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听我说:谢谢你们!

2022-05-30 18: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上海的一个小镇这样抗疫

没有生来即是的英雄,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凡人。

每一位抗疫先锋接力守望,迎接抗疫胜利到来。

上阵“父子(翁婿)兵”

4月29日中午,丝庐雅苑二期别墅区抗疫志愿者小组正式成立。领队潘建清招呼同为“双报到”党员的女婿、87年出生的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员工齐小林加入。

“我操作电脑熟练,协助岳父分工排班,合理分配任务。岳父毕竟接近退休,我年轻、体力充沛,就帮助他现场指挥每次全员核酸检测,根据要求及时调整计划、安排人手。”齐小林说。

做解除警报的那个人

陈鹤,36岁,共产党员,浦东新区检察院检察官。3月底以来,在小区封闭管理后第一时间到社区“双报到”的她,是东城居委公认的志愿者团队骨干,每天都要工作10小时左右,风雨无阻,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及抗原发放,参与物资派发、门岗执勤、巡逻劝导等工作。

组织抗原筛查时有户居民上传照片模糊,不能确定是真阳性还是试纸故障,她立即穿上防护服前往居民所在楼层当面沟通,弄明白确因居民操作不当导致结果不清楚,她现场指导居民规范自测,取回了正确结果,解除了风险警报。

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张双,女,1985年出生,共产党员,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20大队办公室主任,社区“双报到”党员,目前在石笋居民区参与抗疫服务。

4月21日,她联络的楼组有位阿姨高血压药不够,难受得一夜没睡,居委去市区配的药还没到,可把大家都急坏了。张双和李晔、何杰商量办法,一是在小区群发出求药信息,向其他邻居借药,二是尝试社区医院就近配药。

看到药品需求后张双让妈妈拿出家中的储备药,其他邻居也第一时间提供购药途径,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联系医药联络组马上买回药品并嘱咐阿姨服下。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

胡震寰,浦东新区河道管理事务中心五分中心职工,有着23年党龄的他工作认真,热心助人,关爱同事。家有一对宝贝双胞胎女儿的他,平时为节省打理时间剃了个光头,同事们打趣地称他为“光头”老胡。

3月中旬,随着本轮疫情扩散,老胡正上初二的俩女儿都进入居家网课模式。安顿好孩子生活起居,老胡照样到单位轮岗参与7×24小时值守,厨艺不错的他还掌勺管起了员工餐,妥妥解决了值班人员“吃饭难”问题。

在居民按照规定“足不出户”、快递不能进小区的情况下,老胡又当起了“临时快递员”,无差错地将每一份快递送到居民家门口。小区居民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难,只要是老胡能帮上的,他都会第一时间搭把手。

打好“温情牌”

沈美红,女,1976年出生,共产党员,上海野生动物园经营管理部运营主管,社区“双报到”党员,在石笋居民区安广苑一期志愿者服务队临时党支部参加抗疫服务。

在国家5A级景区工作的她,发现与居民打交道根本不能套用严格的制度,必须打亲情牌。每次做核酸检测,引导排队秩序时她干脆用上 “您好!请!谢谢!” 5字服务用语。

22日那天做全员核酸检测,气温高达30摄氏度,在没有遮阳设施的小区道路上排队,在控制好队伍安全间距的同时,她让后面年纪大的居民靠近树荫下等待,一位大叔忍不住称赞:“我们小区志愿者素质好,说话有礼貌,服务细心。”

那一刻她忘记了站在烈日下身穿防护服的自己,背脊已经淌汗,手套已经湿透。

气场拉满的校长

张良军,坦直小学副校长,被志愿者公认为抗疫志愿服务的“主心骨”,也是村委会成员心目中的“智多星”,什么难题到他手里总能迎刃而解。

村里分发物资时,张老师负责总筹划,说起来是志愿者,但他对村委各组人数和情况了如指掌,因为底数清楚、方案合理,总能带领志愿者高效配合,让村民们第一时间领到物资。

做核酸检测时,张老师负责引导点位,高大的身影,洪亮亲切的劝导声,气场感顿时拉满,他时不时提醒保持队形、保持间距,居民们乐意听从;发现队伍中有年迈体弱者时,张老师会上前提醒可以先做,或者搀扶身体不适的居民到旁边的座位休息。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崔彦坤,39岁,党龄15年,上海市司法局干部,“双报到”党员;李玉,38岁,党龄14年,上海中国画院工作,“双报到”党员。崔彦坤、李玉夫妇二人目前均为东城三居临时党支部委员,参加社区抗疫服务。

