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会计江湖|一路被骂却人生开挂:“华尔街之王”的成长故事
苏世民,看到这个名字,你会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实际上这是一个有着很深中国情结的美国人,英文名为Stephen A. Schwarzman,是著名的华尔街之王。
2007年,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第一笔海外投资,就投给了苏世民执掌下的黑石公司。这不仅让苏世民感到骄傲,也把黑石的声誉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2年2月25日,黑石发布年报,公司去年的总收入117亿美元,管理的总资产8809亿美元,其中收取管理费的资产总额在6500亿美元左右,业务涵盖房地产、私人股权、对冲基金、信用及保险等多项业务。苏世民作为黑石的全球主席及总裁,在2021年以个人身家347亿美元,位列美国富豪榜第19名。
看苏世民的个人传记,你会发现他似乎是在一路被骂中走向人生巅峰的。
白痴还是天才?第一份工作两极分化的评价。
1969年,从耶鲁大学社会和文化专业毕业的苏世民,通过朋友介绍进入帝杰证券工作。上班第一天,得到的任务是对一家零售公司进行年报分析。
苏世民没有学过会计,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当时的他来说,就好像读一份外文报告。看到资产负债表脚注里面谈到的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次级债、可转换次级债等内容,简直是云里雾里。据说到今天说起这家公司,他还脊背发凉,额头冒汗。
好在他还有自己熟悉的东西,于是研究“全国学生营销”这家公司的业务。因为自己刚从大学毕业,知道学生的生活习惯,而公司的业务就是向大学生出售各种各样的产品,比如会销售一种人寿保险产品,但苏世民说没有见过身边二十几岁的人买;公司还针对大学生宿舍开展冰箱租赁业务,问题是学生不会爱惜租来的东西,一个本科生会在两年内就能把冰箱用报废,但公司会计上的计账,却是把冰箱的使用寿命定在六年。
以一台冰箱600美元算,如果使用两年,不考虑残值的情况下,成本就是一年300美元;使用六年,成本则为100美元,相差三倍。换句话说,公司在账上记录的成本少于实际情况,相应的利润就多出来了。
苏世民还亲自到这家公司去调研,结果发现高管居然不知道隔壁办公室的人叫什么名字。面对这样的公司,几乎不用怎么深度分析,他就得出“即将破产”的结论。于是整理思路,如实撰写并提交了分析意见。
当时他不知道,帝杰证券在为这家公司提供定向增发的服务。几年后,这家公司真的破产了,提供服务的帝杰证券也因“明知客户经营不佳,依然承销定增项目”而遭到诉讼。
法庭上,律师以苏世民的分析意见加以质询,公司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份“专业”意见?代表说,这家伙是一个对业务一窍不通的白痴,所以没有采纳;但原告却将他刻画为天才专家,几年前就看到了其他高薪“专业”人士忽略的问题。
第二份工作进了雷曼,仍然一度被骂得抬不起头。
知道自己专业水平不够,苏世民后来又读了哈佛商学院的MBA,按他的话说,从公司财务的基础知识到会计、运营和管理,他开始刻苦学习补短板。
毕业后的1972年,苏世民进入雷曼兄弟工作。干的第一件事,还是财务分析。
这是一位老牌合伙人安排的,旨在对一家航空公司座椅制造商展开分析。3年前,飞机座椅市场达到顶峰时,该公司被高价出售,但此后飞机销量开始下降,公司价值暴跌,合伙人要求苏世民弄清楚之前支付的价格是否合理。
经过商学院熏陶的苏世民,已经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他在没有计算机和相关数据库的情况下,废寝忘食地呆在地下档案室,人工翻阅报纸,最后写了一篇数据翔实、结构完整、结论清晰的长达68页的报告,心中的得意之情简直难以言表,等着被合伙人表扬。
结果几个小时后接到了合伙人的电话,第56页上有一个排印错误!言下之意,这么专业的分析师,居然犯这种低级错误。而此后,该合伙人再也没有因这个项目联系过苏世民。
