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超市买的鸡蛋,不要随便塞进冰箱
原创 张译丰 丁香生活研究所
家里缺什么食物,都不能缺鸡蛋。
前段时间,就有不少小伙伴成箱的鸡蛋往家里运,放不下的只能想办法塞进冰箱的各个角落。
找找看,鸡蛋在哪里。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看着心里是踏实了,但是——
这样把鸡蛋随便塞进冰箱,小心有食物中毒的风险。
鸡蛋上有一种细菌
可能让你呕吐、腹泻
—
这种致病微生物,叫沙门氏菌。
它不仅能在蛋壳上生存,还能通过蛋壳上的气孔,打入鸡蛋内部。
把鸡蛋和其他食物挨着放,沙门氏菌就可能在冰箱里走街串巷,四处散播,会增加大家被感染的风险。
在我国,所有由细菌导致的食物中毒里,有 70~80 % 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
一旦被感染,免疫力强的小伙伴,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而对于免疫力低下的孕妇、小孩、老人,情况可能更复杂,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有人感到疑惑,吃了这么久,从来没有过的问题啊?我家的鸡蛋都是在超市买的,应该没问题吧?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首先,的确并非所有鸡蛋都会感染沙门氏菌,但是感染的概率并不算低。
安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曾对合肥市场及超市的鸡蛋进行沙门氏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鸡蛋壳上沙门氏菌的污染率是 10%。
也就是说,每 100 个鸡蛋里,就可能有 10 个鸡蛋携带沙门氏菌。
这种感染有可能发生在娘胎里,也就是感染了沙门氏菌的母鸡,在体内传染给鸡蛋。
也有可能发生在运输、储存过程中。
例如,一个健康鸡蛋与被感染鸡蛋、或其他感染的食物进行了密接,就有可能中招。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其次,我们国家的确对鸡蛋的质量和品质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对带壳鸡蛋的微生物指标,没有严格规定。
也就是说,我们在超市买到的鸡蛋,能做到蛋壳完整、没有鸡屎,鸡蛋里面不会散黄,也没有异物。
但是在微生物这件事上,就很难说了。
这种情况下,外面买来的鸡蛋,咱真的很难判断它是否干净,小心一点总不会错。
避免被感染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第一步:鸡蛋单独储存
自带盒子的鸡蛋,买来不要拆包装,连同装盒子,一起放进冰箱。
避免污染其他食物,同时也能避免其他食物的细菌污染鸡蛋。
如果你家冰箱里有蛋槽,也可以把鸡蛋放在槽里。如果没有,买一个装鸡蛋的盒子,用起来也很方便。
但是,鸡蛋槽不要再放其他东西,并且要记得经常清洁消毒。摸了鸡蛋的手也不要直接去触摸熟食。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第二步:吃全熟的蛋
沙门氏菌不耐高温,只要加热到蛋黄、蛋白都凝固,就没问题。
说到全熟蛋,可能有溏心蛋爱好者坐不住了 ——
必须要吃全熟的吗?市面上的可生食鸡蛋是骗人的吗?
我们找了食品研究专家,帮我们分析了一下可生食鸡蛋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想要鸡蛋可生食
至少做到这 4 点
—
随便看看就能发现,市面上的可生食鸡蛋价格很贵,比普通鸡蛋高出两三倍。
同样是 30 枚鸡蛋,某品牌的可生食鸡蛋要 79.8 元,普通鸡蛋则只需要 25.98 元。
图片来源:购物平台
这是因为,可生食鸡蛋的各项微生物指标非常严格,沙门氏菌更是一点都不能有。
这就要求厂家有很高的饲养技术、检测技术、加工技术、运输条件,无形中增加了鸡蛋的成本。
查了很多资料后我们发现,一些可生食鸡蛋厂家,会在以下 4 个流程里,对微生物进行严格检测。
01
母鸡的祖上三代都得通过体检
之前也有说,母鸡的健康状况,和鸡蛋息息相关。
所以蛋鸡养殖场里,不管是这只鸡下的是普通蛋还是生食蛋,都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
不仅蛋鸡要体检,连蛋鸡的祖父母、曾祖父母都要进行沙门氏菌等其他各项微生物的检测。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02
母鸡住的要好,吃的也要好
除了遗传,空气中、饲料里、水源里,到处都有可能让母鸡感染致病微生物,防不胜防。
可生食鸡蛋的厂家不仅要严格管控养殖场的环境。
还要对母鸡的饲料和饮用水,定期进行沙门氏菌的检测。
有厂家宣传自己的养殖场里有 24 小时新风系统。也有厂家会把雏鸡和蛋鸡的鸡舍闲置21~35天,消毒并检测无沙门氏菌后,才会投入使用。
图片来源:购物平台
03
每个鸡蛋都要经过严格杀菌
可生食鸡蛋,从生产到售卖至少要经过三道流程:
先进行 55 度左右的低温杀菌,这个温度不至于让鸡蛋变熟,又能杀死沙门氏菌。
再把鸡蛋吹干,并进行紫外线杀菌,把其余耐高温的微生物杀灭。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给鸡蛋涂油膜,加固保护鸡蛋,避免微生物入侵。
加工之后还要进行微生物检测,密封包装起来,避免被外界污染。
忙活半天,总算出厂,但这还不算完 ——
04
冷链运输,保质期比较短