他们说:“镇党委抗疫临时党组织建立后,感谢组织信任,我们两人都担任了临时党支部委员。在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下,我们迅速健全组织架构,联系近150名‘双报到’党员组建起关爱协助等各个功能组,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工作。”

“我们还组织楼栋党小组向居民亮明身份并发出互助倡议,进一步排摸关爱群体。某户居民第一时间与楼栋党小组联系,急切地表示家中72岁身患肺癌的老人刚刚出院在家,急需大型氧气瓶,但家人多方联系未果。我们对家属反映的困难感同身受,当即将求助信息专报上级党组织,最终在上级党组织及各方接力协助下,为老人落实了‘救命的氧气瓶’。”

“又有居民反映近期要去医院就诊,但车辆电瓶坏了,请求向上级反映安排车辆,我们核实情况后觉得尽量不把困难上交,于是就带头与另一名党员承诺可以提供车辆,由这位居民外出时备选使用。我们感到,面对许多困难问题,最有效的克服办法就是党员带头示范。”

小事不小,不能马虎

唐忠英,女,1968年出生,初中文化,退休后担任新场村9组组长,目前负责9组区域抗疫服务。以下是她的叙述:

我们有过被误解,有时候心里蛮委屈。但更多听到的还是感谢和鼓励,人真是需要被肯定的,有时候村居民简单一句“你们辛苦了”,心里感觉暖暖的,要好受许多。

记得是4月5日那天,有位村民好不容易网购买到的菜,不知怎么搞地被快递员送到其它区域了,村民急得直打我电话,我联系外围志愿者一起找了好几个地方,最后总算把菜追回来。我送到村民手上时,他开心得不得了,我也跟着很开心。那段时间这菜可珍贵了,谁都懂的。

4月6日半夜,有家租户打我手机求助,说是家里人突然发病需要马上送医院。我从睡梦里惊醒,翻身起床就赶到他家,了解病情后马上又去村委会开具通行证明。

每天,总有大大小小的未知的突发事在前面等着我们,我知道如果处理不好,小事就可能变大事,我们团队的每一位志愿者都不敢马虎。

抗疫“三自经”

家住果园村一丽小区的顾凤妹,是新城幼儿园园长兼书记,镇人大代表,也是战疫行动后第一时间到村委会“双报到”的党员志愿者之一。被志愿者团队小伙伴们津津乐道的,是顾园长的“三自经”。

“我自己备好防护服!”每次出任务,顾凤妹都自备防护服、口罩和手套,还贴心地帮同伴也准备好一份。

“让我自己先试试。”每次核酸“大采”,为了减少等待时间,村委会想办法增加了扫码机器,正犯愁会使用的人很少,顾凤妹主动上前说:“让我自己先试试,多操作一会嘛就熟练了呀!而且我穿了‘大白服’,在采样区扫码也正合适!”

“我在自己单位里发动。”抗疫初期,志愿服务人手不足,顾凤妹鼓励身边邻里亲朋一起参与守“沪”家园行动。在她的倡导带动下,先后又有4名居住在果园村辖区的新城幼儿园党团员加入志愿者行列携手战疫。

关键时刻就看党员干部怎么带头做,志愿者顾园长用行动诠释着“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没有什么不能忍受

邓葆量,男,36岁,中共预备党员,新场实验小学教师,任教四年级数学课程。社区“双报到”党员,目前在东城三居参加抗疫服务。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邓葆量今年11月就要转正,他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心、一份力,利人利群,保障我们这栋楼、这个小区的秩序和安全,这是一名党员的责任。”

邓葆量坦言,虽然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而真正亲历抗疫严峻艰难,过去这一个多月的感受却前所未有的深切;在日渐炎热的天气里,穿上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汗水经常从额头流下来侵入眼睛里,脸上戴着面罩、手上戴着手套,只能任由汗水沿着眉毛、睫毛、下巴流淌,防护服里的衣服很快就湿透了……

“但是,大家一起为防疫服务奔忙,也就不觉得这是多么难以忍受的事了。因为我们志愿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劲往一处使,从一个小目标做起,先是楼栋清零,再是小区清零,再到社会面清零,一想到这个目标,大家就不会觉得太累了。”

多变的“工种”

孙瑞敏,33岁,群众,浦东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沉干部,参与东城居委临时党支部社区抗疫服务。以下摘自其工作日志。

