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父母书友故事(四):“带2岁孩子,比带50人团队还难”
任何文化中,母亲,都是一个被颂扬的身份,这个身份承载着无尽的爱与责任。在生理和伦理上,成为母亲,只需要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但吼戈始终怀疑,女人真的天生就知道如何当好一个母亲吗?
吼戈知道自己有多爱女儿,可她依旧不敢说,知道怎么做个好母亲。做个好母亲——并不是只有爱就足够的。爱或许是天然的,教育却不是。
任何职业都要经过培训,为人父母却不需要任何考试。吼戈并不想当个“不及格”的母亲。在育儿这条路上,她左支右绌,苦苦寻找平衡点。育儿书里的条条框框分到孩子的月龄,吼戈却在日常应用中感到捉襟见肘。
生孩子之前,吼戈是出了名的工作狂,果决坚毅、情绪稳定。在成为母亲的三年时间里,吼戈经历过情绪崩溃、深陷过泥潭、深深的自我怀疑。
经过成为母亲后的“就职培训”,她渐渐初窥门径。三年来,她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育儿之道,努力寻找靠谱的家庭教育机构和志同道合的同类。就这样,吼戈终于跟【樊登读书·新父母】相遇,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以下故事,来源于吼戈的口述:
Part1. 生还是不生?
我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已经5个月了。这个消息震惊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毕竟怀孕生娃,对很多人来说很重要。在现代社会,每个怀孕的女性如临大敌,甚至武装到牙齿上。那时我的工作非常忙。我在一家老牌的媒体单位供职,待了六七年,从一个记者做到总监的位置,带领的团队有50多人。
(曾自驾在沙漠深处寻找胡杨林,此时推算,应该已经怀孕2个多月了)
2018年,我的职场晋升到一个新阶段,面对的挑战和压力也更大,而且我也急于做出一些成绩来,所以我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工作上。媒体的工作总是容易昼夜颠倒,那年的11月又赶上报社周年庆,特别忙。那段时间几乎每晚熬到凌晨两三点,有时熬到早上六七点。甚至有一周,我都在通宵工作,吃住在办公室,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
周年庆过去,我终于有时间休息,这时我才突然发现自己几个月没来月经了。感觉有点不对劲,我赶紧跑到医院检查,一查才发现:竟然怀孕快5个月了。我当时很震惊,因为我的身体没有任何孕早期的反应,比如孕吐、恶心。
(工作照)
这个事情就很离谱了。直到那一刻,我才开始学习孕育知识,买书恶补,开始产检,笨拙地学习怎样当一个妈妈。在那之前,我有过丁克的想法,我对孩子没有太多热情,曾经立志成为独立的新女性。但既然TA来了,还是要接受。不过事发突然,我之前没有吃过一粒叶酸,没有在医院建档,孕早期所有检查我都没做过,特别是唐筛(唐氏筛查,一般用于检测胎儿是否畸形)。
后来去医院做检查,医生批评了我。B超检查一做完,那位医生就告诉我,孩子的人中很深,很有可能是唇裂,也就是兔唇。我一听就慌了,当下就特别特别后悔。那一刻我的母爱一下就升腾了起来。我在网上查,什么原因可能导致兔唇?网上说的每一条,似乎都在针对我:年龄大、没有补过叶酸、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身体长期透支……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在孩子身体发育时就做了一个很不好的开头。
出了医院,我魂不守舍。北京的冬天很冷,天灰蒙蒙的,我站在双井的一处过街天桥上,看桥下的车流来来往往,恍如隔世。我必须做出一个决定了,毕竟月份大了,无论去留都得有个结论。
我不敢坐以待毙,花高价去了两家知名的专科医院,找到最知名的大夫。专家会诊的结果,幸亏是虚惊一场。
第二年5月,我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她漂亮健康。我在心里,一万次感谢老天,感谢它愿意眷顾我。
