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汉服文化的流行与论争:当传统服饰走入当代生活

王玉玊(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2-06-04 11:12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一、汉服文化溯源:从小众到流行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穿着汉服走上街头,交窬裙、百迭裙、马面裙……这些曾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朝代中被广泛使用的服装形制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成为中国互联网青少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人们会将汉服亚文化的起源追溯到2003年。这一年的11月22日,河南郑州一位名叫王乐天的电力工人,身穿汉服走入市中心商业街。这一事件被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由此,王乐天成为了见诸报端的第一位身穿汉服出现在公共场合的现代中国人。王乐天是通过汉网论坛(www.hanchc.com)接触到汉服文化的,在2003年前后,正是以汉网等网络论坛为中心,最初的汉服爱好者们聚集起来,汉服圈渐成规模。与此同时,一些线下的地缘汉服文化社群开始建设起来,成立于2005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文渊社是全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汉服社团之一。

汉服装扮

到了2011年左右,由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青少年网络亚文化快速发展起来,随着Lolita服饰文化圈与jk制服服饰文化圈的相继兴起,以及cosplay文化社群的发展,汉服亚文化在形形色色的服饰亚文化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拥有了与Lolita圈和jk制服圈相似的社群结构形式,同时迅速扩大商业化规模。汉服爱好者在文化领域确立自身审美偏好的同时也在经济领域彰显出强大的购买力, 2020年,我国汉服爱好者达到516.3万人、汉服市场规模达到63.6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0%,2021年市场规模接近10亿元。尽管以汉网论坛为中心的、具有一定文化与政治诉求的汉服爱好者群体依旧存在,但更具有“泛二次元”特征的,与jk制服圈、Lolita圈并称“服饰三坑”的汉服圈才是今日汉服亚文化的主流形态。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论坛时代渐渐落下帷幕,互称为“同袍”或者“狍子/袍子”的汉服爱好者们往往聚集于QQ、微博、b站、抖音等社交软件和内容平台,分享汉服上新及二手买卖信息,交流关于汉服形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以b站、微博为代表的内容平台涌现出一批汉服亚文化的优秀up主和博主,成为青少年接触、了解汉服文化的重要网络空间;而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则为汉服爱好者的深度交流提供的场域。特别是偏重于虚拟世界同好社交的QQ,能够通过趣缘标签搜索的方式使具有相同爱好的陌生人聚集起来,组成各式各样的汉服社团,展开线上、线下的同袍交流活动;手机app汉服荟、QQ小程序汉服文化传播等资讯平台则服务于汉服资讯的汇总、发布,在汉服社群生态中起到辅助作用。

除了汉服的卖家与买家外,汉服亚文化圈中还有能够自己动手为自己设计、制作汉服,分享汉服制作技巧的汉服手作娘,穿着汉服拍摄照片与视频、进行汉服做工与穿着体验测评的汉服种草娘,收集、汇总、科普汉服形制相关研究成果的科普博主/up主,汉服摄影师,制作汉服配饰的簪娘等等不同角色身份的汉服爱好者,他们汇聚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亚文化圈层。

《唐宫夜宴》

到了2018年前后,汉服亚文化开始破圈,进入了主流文化的视野。共青团中央牵头举办的“中华华服日”等活动都让汉服圈外人开始关注汉服之中蕴含的审美风尚与传统服饰文化内涵,搭乘国风文化、国潮文化兴起的东风,汉服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河南卫视元宵晚会《唐宫夜宴》中身着唐代齐胸衫裙的女舞蹈演员们如同从壁画中走下来的唐朝女子,赢得了全国观众的认可与喜爱。《唐宫夜宴》的造型没有沿用中国古装、仙侠剧中的服饰风格,而是主打“复原”,明显受到了汉服文化中使用传统配色、传统纹样的“复原风”审美的影响。在2021年两会期间,甚至有全国人大代表提案设立国家“汉服日”,尽管这一提案本身引起了一定争议,但确实证明了汉服文化本身在主流层面受到的关注。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汉服还往往被视为“奇装异服”,不少资深汉服爱好者都曾在自述中提及当时的自己是如何鼓足勇气穿着汉服出门,又如何一脸尴尬地被路人询问“你穿的是和服/韩服/cos吗?”到了今天,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穿着汉服出门已经不再新鲜,特别是对于00后青少年群体而言,穿着汉服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