为确保核酸和抗原检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我和小伙伴们妥妥化身“调查员”,以楼栋为单位,逐户上门摸清实有居住人口,整理汇总每户应急联系电话,梳理出年长、年幼、孕妇、以及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等各类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体。

为保证防疫抗疫任务迅速落实到位,我们又充当“信息员”,紧盯志愿者片区群内通知,第一时间向居民宣传防疫政策、传达抗疫工作的安排与通知。

面对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我们有时化身“搬运工”,组织分发政府保供物资和爱心企业或个人捐赠的物资;有时又变成“小会计和小客服”,汇总团购生活物资需求与付款信息,联系商家着力解决售后问题,保障生活物资供应。

面对居民健康安全需求,我们义不容辞又兼职当上“收发员”,协助临时党支部配药组收发居民医保卡和相关配药信息,保障居民配药需求。有时,我们还必须充当“清洁工”,负责开展楼宇内的消毒和卫生保洁服务。

而有时又须是“心理疏导员”,分享积极乐观的情绪价值。与此同时,为服务疫情后经济和社会发展,本职工作也在加速推进,每一天都忙碌而充实,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东城三居万科清林径小区190栋临时党小组组长王燕娜,思想不临时,工作不临时,发挥作用更不临时。从封控管理的第一天起就主动请缨站在队伍最前列,每天的志愿服务,每次的物资分发,都能看到她身影。为了帮助楼栋里邻居运送物资,她让家人把婴儿车改装成简易版手推车。

190栋楼组长陈琼,自参加抗疫志愿服务后,每次活动组织、排班、培训,物资分发,核酸检测,他总是第一个响应。经常不厌其烦地提醒邻居,“大家进电梯一定要消毒。”“团购的物品一定要消毒后静止半个小时再拿回家。”每次邻居们下楼做核酸,他总会站在电梯口,等到电梯门开的时候,热心地为大家喷消毒液,提醒不要触摸电梯。在190楼变成涉疫楼之后,他更是主动承担消毒工作。

190栋住户在职党员朱军妹,幼儿园老师。家有幼儿需照顾,无法参加志愿者活动,但她却用自己的方式关爱楼栋邻居和居委物业工作人员。不仅给投身防疫服务的物业人员送去馄饨、水果、蔬菜和小吃,还给居委会工作人员送上暖锅和碗等餐具。她急邻居所急,有求即应,自掏腰包为独居老人和邻居买药送菜,邻居们都笑称她家一定有个“百宝箱”。

多沟通、多用情、多关心

宋琼钰,女,52岁,党龄25年,三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副主任,社区“双报到”党员。朱建军,男,52岁,三林中学教师。宋琼钰、朱建军夫妇都在王桥村参加抗疫服务。关于抗疫,宋琼钰这样说:

最初,有些“不和谐”的声音,反映保供有盲点等等。我毕竟做过最基层的社区工作,知道这些看似“不和谐”的声音背后,都有这样那样的无奈。

志愿者团队可以架起沟通和服务的桥梁,一方面把工作做得更深入,了解不同人群呼声,及时向村委会反映;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村委会资源支持,一件件、一桩桩去落实。

团队志愿者在工作过程中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一起用心把服务做到位。对家庭储备物资匮乏的群体,对五保户、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对外来租户尤其是群租房里的外来人员,我们多用情、多关心。有人需要配药,团队来落实;有人提出“关”久了需要理发,团队想办法提供免费理发,这些服务得到中心村住户普遍认可,之后工作就越来越顺利。

琐碎日常也治愈

王颖,女,32岁,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党龄10年,“双报到”党员。目前在东城居民区参加抗疫服务。以下内容摘自王颖工作日志。

志愿者最常态的工作就是通知、统计和分发。分发本楼栋抗原、统计好每次楼栋抗原结果,通知核酸检测时间、维护好排队采样队伍秩序,协助居委会接收政府发放物资、分发到本楼栋所有居民家庭,这些都是过去几十天的“日常”。

和奋斗在最前线的志愿者相比,琐碎如此,不值一提。而内心的踏实与“收获感”在于,正是这些琐事,拉近了我与邻里间距离,彼此在每次配合过程中越来越默契。每一声“收到”“谢谢”,是理解,也是认可。

最治愈我的,是一项“个别订制”服务。本楼某独居邻居因复工返岗,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回家。作为志愿者,平时在自己家也习惯了当“铲屎官”,我就自告奋勇帮助他照顾家里的猫咪。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毛孩子身上,更是“一座山”。每天的铲屎、添粮和添水,渐渐让猫咪熟悉了我。从一开始地躲在床底,到愿意出来互动,愿意蹭我、朝着我亲昵地露出肚皮,这个“跨界”信任的过程,让我感到极其治愈。

