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哈萨克斯坦今日修宪公投,托卡耶夫能否破局?
6月5日,哈萨克斯坦迎来修宪公投,方案涉及原宪法中33项条款,约占原宪法三分之一的内容,其修改内容涉及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最高权力分配、地方自治制度等多个方面。5月7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关于修宪公投的视频讲话中强调宪法改革是“政治现代化”,目的在于全面改造整个国家模式,“建设新的哈萨克斯坦。”
“一月事件”冲击下的政治改革
此次修宪公投,可以看作是哈萨克斯坦政界对“一月事件”的后续重要回应。哈萨克斯坦“一月事件”爆发的核心原因在于哈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不平衡、社会公平问题,以及政府长期对社会民粹主义思潮的默许与纵容激化的社会矛盾。
“一月事件”参与者中虽然有一部分持有政治理念的“异见人士”,但参与者还是以长期以来对经济、生活现状有着较多不满的普通群众为主。在事件中,示威群众攻占阿拉木图市政厅后只是将其焚毁而没有将其保留并发表政治宣言,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月事件”本身并不具有太多“颜色革命”色彩。事态发展过程中由哈首任总统亲属掌握的安全部门对恶性示威活动采取了纵容态度,虽然哈萨克斯坦底层群众存在较为普遍的不满,但托卡耶夫的权力主要是受到来自内部的挑战。
“一月事件”对哈萨克斯坦政治影响深远,开启了一个新纪元:一者哈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哈萨克斯坦政治影响彻底终结,托卡耶夫有了更多施展自己政治才能的空间;二者该事件也极大促进了哈萨克斯坦更为全面的政治改革的来临,当前托卡耶夫已不只是要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使公众重新树立对政府的信心,同时更要转变国家治理思路来适应新的挑战。与纳扎尔巴耶夫执政晚期以及托卡耶夫执政早期相比,现阶段的改革更为深入。
新宪法中的政治改革蓝图
“改革”是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政治界频繁提及的一个热词。早在2015年大选结束后,纳扎尔巴耶夫便在独联体国家政府首脑会议上宣布了他的改革口号。从2017年起,纳扎尔巴耶夫便围绕着最高权力交接后的政治布局进行了一系列机构改革调整,包括扩大议会人事权力、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等机构。2019年,托卡耶夫继任后,对纳扎尔巴耶夫的政治改革路线进行了一些修补,包括精简公务员编制、打击腐败、扩大乡村领导直选等方面。
“一月事件”无疑极大刺激了托卡耶夫推进其政治改革的日程。事件稍稍平息,托卡耶夫1月10日就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特别会议上的讲话中宣布了“将向议会提交关于政府改组的提案,并为解决社会经济领域的尖锐矛盾制定具体方案”。次日托卡耶夫在议会下院发表“‘悲惨一月’的教训:社会的团结是独立的保证”讲话,该讲话较为清晰地提出其改革设想,包括:调整全国公检法系统及安全机关、改革经济体系加大社会福利、改革政党制度以及选举制度等方面。
3月16日,托卡耶夫在国情咨文中更加清晰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四点框架”,可视作未来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包括:改革超级总统制、加强议会权力、降低政党注册及参政门槛、调整地方行政区划四个方面。上述四点框架基本构成了此次宪法公投的主要方面,即:加强议会权力、各级议会选举及地方自治团体选举引入“混合选举制”、增加地方政府的主体性、各级行政机关实现“党政分离”原则。
当前,新宪法中关于政党制度等内容已经率先得到了实施。3月1日,托卡耶夫在“祖国之光”党第二十二届特别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宣布,将原执政党“祖国之光”党改组为“阿玛纳特党”,并将其定义为“中间路线政党”。4月27日,托卡耶夫宣布辞去该党主席职务并退出该党。
公投、改革重点在于破局
从哈萨克斯坦政治史来看,“公投”本身就是政治精英巩固其权力的一项重要工具。1995年春,纳扎尔巴耶夫同当时代行国会职权的“最高会议”关系恶化,遂于当年4月29日举行“总统任期延长至2000年”公投,8月30日再次举行第二次公投,全民表决是否修改宪法,当年通过的新宪法正式确立了“总统制”,完全颠覆了1993年版宪法中所确立的“议会制”政治原则。
2019年3月,托卡耶夫接任纳扎尔巴耶夫成为代理总统,他巩固权力采取了与公投类似的手段——于当年6月提前举行总统大选。在修宪公投进程中,托卡耶夫反复强调新宪法旨在建立“第二共和国”以及“新哈萨克斯坦”,其隐含之意便在于从“一月事件”到新宪法确立乃是“纳扎尔巴耶夫时代”与“托卡耶夫时代”的重要分水岭。
在托卡耶夫的改革蓝图中带有一定的“西方化”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哈萨克斯坦将转向“西方化”道路,议会选举改革与政党注册门槛降低在短期内并不会动摇“阿玛纳特党”的议会多数党地位,从国家到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实行“党政分离”则借鉴了其邻国吉尔吉斯斯坦的经验。
201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的政治改革中,都具有一定的由总统制向议会制转型的色彩,但其实质都并没有削弱政治首脑的地位。托卡耶夫仍然在根据本国国情努力探索一条“哈萨克斯坦特色道路”。“一月事件”以来,托卡耶夫的讲话中依然肯定纳扎尔巴耶夫的历史功绩,同时在对外政策方面也强调“欧亚安全的不可分割性”,可见新的政治改革征程并不意味着要完全颠覆纳扎尔巴耶夫的路线。
(李书齐,北京大学民族社会学博士研究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