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自体细胞培养的3D打印耳朵,成功完成移植

2022-06-04 11: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陈根

从世界上第一台商用3D打印机诞生到现在已经30多年,随着技术的进步,3D打印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近年来,这种先进的技术逐渐渗透到医学领域。目前,3D打印已覆盖手术模型预演、骨科植入物、手术导航、医疗康复器具等多个场景,并在器官打印领域也获得发展。

此前,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他们的悬浮水凝胶的自由形式可逆嵌入(FRESH)技术,创建了第一个全尺寸3D生物打印人体心脏数字模型。这种新颖的增材制造方法不仅允许创建复杂的器官特征,还允许拥有器官功能特性。无疑,这大大激励了人们对3D打印器官的探索。

近日,再生医学植入物科技公司3DBio Therapeutics宣布,其成功将一个由人类细胞制成的3D打印耳朵,移植到一名天生患有罕见耳畸形的妇女身上。这次移植标志着3D打印组织工程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小耳症是耳畸形的一种,每年美国约有1500名患有小耳症的婴儿出生,这是一种一侧或双侧耳朵发育不全或完全缺失的疾病。通常治疗中,小耳症患者的耳朵由肋骨移植或合成材料制成。但该研究中,研究人员从患者耳朵上取下活体组织,提取软骨细胞,然后,把这些细胞培育出来并3D打印成患者耳朵的形状。

与3D技术打印内脏器官不同,打印耳朵明显来得更简单,而且与肝脏相比,耳朵并不是维持人生命的必须,因此在人体实验中成功率更高。此外,由于耳朵由患者自己的细胞制成,出现排异反应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虽然3D打印器官技术不仅能解决器官供给问题,也能降低排异反应,但是目前3D打印设备及医疗产品的成本高昂,不仅普通患者无法承担,即便是多数医疗机构也难以承受。此外,对于某些组织结构微小、难度大的手术,如何通过3D打印实现手术的精准化及标准化,也是亟需突破的问题。

无论如何,3D打印器官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一旦突破材料、成本、精确度等难题之后,相信3D打印医疗市场会获得突破性进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