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制日报谈广州拟对垃圾“多产生多付费”:积极破解垃圾围城

丰收/法制日报
2017-10-26 11:43
法治中国 >
字号

10月24日,《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提请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进行二次审议。与一审稿相比,二审稿进一步明确了垃圾分类的个人责任,提出按照“多产生多付费”等多项原则进行收费,同时细化了引导与鼓励的措施,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做得好或有助于积分入户、获得物质奖励等。

垃圾围城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垃圾处理新路径。而广州上述草案提出的“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的原则,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多产生多付费”本就是应有之义,不仅能让付费公平化,更有利于减少垃圾,“分类垃圾少付费”则有利于垃圾分类处理和利用。

几年前,广州曾试点过垃圾计量收费,这种办法类似于“多产生多付费”。据当时媒体报道,试点情况并不理想。然而,广州至今仍没有放弃这种想法,原因就在于这可能是解决垃圾围城最科学的路径之一,因为付费杠杆有利于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这就是说,如果城市居民不想多掏垃圾处理费,只有改变观念,少产生垃圾。

目前,城市对居民征收垃圾处理费基本都是按户计征,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操作比较简单,缺点是既不公平也不利于减少垃圾。比如两口之家与五口之家产生的垃圾显然是不一样的,但付费却一样,对两口之家来说显然不公平。由于产生垃圾多的家庭不用多付费,那么部分人就有可能因此缺乏环保意识,肆意制造垃圾,进而增加垃圾总量。

如果广州继续探索垃圾计量收费或者说如果“多产生多付费”成效显著,无疑会为国内其他城市摸索出一条可行的破解垃圾围城的路径。从理论上来推测,广州探索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一,必然会吸收之前试点的经验与教训;其二,技术层面比前几年进步了;其三,有专门条例来支撑;其四,相关鼓励措施可调动居民积极性。

另外,还有很多国外经验可供借鉴。目前,美国、英国、法国、芬兰、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的部分城市早已采用垃圾计量收费制,具体做法是按容器收费、按质量收费、按垃圾袋(券)收费等。哪一种做法更适合我国国情,广州有关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借鉴。可以肯定的是,计量收费制比目前“一刀切”按户收费更公平合理。

如果广州全面实施垃圾计量收费制,对居民和管理者都是一种考验。对居民的考验是:其是否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部分市民会不会为了少掏垃圾处理费而乱扔垃圾。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验是:如何有效防止部分居民在趋利性作用下乱扔垃圾;垃圾计量方式和收费标准安排是否公平合理;在制度支撑外,还需要提供哪些软硬件支持。

为防止垃圾计量收费后部分居民乱扔垃圾,韩国经验可供借鉴。据悉,韩国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监督与执行体系。比如,政府方面设立了“官民共治”模式,建立了奖赏举报食物类垃圾非法投放制度,并在每个居民生活垃圾收集站安装了摄像监控设备。这些举措大大调动了居民的监督意识、参与意识,进而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有制度支撑“多产生多付费”,实施起来也不会是一帆风顺,因为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模式,涉及不同居民、各区域监管部门等复杂主体。对此,我们要有心理准备,既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要相信,垃圾“多产生多付费”是一种趋势,是我国解决“垃圾围城”的有效路径之一。

(原题为《用计量收费制解决垃圾围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