务患者。

目前,上海已开始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爱眼日”之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回顾了该院在抗疫期间的探索和尝试。

澎湃新闻:上海实施全域静态管理以来,五官科医院如何平衡疫情防控工作和医院的门急诊?

周行涛:3月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一次突发的事件让我们注意到,只有在防疫守住门的前提下,各项医疗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3月17日,我院遇到一次短暂的闭环。一名外地来沪患者准备来做手术,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但入住病房后,第二天就发现患者核酸阳性。这一下子就让医院整体警觉起来。那次闭环我们处理得非常及时,没有造成其他感染。但这件事让我们上上下下都切身地体会到,一定要把防疫工作做好。

4月起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我院的大门一直向患者敞开,坚持收病人进来。为了做好防疫,患者住院前我们会进行四次核酸检测,住院后第一天再做一次核酸。同时我们优化了就诊流程,尽可能让患者在住院的第二天就能够进行手术,手术当天还会再做一次核酸检测,流程非常紧凑。

连续六天的核酸阴性,贯穿了患者就诊和手术的全过程,这就确保了做手术的病房是始终是安全的。医务人员跟患者的标准也一样,必须连续四次核酸阴性才可以入院上班,从3月份开始我们每天对医务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我们医院是一个外科手术非常多医院,病房、手术室的安全非常重要。因此,我们从防疫管控的机制上面就非常重视。正是在这样严格的防控措施之下,疫情期间,我们做到了门诊没有停过,急诊更不用说,24小时开放,全力收治需要医疗救助的患者。

澎湃新闻:疫情期间,五官科医院开通专科急诊抢救绿色通道,有没有典型案例可以分享?

周行涛:3月底4月初的时候,有一位中国船员从非洲刚果(布)回国就医的案例,当时在网上很受关注。

这位38岁的中国船员,在当地码头卸货时左眼不慎被打包带弹伤,随即出现左眼不适症状。患者立即前往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的中刚友好医院诊断为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因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建议其及时回国手术治疗。

患者在中国使馆的帮助下登上了回国航班。回来后,按照国内疫情管控的要求,境外归国人员入境后仍需继续隔离。当时患者的症状逐渐加重,开始出现明显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3月下旬上海也已经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这个患者也不清楚就医的流程,于是就开始在社交平台上求助。

我们很快注意到他的求助,上海市卫健委也非常关心这件事,3月底,我院连夜和患者取得联系,把他收入医院的缓冲病房。3月31日晚,我们紧急启动疫情防控下的应急诊疗机制,为这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成功实施视网膜复位手术,帮助患者恢复光明。

整个过程非常顺畅,手术也很顺利。这也是我们在疫情形势日趋严峻的时刻为急诊患者服务的一个缩影,医院尽最大努力一手要抓防疫,一手及时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医疗服务。

澎湃新闻:肿瘤、手术、疑难杂症等大病患者并不一定属于急诊,但疫情期间其就医需求同样迫切,对这些患者五官科医院有何措施?

周行涛:疫情期间,除了急诊电话咨询,还有一些不属于急诊但确实比较迫切需要治疗的病症,这些患者也需要全方位且高效匹配的服务专线。4月中下旬,我们医院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医院的“院长在线365”,为肿瘤、手术及其他疑难病症而挂不上号、排不上队及住不上院的眼科、耳鼻喉科患者服务。通过这条专线给患者“一对一”的精准救助。

4月19日“院长在线365”上线,24小时之内就有90几位患者留言。我查看了一下,发现当中有47%的患者都是跟手术有关的,19%的患者是和肿瘤相关,这时我就舒了一口气,因为我觉得这条专线确实帮助到了他们,这条管道打通了。

医院为这条专线开过一次会议,强调要形成一个机制,我们把这个专线看作一个“池子”,患者只要进入这个“池子”,医生一定要主动去看一下。我院发动了眼科、耳鼻喉科各三级学科的专业医生组成咨询队伍,包括医院38个专病中心,各科都有医生到这个“池子”查看信息,属于哪个科室的就各自认领,应答时间都没有超过1个小时。我看到一些医生凌晨还在线上和患者交流答疑。

从“院长在线365”上线至5月底,通过这条渠道寻医问诊的患者超过2200人次,收进来做手术且已完成的,到5月底已经超过60个手术。

这个在线服务打通了“咨询-挂号-住院-手术-术后随访”的闭环服务专线,利用了互联网医院图文兼容的特点,为患者精准高效地匹配到医生与医生团队。在“院长在线365”上,包括图文、视频、病历单、CT片全部可以上传,跟看门诊几乎没两样。有了这样的通道,在门诊不停的前提下,疫情期间我院眼科、耳鼻喉科的重症、疑难杂症、肿瘤,包括手术,都没有耽搁。

澎湃新闻:复诊患者在疫情期间就医难、配药难等问题依然很突出,五官科医院进行过哪些探索和尝试?

周行涛:“取药码”“快速配药简易门诊”和“跨院复诊服务”是这次我院所做的重要探索。

为了让配药流程更快速便捷、药品能快速送达患者手中,医院再次简化了线上配药流程,首先,开设互联网取药专窗。患者在互联网医院开药以后,在医院门口的窗口就能取药。

第二,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我们首创了“取药码”。疫情期间代配药、代取药很普遍,有时一个人会拿着二三十人的社保卡,对个人信息总会有风险,我们就做了一个“取药码”。患者在互联网医院生成处方、付费以后,会自动跳出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我们称之为“取药码”,只要把这个二维码截屏或拍照,患者或志愿者到医院门前不需要入院和核酸报告,在互联网取药专窗扫一扫就能拿药。

第三,在互联网取药专窗旁边,医院门诊还设置了一个“快速配药简易门诊”。有了这个门诊,患者不需要入院,在这个窗口就能挂号。如果是复诊病人,医生可以直接开药,开好药还是在这个互联网专窗就能直接取药。如果是初诊病人,医生要判断病人是否需要入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需要入院时,患者在旁边进行核酸+抗原检测,抗原阴性就可以入院。通过这样的流程,可以精准对患者进行分类服务。

此外,5月上旬医院响应上海市卫健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院就医配药工作的通知》的指导,是全市首家开通“跨院复诊服务”的医疗机构。也就是说,无论患者在上海哪家医院6个月内有过就医记录,都可在我院互联网医院复诊以及配药。这个突破其实很不容易,我们扩大了复诊患者的接诊范围,为大量复诊患者提供了方便。

澎湃新闻:这次疫情防控期间,医院总结了哪些经验,有什么建议?

周行涛:要思考的东西有很多,我觉得首先还是要强化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能够在互联网医院做好的事情,就不用到线下完成,特殊时期它的作用就更大。但这需要医院把硬、软件这些都做好,让患者确确实实享受到线下一样的医疗服务,这样愿意使用互联网医院的患者才会多。

互联网医院也有利于医院在线下开展服务,比如互联网医院的预问诊,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可以做得更好,这样就能让患者在医院里面停留的时间减到最少,医院内的密度、流程调控得更好。

还有一些服务场景需要提升,比如,各医院之间的检查项目更好地互通互认,把跨院复诊甚至跨院初诊做得更到位,把这方面的硬、软件建设、人才培养做得更好,就能为互联网医院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比如药物配送,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