与另外一位合伙人的合作也不顺利。当时,苏世民和一位刚成为合伙人的A去考察一家食品加工公司,关于财务细节方面的材料是苏世民准备的,A则要进行演示。飞机上,A发现基础资料有错,因为从一开始就搞错了一个数据,这让后面的计算结果有一半左右都有问题,于是要求苏世民把算错的部分拿掉。
如果说上次一个标点符号是一个排印小错,这次是整个交易建议书都有问题,苏世民的羞愧可想而知。到了客户那里,A开始演讲:“如分析所示……我认为我们有一个统计错误”,他最后几乎扑在桌子上,把对面客户董事会成员面前摆的推介资料收回来,“即使不看数据,我也可以给诸位做介绍…….”。
原来因为犯错,苏世民吓得六神无主,在飞机上撕掉的不是错误的书页,而是把正确的撕掉了。换句话说,发给客户董事会成员的资料,包含的全部是错误的数据。
A估计差点气晕过去,回来的一路上都不愿意理苏世民。直到飞机起飞前,他来了一句:你要是再敢给我捅娄子,我就当场开了你。
自己创业,被投资人骂哭。
1985年,苏世民和自己在雷曼工作时的老同事联合创立了黑石,此后每年以大约50%的速度快速增长,但苏世民个人却出现了一生“最羞愧”的时刻。
B公司主营钢铁加工业务,也就是采购原钢进行加工,将制成品再销售给汽车、卡车及飞机制造商等。合伙人X看好这家公司,因为此前做过几笔B公司的交易,可以说了解这家公司,而且B的高管也认识他。现在公司准备出售,黑石有机会展开独家调研,看是否适合收购。
独家调研,公司的盈利很不错,价格也比较合理,再加上合伙人的强力推荐,苏世民认为可以考虑。在正式出价前,另一位合伙人大卫来到办公室,对该交易表示异议。理由是B公司的全部利润来自钢材价格的上涨,这显然不可持续,一旦价格逆转,公司最终会破产,黑石按计划进行杠杆收购,也会破产。
怎么选择?X有理有据,跟B公司合作多年,了解内部情况,能回答所有问题;大卫论据虽然有力,但是外部人士,取得信息的水平和质量不如X,再说黑石以前的交易取得了很大成功。在这些前提下,苏世民选择X的方案,完成了交易。
几个月后,钢材价格急转直下,B公司的大量原材料库存价值低于采购价,而且每天还在下跌。如大卫所料,B公司土崩瓦解,黑石这笔交易亏大了。
当时一家基金投资人的首席投资官打电话,要见苏世民,然后就是劈头盖脸的训斥,你是能力问题,还是脑子不好使?我怎么能把钱交给你这种低能儿?
苏世民都被骂懵了。从小到大,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这么骂过他,但能怎么办?把人家的本金亏了,是因为分析存在缺陷,而最终拍板的是苏世民,也只能任由责骂了,能做的就是强忍泪水,还要赔不是:我知道了,以后努力改进。
这就是苏世民的部分成长故事,几乎一路被骂,最后人生开挂,成为闻名世界的“华尔街之王”。
自己被骂了,不是反感,更没有反驳。
而是,首先是看看人家骂得对不对,自己有没有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为不会财务分析,被骂白痴,报告不被采纳;读了商学院,分析专业了,结果报告仍然有瑕疵,从排印小错,到推介书大错,被合伙人骂得抬不起头来;终于自己当老板了,可以拍板了,结果单笔投资失误,公司交易亏钱又被基金投资人骂,但毕竟是自己犯错了,认错要立正,挨打要站稳。
其次还要知耻而后勇。不会财务分析,又想在华尔街混,那就好好学习进修,读个哈佛商学院;报告不完美,那就循规蹈矩,精益求精,逐步完善;投资失败,那就检讨决策中有什么问题,是程序、细节还是决策机制,如何改进以避免重蹈覆辙?
苏世民无疑是成功的,从一个财务小白,成长为一代华尔街巨鳄,无论是个人财富,还是社会声望都让人惊羡,更不要说在连接中国和世界方面的贡献。但即便是这样的牛人,职业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的;为人所津津乐道、他也聊以自嘲的,恰恰是一些糗事。
成功固然令人羡慕,失败却是最好的老师。不掩饰自己的失败,还要开诚布公地讨论,分析根源,改善决策,避免类似错误,这是苏世民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本文为澎湃商学院独家专栏“会计江湖”系列之二十五,作者袁敏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会计学博士,研究方向:内部控制、资信评级等,出版有《资信评级的功能检验与质量控制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案例》等著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