(女儿出生100天)
我以前挺好强的,对自己、对别人要求都高,对孩子也充满想象。但经历过那么多险象横生,作为妈妈,我的期望值降得很低,我希望她平安健康,我愿意接纳她是一个平凡的人。这也影响了我之后的很多决定。
Part2. 双城背奶生活:“讨厌”她,但更爱她
知易行难。成为一位母亲,对女性来说,就意味着必须学会适应新的生活节奏,生活难度也就升了N个等级。当世界歌颂母亲的伟大时,初为人母的我,如同戴着镣铐跳舞。
女儿降生的5个月内,都是睡一小时,醒两小时。夜晚也被女儿的睡眠切分成零碎的几段,往往刚进入睡眠便被哭声惊醒。新生儿的牙龈如同刀片割过乳头,一边哺乳,一边痛得吸气。
每一天,我仿佛都被放在火上烤着。后来缓过劲来,我才明白,那时候我是有点产后抑郁的。说实话我的状态非常撕扯。我既爱孩子,但又有一点“恨”她。我觉得是孩子让我的生活变得一团糟,想飞又飞不起来,变得很无力。
产假刚过,孩子5个月,没人照顾,爷爷奶奶把女儿接回了老家。从此我过上了双城生活,每个月从北京到老家往返一次。双城背奶的生活是这样的:我买了一个超大的行李箱,里面放着两个超大号保温箱,把母乳冻成一袋袋的,再放一些冰块,这样能保证四五个小时不融化。我在北京每周六不休息,加班,这样可以集中调休凑出几天完整的时间。
(有时候女儿也会坐高铁,和我回北京上班)
北京到老家,1137公里,高铁4小时44分,每月往返一次,每次背三四十袋奶。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孩子快一岁。由于长期使用吸奶器而不是亲喂,乳腺炎反复发作,动不动就发烧。
疫情的到来,再加上身体的不适,我终于断奶了。随着孩子的长大,我对她的思念也与日倍增。我知道我该做一个了断了,虽然再过半年我就可以得到落户北京的资格,但我还是坚定地选择了离开。
(检阅妈妈的工作成果)
Part3. 带一个2岁孩子,竟然比管50人团队还累
初当妈妈的第一年,最多的是焦虑,无边无际的焦虑。作为职业女性,10年的媒体经历,一步步把我训练得果决、靠谱、使命必达。但育儿却完全不同,它充满变数,日日仿佛是新的。
在社会化进程中,职场的驯化逐渐将我们培养出一种能力,那就是“这个项目再难啃,也一定要啃下来。”工作中有OKR,有deadline,要非常工整地执行每一步动作,因为它与后面的环节环环相扣,不能掉链子。但育儿不是,孩子是复杂的、真实的生命,计划往往没有变化快。所以有孩子这件事对我来说,冲击非常大。我没办法像处理工作一样,来对待我的孩子。在孩子面前,我变成了一张白纸。
(日常遛娃)
焦虑的另一端源于比较。横向比,纵向比,哪怕一点小事也会搅乱节奏。生娃前,我一心扑在工作上,不善家务,不会做饭。可怕的是我有个邻居,两家孩子相仿。她是小区出了名的手工达人,全职带娃。每天花样百出地给她孩子做手工玩具、各种各样的辅食,而且特别好看。“你知道吗?我每看一次,就觉得自己像个废物。太难受了,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光应付工作和孩子,都要了我半条老命。”直到后来,我终于想到一个办法,“我把她的朋友圈屏蔽了!这个世界顿时安静了。”
回到老家,我选择了一份可以居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空前充裕,但这时我才发现:带一个2岁孩子,竟然比管理50人团队还难!
(2岁,在新疆天山南麓爬山)
女儿格外黏我,几乎不要其他人。不知道是因为早期疏于陪伴,还是她本身性格如此。虽然工作中我雷厉风行,但有娃的生活常常一地鸡毛。我深刻地感受到被剥夺,育儿把我的个人时间和空间压缩得非常小非常小,我没有办法做自己,这件事让我特别介怀。
孩子哭起来歇斯底里,我只好用婴儿背带把孩子挂在身上摇,常常一天都没法坐下来休息,吃饭洗澡都靠挤时间,“连洗澡的时候,孩子都缠着我。我只能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简单冲洗。”那些汹涌而来的沮丧无处诉说,又累又倦,我的脾气也越来越大。
我尝试过很多种办法来控制情绪。我不停告诫自己,不要轻易跳上情绪的火车。把愤怒想象成一辆呼啸而过的火车,你不上车,火车马上就会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让它过去!!
