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5年了,楼兰终于重见天日
原创 杔格 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圆梦楼兰考古
作者:杔格 / 编辑:Alicia
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一行在我国罗布泊探险。一个偶然机会里,他的一位当地人向导——艾尔迪克,发现了中国史籍中所记载的楼兰故城。
这就是著名的“三间房”
(图:图虫创意)▼
次年,斯文·赫定在做好准备后,再次回到古城,在古城及其附近遗址进行大量发掘,出土了许多具有东西方艺术特点的雕刻器、丝毛棉织品和汉文、佉卢文木简(牍)、纸文书以及其它物品。
消息一出,震惊中外。此后接踵而至的有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他们也在这里进行了大量挖掘,掠夺了许多珍贵文物。楼兰,也就此成为了我国学术之伤心史。
一段无声的记忆(图:图虫创意)▼
此后,除了中瑞西北考察团对楼兰地区进行过考古工作外,楼兰的考古发掘一度中断。改革开放后,由于一个重要机遇,新中国对楼兰及其附近遗址做了正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与之相关的《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也于1987年3月完成。
这本书直到今年(2022年)才正式出版,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35年。
缘起中日合拍
楼兰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别,环境十分严酷。关于楼兰的史事,自我国东汉以后,史籍缺载,所以在北魏时期,郦道元就在《水经注》中将其称为“故城”。即使往前追溯,东汉时期的史籍所载也仅寥寥几笔。由曹魏至两晋的楼兰情况,更不得而知,长期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谜团。
楼兰故城就在若羌县境内
这是中国辖域面积最大的县(图:图虫创意)▼
新中国成立后,罗布泊地区成为中国的核试验基地,包括楼兰古城在内的许多地区,一度被列为“军事禁区”,普通人若无充分理由,不得进入。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学者并没有亲临楼兰的机会,即使有人去过楼兰,也很少能够动土发掘。
罗布泊附近经常能见到类似的警示牌
(图:图虫创意)▼
重新发掘楼兰的契机,在改革开放初期到来。当时中日邦交已实现正常化。中国和日本NHK电视台合作拍摄“丝绸之路”电视系列片,而楼兰为计划的拍摄点之一。
经批准,中国同意了相关拍摄活动。其中由敦煌经楼兰至焉耆,荒无人烟的路段由中方单独拍摄,中央电视台即邀请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协作,组成考古工作队进入楼兰地区开展调查与发掘工作。
工作队的领队者——侯灿先生
(1979年12月3日于楼兰)▼
考古工作队组成后,为了弄清楼兰古城的确切位置和附近遗迹,于1979年6月乘直升机冒着酷暑,飞往罗布泊腹地上空进行探察。
侯灿先生在楼兰(1979年12月)▼
为了寻找通向楼兰的地面道路,考古队又于同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顶着严寒,乘汽车顺孔雀河北岸向东南行,再徒步横跨干涸的孔雀河床,转向东南,穿越崎岖的雅丹地貌,才进入楼兰。
到达楼兰前所经过的雅丹地貌
(图:图虫创意)▼
在前期探察工作的基础上,考古队于1980年3月下旬分东西两路向楼兰进发:东路于4月1日由敦煌经后坑,过白龙堆、土垠,于4月16日到达楼兰,该路主要对“丝绸之路”路线进行考察;西路则于3月27日由和硕循去年冬天的考察路线进驻楼兰,该路主要对楼兰及其附近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
两路向楼兰进发,任务各有不同
(横屏查看)▼
东西两路在楼兰会合后,又于4月22日同时撤离楼兰。《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一书的作者侯灿,便是当年西路领队。他也由此成为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之后,第一位主持楼兰考古挖掘的工作者。
遗憾
结束考古发掘工作后,侯灿回到乌鲁木齐。
侯灿在楼兰考古工作中(1980年4月)▼
到1987年3月,就完成了《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仅用了7年时间。7年,这个数字对于参与过考古研究的朋友而言,可谓是特殊含义,如此短的时间整理出一份非常优秀的考古调查报告,颇为不易。
侯灿在楼兰遗址考古现场(1980年)▼
报告完成后,侯灿将其寄给了北京著名的专业出版社。当年11月9日,出版社回信给新疆考古研究所:
“侯灿同志编著的《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早收到。报告纠正了前人的一些失误,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新资料和论证,有助于学界清楚地认识楼兰的历史。我们已列入明年的发稿计划。谢谢作者和贵所的鼎力支持。”
中间为侯灿先生(图:孟宪实)▼
得知报告已经列入明年计划,侯灿心情愉快。然而侯灿的好心情只维持了几个月,转年3月28日,出版社的同一部门给侯灿再次发来信件:
“据了解,文物月刊将在今年七期发表楼兰调查发掘的一组简报,简报包括了现有这本《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的主要内容。我社目前纸张紧缺,出版方面有很多困难,鉴于上述情况,原拟出版的楼兰报告专刊实无法承担。因此只有将报告原稿璧还(另函),请查收并恳祈多多见谅。今后楼兰如发现新的重要收获,我们还可重新研究出专刊。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然而楼兰再想有新的收获
就得再次启动考古,谈何容易?(图:图虫创意)▼
考古报告遭到了明确无误的退稿。如果出版社一开始明确拒绝,则尚在情理之中,然而出版社却出尔反尔,颇具戏剧性转折,而且多重理由的逻辑并不统一。
所说的《文物》月刊第七期,发刊日期是7月29日,三篇文章分别是《楼兰古城址调查与试掘简报》《楼兰城郊古墓群发掘简报》和《楼兰新发现木简纸文书考释》,因排在当期刊物的第一组,十分醒目。
相关三份简报▼
“只能看到简报而不见考古报告,至少一大半信息是被遮蔽的。”在考古行业的惯例中,考古工作的成果总结大致流程为先发表简报、再发表报告,经常被业界内外诟病的反而是只有考古简报发表,考古报告却常常一拖几十年都没有动静。