汉服文化的诞生与流行,都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密不可分。2005年前后恰好是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三国演义》、《明朝那些事儿》开始连载的时间,国学热与传统文化热兴起,而此时也正是汉服文化发轫、汉服社团相继建立之时。传统文化热的持续升温,滋养了包括汉服亚文化、古风音乐在内的一批古风亚文化的发展。到了2019年,据QQ平台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九成年轻人表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八成年轻人通过网络了解传统文化,仅在QQ这一个社交平台,古风相关的群聊就多达数十万个。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兴趣,刺激了对于传统审美风尚的再发掘,而集合了形制、色彩、纹样等视觉元素的汉服无疑是这种审美风尚再发掘的重要现场与集中展示。

二、汉服在当代:回溯传统、融入当下

汉服亚文化既是对传统服饰文化、民族审美的再发现,也是在全球流行文化的交互影响下形成的新时代服饰亚文化,兼具传统美与当下性,立足于本土又保持着面向全球文化的开放性。

在当前的汉服亚文化圈中,居于中心的是相对小众而精英的“形制党”,他们掌握着圈子中的话语权,并通过对于“汉服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的回答,持续为圈子提供文化上的合法性。居于外围的则是更大多数的不太关心形制,只是购买、穿着汉服,支撑着汉服商业化道路的“秀衣党”。在“形制党”与“秀衣党”的持续论争中,“汉服”这一概念、它的内涵与外延被建构起来。

汉服服饰

“汉服”毫无疑问是一个当代概念,在最近的二十余年间才产生、发展起来。按照汉服圈的一般定义,汉服指的是先秦至明代华夏民族穿着的服装。但仅凭这个定义,却很难判定一件衣服是否属于汉服,在包括“仙汉之争”“汉服改良与汉元素之争”等在内的一系列汉服圈内论争中,一套相对明确的汉服判别体系被确定下来。

早期汉服往往受到国产古装电视剧,特别是武侠、仙侠剧的影响,由此出现的一批以交领、齐腰、大袖为主要特征的早期汉服,通称为“魏晋风”。这一时期的汉服圈还没有明确的形制意识,制作汉服往往追求意境与形似,而不在意服饰的结构形制。到了2017年前后,“形制”才真正成为汉服圈中的一个关键词,“形制党”大量搜集、整理了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出土文物材料、研究论文与专著,总结出历朝历代华夏民族常见服饰的结构特征,也即汉服的形制。由于壁画、陶俑等文物只能提供服饰的外形特征,无法提供服饰的结构特征,所以最严格的汉服形制只以服饰文物为准,所以在汉服店铺中常常可以看到“仿黄昇墓宋抹”“马王堆直裾/曲裾”“长干寺褙子”“仿孔府花鸟裙”等字样,即是按照文物的结构、数据制作的汉服商品。相对的,在理论上可能存在但缺乏足够文物支持的形制则被称为“存疑形制”,而完全不可能在中国古代出现的一些服饰结构就被驱逐出汉服的行列,通称为“汉元素”。按照“形制党”的严格标准,则2003年王乐天穿着的曲裾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曲裾等文物在结构上并不一致,应该属于“汉元素”,而这种在今天被戏称为“螺丝钉”的“汉元素”曲裾也曾在2015年前后流行一时。另一段关于汉服形制的著名公案是所谓“两片式襦裙”。许多唐代壁画中身着齐胸裙的女子像,会在腋下裙头处露出一部分里层衣物,故而曾有一些商家按照日本行灯袴的结构制作看起来更符合壁画中服饰特征的“两片式襦裙”,但根据目前汉服圈中的主流结论,从现有资料来看,中国古代从未出现过行灯袴式的两片裙结构,由于服饰的演化是渐进的,所以在唐代几乎不可能凭空出现这种“两片式襦裙”,随后又彻底消失,所以“两片式襦裙”不属于汉服。

穿汉服赏花的女孩

基于对大量文献材料的整理,汉服圈逐渐形成了一套关于各个朝代的主导汉服形制和穿着方法的知识,比如提起晋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大抵是有腰襕的上襦和交窬裙,提起唐制往往会想起齐胸的衫裙,提起宋制会想到百迭裙或三裥裙,明制的代表则是立领衫与马面裙等等。基于此,汉服圈总结出了历朝历代汉服共享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平面剪裁、采用一片式下裙、没有套头衫、不破肩、交领右祍、放量较大通袖较长等等。

当然,并非所有汉服圈里人都认同“形制党”对于汉服的规定,关于汉服改良的限度的争论始终存在。这种争论有效刺激了汉服与时装的融合,使汉服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可能。

