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霍金:不怕死,也不急着死,死之前有太多事要做

腾讯WE大会微信号
2017-10-26 20:33
全球智库 >
字号

如果可以穿越,选择回到过去还是去向未来?

这是网友抛给宇宙之王霍金的问题。

霍金的回答是——“我想去往未来。因为从历史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过去。”

11月5日,北京展览馆剧场,腾讯WE大会即将迎来五周岁生日。霍金将在本次大会上以独家视频的方式,与我们畅聊人类的未来和星际探索。

给你一个机会,向霍金提问——此前,该消息一发出,腾讯WE大会的后台立刻被大家奇葩问题淹没了:霍金的办公室什么样?他都看些什么书?他跟电视上有不同吗?你们都跟他聊了些什么?

那么,最后到底是哪些幸运粉丝得到了霍金教授的回复呢?前不久,霍金在他的剑桥办公室接受了腾讯WE大会团队的拜访,亲自挑选并回复了以下4个问题——

WE粉丝:宇宙一切事物的发展从大爆炸开始时就注定了吗?如果是,我们现在做的一切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霍金:我是“科学决定论”的拥护者,我相信科学定律决定了宇宙的演变,但设计的公式可能非常复杂,以至于我们无法预测会发生什么。我不相信有上帝这样的“智慧设计师”存在。

WE粉丝:有没有什么问题是您到现在还没有想明白的?

霍金:我想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这个世界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可以被理解的。我们所在的宇宙广袤而复杂,但它却遵循着我们能够去发现并了解的定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WE粉丝:如果可以穿越,您会选择去往过去还是未来?

霍金:我想去往未来。因为从历史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过去。

此外,霍金还回答了关于引力波的问题:

问:(自2015年以来)已观测到来自三次双黑洞系统合并事件的引力波信号,您最希望未来的LIGO解答哪些关于黑洞的重大问题?

霍金: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观测到双黑洞并合有两大重要意义。首先,这是第一次对广义相对论重要预测的直接确认,即引力波存在且传递能量。其次我的面积定理可以得到测试,即黑洞最终的面积要大于其原始总面积,这是将视界面积阐释为黑洞熵的基础。

10月23日,剑桥大学首次公开了霍金在1966年发表的博士论文,公开不到24小时,就得到了超过6万次下载,剑桥大学资源库网页因此一度瘫痪而无法访问。可见霍金作为一枚新时代的网红之魅力巨大。

如果公开霍金在剑桥大学的办公室会是什么效果?机会来了!腾讯WE大会工作人员此前拜访了霍金教授在剑桥大学的办公室,面积不算太大,但布置得既温馨又活泼,满满当当的书架、与家人和朋友的照片、写着数学和物理公式的黑板,还有好玩儿的《辛普森一家》的周边(注:霍金曾在《辛普森一家》里为自己配音)……似乎让大家窥见了霍金那丰富、有趣和智慧的灵魂一角。

腾讯WE大会工作人员在霍金剑桥大学办公室。

曾有人问霍金,他的身体状况对科学研究是帮助还是限制,他对死亡的恐惧又是什么。现年75岁的霍金回答说,他很幸运能够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工作,这是少数几个不会受限于身体状况的领域之一。过去这么多年,他一直都在英年早逝的预期中生活着。他不怕死,但也还不急着死,在死之前他还有太多的事要做。

这次拜访虽然短暂,但让腾讯WE大会工作人员更真切地体会到了霍金带给来的感动、激励和启发。“即使我身处果壳之中,我仍以为自己是宇宙之王。”是的,真正伟大且深邃的思想,是不会因为表面事物、或者现实时空而被限制和束缚的。

如果你也想聆听这位当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跨越时空的洞见,11月5日北京腾讯WE大会见。

花絮最后,把这段贴在霍金办公室墙上的话送给大家:

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头顶的星空,要永保好奇,永远前进——

腾讯WE大会嘉宾阵容:

除了霍金,本次WE大会我们还邀请到了多位来自全球的重磅嘉宾,他们将为我们描绘人类的未来图景——星际迁徙、返老还童、癌症免疫......过去只存在于神话里的奇迹似乎正在成为现实,但这还只是个开始。

就像陶渊明在1600年前所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这些伟大的思想和发现,将为我们打开透视未来的山口。感谢这些嘉宾,让我们可以站在现实世界,眺望正在变得清晰的未来。

肝癌“密码”破译者

癌症之于人类,从来都与死亡或恐惧相连。但越来越多不懈探索的科学家,在攻克癌症这一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7年10月9日,张康教授及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材料》上发表最新科研成果,研究基于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分析和深度机器学习,开发出一种高效血检方法,能以无创形式快速有效诊断原发性肝癌。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癌症致死率最高的癌种之一,对其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而这一次,战胜癌变恶疾的人类梦想,有了更清晰的轮廓。

用22年,去看更远的星

自1994年提出构想至2016年建成启用,FAST项目发起人彭勃将这22年的经历称作一场“长征”:“我们不光是中国梦、世界梦、宇宙梦,还是长征。干一件事干22年,这还不是长征吗?”而就在本月10日,FAST首次发现2颗全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

置于宇宙时空之下,22年犹如白驹过隙,却关乎数千乃至数万光年外的浩渺星辰。这或许,就是人类理性的浪漫主义。

我来自“星际移民局”

NASA中心主任的头衔,已经足够令人敬仰,可是退休后的他并没有停止继续探索,而是选择加入“突破摄星”项目,更深一步地了解宇宙。他曾表示,向更远处探索将是他一生追求的事。

去其他星球看一看一直是人类的宏伟梦想,但愿有他的努力,“化光年为比邻”的愿望能早些实现。

返老还童,逆转时光

2014年,他在年老小鼠和年轻小鼠之间建立了血液循环系统,发现重复输入年轻血浆能够使得老年小鼠的大脑变得年轻。他还尝试成立公司,并启动一项前所未有的临床试验:针对患有阿尔茨默症的患者,输入健康、年轻的血浆,这项临床研究或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或延缓人类衰老提供重要解决方案。

你说返老还童不可能?他说,没有不可能。

图灵巨匠的归来

跨计算机和物理等多个领域,一生成就难以量数。如果一定要总结姚教授回国后的最大贡献,非百年树人莫属。不论是丰富了算法理论的研究多样性,还是带动了计算机科学与物理学之间的联系,姚教授对国内顶尖学术人才的培育功不可没。如今,他放弃美国国籍,受邀回国担任清华的全职教授。

巨匠归来,当以科技和未来的名义。

左手飓风,右手核能

当未来学家和发明家这两个头衔合在一起,你会想到什么?没错,未来发明家。他在前微软高级工程师Nathan Myhrvold的Intellectual Ventures Laboratory中进行未来发明的研究,随便说出一项都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些极具突破精神和创新意义的新新发明,让“黑科技”变成“真科技”。

《自然》殿堂的守门人

在成为期刊编辑之前,印格致曾经是一个材料物理学家。作为世界最权威自然科学类期刊《Nature》的殿堂级编辑,Ed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向研究人员解释如何能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对于期刊发表的秘诀,他曾说:“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