侯灿的工作却如此迅速,简报和报告几乎同时完成,完全可以看作是考古学界的奇迹。至于出版社没有纸张印书之说,则实属托词。
侯灿,1988年12月5日
(图:《朝日新闻》-松村崇夫)▼
原来,背后实则另有隐情,因为这本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第一个考古报告,可是这第一名却让侯灿拿去了,某些同事心生不满。有两位与侯灿在一个单位的同辈学者给出版社写了信,反对出版楼兰考古报告,至于反对的理由,无非是否定这部报告的价值。
1991年11月16日
侯灿先生留影于九州大学学术演讲厅前▼
所有的打击,只能由侯灿一个人承受。从此,侯灿到处奔波,不断争取楼兰考古报告的出版,争取申请课题获得出版资助。当然,最后的结果都一样,报告进入睡眠模式。
十多年后,当事情发生转机之时,此时的侯灿却因为年老体衰、病魔缠身,无力完成相关工作。
2016年6月20日,侯灿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楼兰也成为他永久的遗憾。由于新资料几十年没有完全公布,楼兰的研究只能陷入停滞,这也实际上成了国家的一个遗憾。
时隔35年
侯灿先生走后,他的同事孟宪实为了完成侯先生的夙愿,曾认真询问新疆考古所的于志勇所长:“侯灿先生已然不在,能否安排出版他的生前作品。”当时即得到斩钉截铁的答复:“毫无问题,全部由考古所出资。”
之后孟宪实将电话打到上海,向侯先生的夫人吴美琳说明了相关情况。或许正处在伤痛时期,结果令人惊愕,吴美琳很肯定地说:“没有这样一部书稿。”
在侯先生去世三周年的前夕,孟宪实觉得一定要把他与楼兰的故事记录下来,于是写下《怀念侯灿先生》一文。
这篇文章起了大作用,吴美琳看后惊醒了,她把全家各处进行了全面搜查,终于在一个密封完好的牛皮口袋里,找到了整整齐齐的文字和图片原稿。报告找到后,由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丛刊出版。
现在我们看到的《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原稿为手写稿,注明时间是1987年3月。文字是侯灿先生夫人吴美琳老师工整抄录的手笔,有侯灿先生的加改,这应是当时稿子从出版社退回后所作的修改。
相关手稿▼
这说明侯灿先生在当时即使明知无法出版的情况下,也依然对考古报告做着后续整理工作,力求完善。
“楼兰遗址位置图”手稿▼
这是一部迟到三十多年的考古报告,原计划应该是1988年出版。三十五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楼兰古城,也在一定时期成为许多人自驾游的目的地。与楼兰学术有关的考察节目,也不时出现。
尤其是相关织物,成为重点研究对象▼
但楼兰考古,在1980年之后,再也没有进行过。继斯文·赫定、斯坦因之后,由中国学者主持的属于科学意义的楼兰考古,迄今为止依然只有这唯一的一次。从这个角度上讲,即使时隔35年,这部报告依然是最新的楼兰考古报告。
“楼兰古遗址分布图”手稿▼
这部报告,除了对1980年的楼兰考古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整理外,还尽量综合前人研究的所有资料与成果。具体来说,本次考古调查与发掘的主要内容与收获包括:
①寻找城墙遗迹,对城址范围、城墙建筑重新测绘,重新勘定、核定了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修正了斯文·赫定与斯坦因等人的误差;
②发现了城内由西北流向东南的古水道遗迹,对城市的用水问题与结构布局有了新的认识;
③着重考察清理了城中的佛塔与房屋遗址,采集到许多细石器文化标本与魏晋时期的文物,特别是出土了60多枚汉文木简文书;
石器标本▼
④发掘了城郊的平台墓地和孤台墓地,确定墓葬的时代是两汉时期;
“平台墓地和孤台墓地平面图”手稿▼
⑤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了对于楼兰王国的史前文化时期,以及两汉时代与魏晋时期的历史认识。
综合前人已有成果▼
总而言之,《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书中对于楼兰古城的地理位置、史前时期情况、从汉到晋的历史演变、形态布局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资料,更正了既往的一些说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考古就是这样,新的成果不断涌现
(图:图虫创意)▼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作为一本“最新”的书,同时还是一本“古董书”。这是因为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依然停留在80年代,如果拿现在的视角衡量,像“时间胶囊”一样,人们依旧可以感受到当年时代所留下的种种痕迹。
参考文献:
[1]侯灿.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M]. 2022年3月第1版. 江苏南京: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 2022.
[2]倪伟. 因为“缺纸”而迟到35年的楼兰考古报告[J]. 中国新闻周刊, 2022-02-28(1033).
[3]孟宪实, 朱玉麒, 荣新江, 等.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出版座谈会[C]. //一部迟到的考古报告, 北大文研读书, 2022-03-21-14:00.
[4]孟宪实, 张莉, 张永堃, 倪伟.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背后的故事 直播分享会[C]. //文博圈, 文博圈 凤凰出版社 , 2022-04-28-19:30.
[5]袁勇,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纪要|【文研读书35】一部迟到的考古报告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出版座谈会[EB/OL]. [2022-04-01].
[6]刘彬. “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出版始末[N]. 光明日报, 2022-05-28(12).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原标题:《35年了,新疆这件事终于重见天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