“形制党”坚持汉服改良要以形制正确为底线,在此基础上启用时装面料与纹样,缩短裙长,增加口袋、拉链、暗扣等辅料,制作方便日常穿着的汉服。特别是明制汉服,本身立领有扣的设计就更接近于时装,着意进行日常化设计之后几乎可以毫无违和感地融入各种现代生活场景——无论是出门购物还是上班通勤。而并不在意形制的国风商家,则将汉服中的常见元素,比如交领、子母扣、琵琶袖、云肩等融入时装设计,带来了“汉元素”服饰设计的繁荣,区别于以清代服饰为底本的旗袍与唐装时尚,以及借鉴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民族风服饰时尚。

凸显时尚感与便利性的日常感汉服设计,主打复原传统汉服风格纹样的复原风汉服,与jk制服、lolita等其他小众服饰文化有更多相互借鉴的“二次元”装饰风格汉服,多样化的风格与使用场景呈现出汉服亚文化圈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汉服文化还积极与国潮、国创相互联动,比如著名汉服店铺十三余与《王者荣耀》联名的多款汉服、“汉元素”,如“瑶遇见鹿神”等,就长期位居汉服销量榜高位。

回溯传统、融入当下,汉服亚文化始终在这样两条目标的张力之下向前发展。霍布斯鲍姆在《传统的发明》中提出,我们津津乐道的绝大多数古老的传统,实际上都是相当晚近的发明,传统并非自古流传下来的陈迹,而是当代人的活生生的创造。汉服圈对于“汉服”这一概念的创造,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再发现,也无疑不是简单的“复古”,即使是“复原风”汉服,依旧呈现出当代审美、当代需求对于古代文化的重塑。

三、汉服亚文化:服饰、社交与生活

据《腾讯00后兴趣报告》,JK制服、汉服和Lolita占据“00后”话题热度前三。汉服不仅是服饰,更是当代青少年的一种文化与生活方式。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服饰亚文化,汉服圈的社交文化活动往往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展开。与b站、微博等往往以kol为中心的、偏重于单向度的展示与评论的中心化、层级化社交不同,即时通信工具为汉服同袍提供了更加去中心化的交流方式,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平等的汉服文化展示者、汉服生活分享者。因汉服而结缘的陌生人也会在汉服相关的QQ群中分享日常生活趣事,从眼熟到扩列,再到成为真正的好朋友。最常见的汉服QQ群有两类,一类是汉服商家建立的QQ群,核心功能是发布商家上新、预约、尾款信息,同时为买家提供交流平台;另一类是地域、高校汉服社团QQ群,这类QQ群更紧密地联系着线下汉服社交活动。同城、同校的汉服同袍可以通过QQ群组织汉服雅集等活动。

“雅集”一词来自于古代,在今天汉服圈中的含义非常灵活,汉服同袍在一起抚琴读诗、郊游踏青,或者办个汉服知识小讲座,都可以算作“雅集”,简而言之,小规模的汉服同好聚会皆可称为“雅集”。更大型的汉服活动则往往具有商业性质,其基本模式借鉴自漫展,比如已经形成品牌的“西塘汉服文化周”于每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在浙江西塘古镇举办,活动包括汉服集市、汉服表演、汉服发展论坛等等。大多数漫展也都接受汉服相关展位申请,穿着汉服逛漫展已经成为了汉服娘们的常规活动。2021年浙江杭州的第17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一位77岁的奶奶身着汉服惊艳亮相登上了微博热搜,现身说法地证明了热爱无关年龄。

2022年4月3日 ,北京第二届花朝汉服文化节在世界花卉大观园举办,众多汉服爱好者在这里演出。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汉服文化也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就业选择,不少“90后”“00后”们从汉服爱好者变为汉服设计师、汉服店铺掌柜、汉服摄影师等等,在汉服产业链上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比如舞蹈专业出身的汉服设计师千千,为了穿上自己设计的汉服,从16岁开始研究汉服形制、自学设计,在大一时就通过设计汉服实现了经济独立。汉服行业的从业者往往以网络为阵地,在网络空间中积累人脉,在汉服亚文化的网络社群中发现商机。千千除了在网络上搜集汉服资料,也会在QQ上加入一些画师群、汉服设计制作群,与同袍互相交流和学习,并在大型的汉服交流群中发布自己的设计作品,渐渐积累人气与客源。

无论是将汉服当做职业还是爱好,汉服文化已经深入了当代青少年的文化、社交与生活,成为他们自我表达、创造生活仪式感、寻找同好的重要方式,成为他们感受传统之美、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身穿汉服走在街头,与对面走来的陌生同袍颔首微笑,擦身而过便是穿越千年的浪漫。

    责任编辑:朱凡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