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漂流
所属系列/疫情中的图画心理:严文华团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撰文/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周末
运营/王云汐
在严文华老师的带领下,疫情中我们做了一系列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活动,借着绘画、音乐、照片等方式零碎记录着60多天“奇幻”的漂流。这场没有根的漂流,随着疫情变化更换着方向,漂向了未知,也让我看见了漂流中的自己。
摸索·in My Place(主题“我的春天”、“礼物”,封控近10天)
我并不擅长文字的表达,也体验到文字因各种原因受到的限制,但好在还有其他方式。倘若你在这里遇到了漂流中的我,也欢迎你跟着我的图画,进入我的漂流体验里。
因一些意外,我开始了一段漂流,画下有限视野中“emo的春天”。从画面左到右来看,左侧是自由流动的曲线,是我未进入封控观察点时自由自在的状态。而画面的主体则是借窗看到观察点外的世界,一排排建筑物挡住了前方的视线,以及有幸见证从上芽、花开、花落的树。此时的我并没有其他人那么丰富的媒材,但还好有两张来之不易的白纸和1支彩色圆珠笔,帮助我进行一定程度的表达。窗户是彩色的,对应了不同时期内心的活动:浓烈的黑色代表开始的状态,在一个昏暗的夜晚,带着几分焦虑来到陌生的观察点;红色是处于应激状态,在这里慢慢摸清规则,适应生活节奏;两天后的情绪则是一抹平静的绿色,也在平静中找到了生活的平衡点;淡淡的黑色则表示逐渐步入忙碌的生活正轨;蓝色则象征着不断增加的确诊量...... 窗户的下方则是一些记不清使用过多少数量的口罩,可能这是我在无奈中能尽力确保自己安全的重要步骤,要认真且仔细地佩戴好口罩。最后,在画面右侧是穿防护服的一群人,有没日没夜检测的医护人员,为我们辛苦奔波的校医,还有勤勤恳恳去前线工作的同学等等,无形之中他们的存在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安全感。
图1 emo的春天
在“礼物”主题下,我画了“呼吸”的状态,取名为“自由地流动”。呼吸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在疫情中戴口罩的人们自在呼吸显得有些奢侈。一呼一吸的周围是流动的空气,还有我闭眼随心所欲所画下的点。呼吸也是正念练习中颇为重要的部分,通过觉察呼吸的感受可以增进当下的觉察,接纳各种情绪的到来。因此,我也希望把这份礼物送给所有人,愿大家都能自由地呼吸,享受当前的生活,好好地自我关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图2 自由地流动
安顿?·Cry Cry Cry(主题“安顿”,封控近20天)
上海的疫情愈加严重,漂流的走向“扑朔迷离”,早晨数着救护车开过的次数,夜晚看着窗外透进的光,凌晨3点听着此起彼伏的鸟声,希望找到一套适用的“生存法则”......
图3 夜里的光
喜欢衣服包裹的感觉,温暖而有力,这是物理上感受到的安顿,但心理并没有实感。
所有的
堵在喉咙里
浮上来
又被按下去
图4 安顿?
