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长三角议事厅|这一次,北上广输给浙江县城
最近联合国在浙江一座县城设立直属机构。
5月20日,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浙江德清县挂牌。
这个“中心”意在通过搭建平台,提升地理信息数据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促进全球知识协作和应用合作,携手应对自然资源公共卫生安全、重大突发灾害等全球性挑战。
并且,这是联合国在华设立的首个直属专门机构,落地德清引起了业内轰动。
“中心”落地五天后,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紧接在德清成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交流工委会”),作为桥梁对接全球地信领域的国际组织(比如此次联合国设立的“中心”)与国内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
国际为何如此关注地理信息产业、德清凭什么率北上广深及新一线城市之先,受到联合国青睐?
藏在新兴产业身后的地信技术
在距离杭宁高速入口4.5公里的地方,坐落着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拥有中科院微波特性测量实验室等科创载体及430余家地理信息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达200亿元,税收16亿元,是中国地理信息企业集聚度最高、产业结构最丰富的区域。
地理信息产业听起来有些小众,它究竟是做什么、有多重要?
简单来说,地理信息分为获取、处理和应用,对应的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在信息获取端涉及的产业包括了各类装备制造和测绘技术,除了传统的各类测量仪器、地图数据采集设备,还涉及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等。
比如国内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在德清也有布局。2018年,由长光卫星研发的“德清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也是中国首颗以县域命名的遥感卫星。
硬件技术搞定后,就需要对遥感数据、卫星导航定位数据进行处理和集成,形成地理信息软件及系统服务。上述“德清一号”就正在为测绘、交通、水利、环保、农业、统计等多个行业提供遥感服务。
此后,产业下游可根据现有的地理信息数据,开发更为个性化的应用。最为常见地图导航,现在技术已升级为多层次的室内导航,还有近年火热的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物联网,以及时下起风的元宇宙等等,应用非常广泛。
说到底,无论无人驾驶还是物联网,其涉及的汽车和设备都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时空数据的跟踪和分析就需要地理信息技术出手。一句业内俗话是“人类活动80%的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
“北斗系统不仅要在‘天上’发挥作用,地面上也要开发衍生出更多应用,造福于民。”这正是“北斗之父”孙家栋院士对北斗应用的期望。
这些年,诸多互联网大厂在布局泛地理信息产业。比如今年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公司经营范围新增了地理遥感信息服务、测绘服务,引发京东进军地理信息产业的讨论。实际上近年京东智能城市研究院的核心竞争技术——城市时空数据引擎就属于地理信息技术。
进军地理信息技术的还有阿里云、腾讯、华为、百度、滴滴、顺丰等一系列“大厂”,途径包括了自主研发、与相关公司战略合作、注资相关公司等等。
地理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新业态新产品。近年国内地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20年总产值已达6890亿元。实际上,时空信息数据已成为一种公共产品,一种“新基建”。在各地竞逐的许多新兴产业中,地理信息技术都是背后的功臣。浙江早早开始抢滩布局,德清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基于此。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 图片来源:德清发布
2012年,浙江发布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比2014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还早了两年。
上述浙江《意见》指出“地理信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市场前景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并宣布了税收激励、融资扶持等系列政策。同年(2012年),浙江还在一份文件中强调产业转型、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都需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作为基础,鼓励促进相关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可见,浙江整体对于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等命题认识较深、行动也较早,如今浙江在这些领域也已是佼佼者。
值得注意的是,此后2014年、2017年浙江仍在发布地理信息产业政策,2016年还发布了专项规划《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的支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至今,基于广泛的应用潜力,德清正在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开放发展、融合发展,已拥有丰富的产业内容,较好的产业收益。现计划到2025年末,在北斗导航、人工智能、通用航空、车联网产业等方面,形成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小县城与联合国的十年之缘
浙江似乎很擅长将“小城镇”推向世界舞台。乌镇凭借世界互联网大会,不仅在全球有了辨识度,还顺势将互联网产业融入当地。联合国此次在德清落地“中心”,也可从一场大会说起。
2018年,地理信息界的“达沃斯论坛”——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德清召开,吸引来自全球108个国家嘉宾的目光。当年,大会发布了《莫干山宣言》达成了十项共识,其中之一便是“支持在包括浙江德清在内的地方建立全球地理空间知识卓越中心,促进全球地理信息能力建设”。德清此后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最终将这项计划落地。
不同于乌镇先有大会、再有产业,德清在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之前已经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这也是大会落地德清的原因之一。2018年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已集聚了200多家企业,营业收入超15亿美元。
图片来源:德清发布
德清地理信息产业的兴起有赖于浙江省层面的扶持,以及“早规划、高起点、大建设”的策略,与联合国也可谓缘分深厚。
2010年,国家开始布局地理信息产业“一主十副”园区,浙江获得一席。德清当时正在建设科技新城,捕捉到这个机遇,次年将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也就是后来的地理信息小镇)签约至德清,开启了地理信息产业“无中生有”的征途。
作为浙江省布局下的产业园,这里一开始定位就很高,受到扶持也不少。2011年,浙江省测绘局与德清达成共建产业园的框架协议后,在当年5月、7月召开了两次地理信息产业推介座谈会,座上宾包括了省内外的各大测绘单位,南方测绘、网新超图、东方道迩等全国知名的地理信息企业和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共计120余家单位。接着,省测绘局又发布政策鼓励和引导地理信息及相关企业向德清集聚。
也是在国家“东风”、浙江支持的背景下,2012年德清成立产业园不久迎来重要利好。国家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国统计司在杭州签署三方协议,“中国-联合国地理信息国际论坛”会址正式落户产业园。高规格的国际化论坛为产业园招商增添了不少吸引力。
整体看,高起点的规划、有意识的资源导入、国际化的利好,再加上浙江持续多年的产业支持政策,以及德清自身在产业配套及人才引进方面的努力,德清地理信息产业起步很快。
2014 年,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已拥有浙江国遥、正元地信、中海达、南方测绘、中测新图等地理信息企业,基本形成涵盖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的产业链,彼时产业园已被称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南园”。
接着,2018年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今年联合国落地的“中心”,都为德清带来不少机缘,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加速了德清产业集聚的进程。
比如2018年底地信大会后的次年1月至4月,德清便引进了大数据、无人驾驶等30个“地理信息+”项目。此次在联合国落地“中心”的刺激下,行业龙头企业航天宏图等也入驻德清。
在地信产业“从无到有”的十年,德清在引进国际论坛、集聚产业资源、做牢产业基础、进一步落地更高规格的国际会议/机构的发展路径中实现了良性循环,并将联合国的缘分长久持续下去。据了解,联合国此次挑中的中心办公楼就在园区核心。
随着多年的技术成长,借由联合国“中心”落地,园区中不少企业开始谋划海外生意、琢磨接轨国际标准。有声音认为,2022年将是中国地信产业国际化的元年。对于德清,这也是新的开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