除了冷链运输保证鸡蛋的新鲜度,为了规避风险,厂家还会在鸡蛋的包装上小心翼翼地列出详细的食用要求。
例如,大多数可生食鸡蛋都有两个保质期:
一个是「生食保质期」,这个时间一般不会超过鸡蛋生产日期的 10~15 天。一旦超过期限,厂家也会建议煮熟后再吃。
另一个是「食用保质期」,这个时间和普通鸡蛋差不多,基本是 30~45 天之间。
生产日期~15 天:可以生吃
15 天~30 天:煮熟后再吃
如果,每个厂家都严格执行可生食的标准,并且鸡蛋比较新鲜,的确会降低吃溏心蛋、生鸡蛋的风险。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流程的确是这么要求的,但是不是每个厂家、每个鸡蛋都能达到这个要求,真的不好说。
这是因为 ——
可生食鸡蛋没有统一标准
选购可能翻车
—
这种鸡蛋让人最担忧的问题就是 —— 没有国家标准,只有地方协会的团体标准,或者企业自己的标准。
这些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虽然明确规定了微生物检测值,却没有国标的强制执行力度。
生产流程又不透明,消费者根本看不到,完全依赖企业自己的质量把控。
可生食鸡蛋到底怎么样,就好像一个黑匣子。
并且,这种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也会导致消费者难以分辨,自己买的鸡蛋安全性如何。
这样挑选吃可生食鸡蛋,就好像摸着石头过河。
万一挑错翻车,或者遇上点纰漏,例如杀菌不彻底、运输中磕碰、超市存储不当,食用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27 日去超市摸鱼的时候,发现这盒可生食鸡蛋的生食期限是 14 天,而生产日期是 5 月 2 日,已经超过了可生食期限,万一有人没有仔细看说明,没煮熟后就吃了,一旦遇上食品安全问题,都没处去说理。
一句话总结就是,吃没有煮熟的鸡蛋,不管是普通鸡蛋还是可生食鸡蛋,都有风险。
风险有多大,不好说,毕竟人倒霉的时候喝水都能噎着。
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吃全熟的蛋。
这家超市的可生食鸡蛋和普通鸡蛋并排放在一起,消费者可以随意打开盖子触摸鸡蛋,可生食鸡蛋的安全保障又少了一些。
不过我们也知道,有小伙伴就好这一口,无法按捺自己对于溏心蛋的喜爱。
如果你就是想吃,心里真得掂量清楚,而且有两点,一定要记住了:
① 看清楚鸡蛋包装盒上的保质期,在厂家规定的日期内食用,万一怎样了,还有追责的依据。
② 严格按照鸡蛋包装盒上的要求储存鸡蛋,可生食鸡蛋一定要单独存放,不要和其他食物、鸡蛋混在一起。
图片来源:小红书
研究小结
课代表帮你划重点
—
怕大家还是搞不清楚,再来啰嗦几句:
① 在鸡蛋生出来之前,和生出来之后,都有可能感染沙门氏菌。这种细菌很危险,会导致食物中毒。
② 避免被沙门氏菌感染的方法有两个:
· 鸡蛋和其他食物分开保存
· 鸡蛋煮至全熟再吃
③ 可生食鸡蛋的确有一套更严格的生产标准,能够做到高品质。
但是厂家缺少监管和约束,是不是每个鸡蛋都符合标准,这钱到底花得值不值,很难说清楚。
④ 孕妇、小孩和老人等免疫力不太好的人,就不要冒险了,还是吃煮熟的蛋最放心。
合作专家 张译丰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安全硕士
科学审核 云无心
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博士
内容策划 煮碗鱼
参考文献
[1]GB 2749-2015 蛋与蛋制品
[2]GB/T 39438-2020 包装鸡蛋
[3]T/LYDP 001-2021 可生食鲜鸡蛋(临沂市蛋品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4]T/CAI 008-2021 可生食鸡蛋(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团体标准)
[5]T/CMATB 2001-2021 可生食鲜鸡蛋(中国肉类协会团体标准)
[6]Q/TCNY 0001 S-2020 鲜鸡蛋(可生食)(南通天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7]安全. 保洁鸡蛋加工及保鲜技术的研究[D]. 石河子大学, 2014.
[8]王瑶瑶. 生食鸡蛋杀菌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
[9]张宝锁, 胡登吉, 杨富强. 一种可生食鲜鸡蛋的生产方法:, CN111248108A[P]. 2020.
[10]GB/T32148-2015 家禽健康养殖规范
[11]美国农业部 Shell Eggs from Farm to Table https://www.fsis.usda.gov/food-safety/safe-food-handling-and-preparation/eggs/shell-eggs-farm-table#1
[12]于爱芝,宫丽颖,佘惠灵,曹景晟.日本鸡蛋消费情况分析[J/OL].中国食物与营养:1-5[2022-05-05].
[13]牛东来, 陈连颐. 中、美、日鸡蛋生产、加工及流通模式分析[J]. 中国家禽, 2018, 40(11):4.
[14] 谢倩, 姚明, 刘媛, 等. 合肥市售鸡蛋壳表面与内容物沙门氏菌污染的检测及其分离株耐药性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3 (5): 1505-1510.
[15]王瑶瑶. 生食鸡蛋杀菌技术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