疫情无情人有情

沈彩雅,女,43岁,党员,镇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健康守护”临时党支部书记。疫情防控期间,她和中心23名党员组成的团队,不负镇党委、镇政府嘱托,心系镇域2.3万名老龄群体生活日常,从助餐、助医等各环节,坚定扛起为老服务和健康关爱重任,成为全镇许多“爷爷奶奶”和他们的家人感激认可的健康守护“贴心人”。

日前,镇12个专项行动组之一的“帮困关爱组”收到了一封来自东方冠郡二期小区某业主家人郑女士的信。

来信用传统信笺、工整手写,感谢沈彩雅和她的团队于非常时期解居民危难,为郑女士身患糖尿病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母亲找到救命的注射器,她由衷感叹“疫情无情人有情”。

疫情防控期间,“健康守护”临时党支部党员志愿者承担了到35家医院代配药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全镇老年群体“配药难”问题,截至5月20日已累计完成配药量26245人次。尤其是关注到部分居民通过互联网医院配药、相关医院无运力渠道的实际问题,团队志愿者急居民所急,一趟趟跑医院代取,一一送至居民手中,迄今共取回1341单。

勇者不孤

张声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届硕士毕业生,上海市浦东新区选调生,派驻地点:新场镇祝桥村。目前为新场镇疫情防控区域化党员干部临时党委委员。

几天前,一则名为《勇者不孤》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中,18名分别驻扎在上海16个区、担任村居书记助理的2021届上海市选调生,用线上合唱的方式,共同演绎了这首改编自《孤勇者》的抗疫歌曲。 视频的策划、拍摄和制作者,正张声伟。

“白天忙着给村子5000多人做核酸检测、送物资、配药,视频制作只能放在深夜。”他说,只有4分26秒的视频,并不内行的自己却花了近一个月完成,而做这个视频的初心也很简单:“希望记录下一线防疫工作者的点点滴滴,向参与大上海疫情防控保卫战的所有人致敬,为抗疫工作注入士气”。

激情满满每一天

黄洁丽,女,43岁,美年体检中心员工,冠郡二期小区居民。目前在东城居委参加社区抗疫服务。以下内容来自其工作日志。

作为配送组的组长,我义不容辞地坚持每天到岗和其他志愿者伙伴们一起工作。很多志愿者起初只是想出门透透风,但当他们看到其他人认真工作的态度,感受到小区住户收到快递后的喜悦,他们的积极性也不由自主被调动起来。

每天的微信群里,只要一发出当天的志愿者招募通知,名额几乎被“秒抢”,以至于大家开玩笑说:“抢配送员的名额,比拍沪牌还要难。”

看到大家积极主动参与志愿配送活动,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每天晚上十点多“下班”回家,虽然疲惫不堪,但依旧激情满满,因为我知道,有一群和我志同道合的伙伴,在用他们的热情和汗水,默默地为小区服务,为抗疫贡献小小力量。

总要有人站出来

王建成,新场镇东城居民区临时党支部书记,自主创业者。疫情发生后,带领14名下沉干部和40名双报到党员投身社区一线防疫工作,把责任担当落实成手中一件件琐碎的小事,心中一本本清晰的账。他在工作日志里这样写道:

明天的核酸大采还要早起,上周考核后已经拿到了核酸采样辅助人员考核证书。上次独自操作,4小时采样了55管大约530个人,平均30秒一位,以后还是要反复琢磨反复练习,争取能做到25秒一位,居民等待的时间也能缩短点。

还要记住几件事:防护服的后脑勺要用胶带粘一下,免得前面垂下来挡眼睛;眼镜的防雾喷剂别忘了带,眼睛起雾了看不清,棉签没深浅就容易让居民不舒服;党员志愿者的袖标忘了两次了,这次一定别忘了。

党员嘛,就是要亮身份做表率的。

手套也要用胶带跟大白粘在一起,几百次的手部消毒,手套总是容易脱落露出手腕,耽误时间还不安全,都赶紧记到备忘录里。

这是我做过的最危险的工作了,特殊时期嘛,总要有人站出来,总要有人顶起来。疫情总会过去,繁华的上海也会回来的。

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终会结束

加油上海

来源:浦东新区新场镇疫情防控下沉干部临时党委工作动态(编者:唐琼 等)

原标题:《听我说:谢谢你们!》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