扎营·Sitting Here in Silence(主题“疫情中的我”,封控近40天)
微弱的光源下映着椅子的残影,椅子背对着,似乎也是我在这段期间自省的过程。看到了人性的暗面,也看到了令人失望的现象,还发现疫情下自己脆弱、自我怀疑的一面。我积极地向外寻找资源,但似乎都没有什么收获,最终大多事情都以“没有什么感觉”收尾。而那些发出的信号,也不会收到回应,可能这对于部分非封控状态下且生活舒适的人来说,很难理解和感同身受,也逐渐不想向外表达了,开始更在意和自己对话的过程。而处于明亮光线下的椅子,正对着,像是一把咨询室的椅子,以一个抱持、开放的状态,迎接一些部分的到来。即使空间是有限的,但我也在此期间尝试了一些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我关怀的事,找回了一点“自我”。
图5 Sitting in Silence on My Own
游离·Space Oddity(主题“情绪容器”,封控近60天)
释放情绪的出口被堵着,大量的情绪堆积在一起,其中有太多复杂的感受,甚至也不易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
图6 游离
整体而言,画面背景可大致分为两部分,左下角由橙、绿浑浊而成,色调沉重,代表被污染的环境,已然不是一个安全的栖息地。另一部分是黄绿蓝所构成的,色调明亮,是美好的新落脚点。左上角画的是一个有坚硬防护、可自由穿行的飞行器。飞行器远离了地球,麻木地游离在宇宙中,停留在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在合适的时候重返家园。它想有一个自在而宁静的空间,带着“space oddity”的声音,远离嘈杂,远离人群。
驾驶舱内下着零星的小雨,雨是蓝色、冰冷的,也是悲伤的。疫情似乎把人从高处推下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底,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间来回挣扎。当下的欲望已经很容易满足,是吃饱一顿饭,是洗上一次热水澡……看似是快乐的,但好像走向了另一种“麻木”。
舱内还容纳了其他的情绪。红色象征着生命,以愤怒为核心,也混杂了不满。在疫情期间个人边界被反复、得寸进尺般地破坏,做过尝试但并没有得到太多改善,还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忍受多方矛盾的涌现。下方的感叹号则是铺天盖地的讯息。将红色覆盖着的是灰色,代表了无助,疫情之下有太多的无可奈何,一部分是自己体验到孤立无援的感受,没有被理解却还需要承受无端的指责,另一部分是在此期间从四面不断传来的各种声音。散落在周围的紫色代表了焦虑与不安,是未曾停止的异常,是被不断搅动的生活,也是很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底部红颜六色的线条则代表了不同群体的手,象征着感恩和温暖。在这场防疫中,医护人员、基层组织、志愿者们、物流保障者等等,穿梭在人群里,走在第一线。而上海也接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热心支援。
当我写到这儿时,我发现似乎疫情让我体验到更多负面的、更少的正向部分。可能是源于我过早地卷入再次严峻的疫情,在“风暴中心”待了太久,逃出漩涡又被吸入。所以此时我想以一种游离的方式,和疫情保持一点距离。游离也是一种漂泊感,在这段期间我未曾归属于哪里,只有我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才是舒适的。继续游离罢,等愿意时再让思绪温柔而坚定的回来......
结语
已经“漂”了60多天,大抵也会是我2022年特别的回忆,我并不知道还会漂多久,但我相信终将会有安稳回归大地的那一天。
用心灵的语言表达自己
点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严文华
这位作画者有着非常特殊的经历:早在上海封控之前,就作为高筛人员进入了封控观察点。而当她隔离结束的时候,又遇到了上海整体的静默期,回到宿舍的历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这些图画、装置作品和文字更像是她的心路历程“日记”。每一个作品都对应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作画者的经历非常独特,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但透过她的作品似乎离她的感受靠得更近了一些。
一方面是充满了不确定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要是她必须在有限时间里面完成的毕业论文,她的内在经历着巨大的煎熬和压力。我在她的作品当中看到了非常多的迷茫、艰难、不确定,但我同时也看到了她努力在做安顿心身的事情:作画者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观察着窗外,树的发芽和花开花落。在我们做线上活动的时候,尽管她能够用的媒材非常少,但她仍然参与到我们的活动当中,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不论她的状况如何,她始终有可贵的感恩情绪,在从最初隔离点中对“没日没夜检测的医护人员,辛苦奔波的校医,勤勤恳恳去前线工作的同学”,一直到最后一幅画当中对“医护人员、基层组织、志愿者们、物流保障者”的感谢。
不论她处于怎样的情境中,始终没有忘记作为心理学人的本色:她由呼吸联想到正念、自我关照。在被转运到一个陌生环境时,她用一张椅子来代表了咨询室的椅子,借这样的线索,用咨询师的角色提醒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抱持和开放,从而让自己有恢复了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即使在隔离期间,她也坚持做和心理咨询有关的事情。这些事情帮助她建立和世界的联系。
最能体现心理学人色彩的,是作画者力图理解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想把所有的情绪进行梳理,想要厘清、容纳和消化它们,这需要她自己成为容器。尽管画最后一幅画的时候,作画者仍然没有很稳定地安顿下来,但是她已经建造了一个飞行器,象征着她拥有了自己情绪容器,虽然环境并不理想,但她拥有心理上的自由度。整体的图画颜色上鲜艳多彩,代表了作画内在更丰富和积极的感受。
在她仍然身处其中时,她已在反思回顾,试图理解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这需要清明和勇气。作画者拥有这种清醒和勇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