可情绪如洪水,宜疏不宜堵。情绪失控最严重的时候,孩子哭,我也对着她嚎啕大哭。有娃之后,生活的真相向我徐徐展开。
我觉得自己体内住在一个永远年轻、永远热血的青春期孩子,有很多想法,很多欲望。但同时我又身心俱疲,宛如老狗。这其实很矛盾,一方面很着急,一方面又得过且过。或许,育儿本身,就是一场不断接受、不断妥协和自我审视的旅程。
Part4. 成为母亲的“就职培训”
女儿刚过2岁,我把她送到一个各方面都不错的托班。就这样,我才从焦头烂额的生活中,一点一点挣脱出来。多出来的时间,终于让我可以喘口气做回自己,也有了更多时间来自我学习。
任何职业都要经过培训,为人父母却不需要任何考试。我并不想当个“不及格”的母亲,于是一边担心过度的放任会制作出一个“熊孩子”,一边担心太严厉会扼制孩子瑰丽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一边担心太早让她学东西揠苗助长,一边担心放任不管会让她在起跑线上慢半拍。在育儿这条路上,我左支右绌,苦苦寻找平衡点。育儿书里的条条框框分到孩子的月龄,我却在日常应用中感到捉襟见肘。
成为母亲的“就职培训”,我用了两年,初窥门径。我终于能控制住脾气,在发火前深呼吸。看了很多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知道养育要顺应孩子不同时期的身心发育特点。我努力摸索适合自己的育儿之道,寻找志同道合的同类,靠谱的家庭教育机构。
后来有一次我在樊登读书·新父母上听了一门课,那是樊登老师讲的。他提到“孩子是复杂的有机体”,只有先理解生命,才能再思考教育。我特别欣赏这个理念,它一下点醒了我。那门课我前后听了几遍,早上起来做早餐的时候听,跑步的时候听,睡前的时候听,反复听的时候我升腾起一种感动和顿悟。如果说我把我的女儿当成一个生命体重新去看待,我觉得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和女儿一起做手工)
以前我跟大多数家长一样,觉得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可以用来计算,可以人工干预和制造出来。比如说我希望孩子未来成什么样的人,我就可以一步步去精心培养,然后把她变成我心目中的样子。但真正经历过养育之后,我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面对一个真实的鲜活的生命,整个过程比我想象得要漫长得多、复杂得多。而且孩子一定能按你想象得那样成长吗?或者说即使是那样,孩子一定开心吗?
前几天我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纪录片《绿色星球》,它主要讲地球上的植物是怎么存活的。植物们为了争夺光照、雨水、空间和营养,也会相互竞争,彼此厮杀。竞争的最终胜利者,长得非常强壮,又很高大。但那些没有抢到阳光的呢?它们会死吗?当然不会,它们不会坐以待毙,它们很聪明,最后用自己的生存方式活了下来,而且自得其乐。
这会让你觉得世间万物是很有意思的,生命是很有趣的。这也在断提醒我,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生命体,要尊重生命,给孩子自由。给孩子自由,孩子是不是就不愿上进或者不懂得进步了?其实不是的,生命本身是有上进心的,会自尊自爱,然后往上走。生命被看见、被鼓励、被滋养了,这个生命才能真正盛开。哪怕她成为不了最顶尖的那个人,但她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成为独一无二的那一个。
Part5. 当好一个园丁,而不是木匠
养孩子确实挺累的。但有了孩子以后,我反而觉得孩子给了我一个非常喧闹,但又很静谧的世界。白天我要跟她斗智斗勇,相爱相杀;但到了晚上当我真正静下心来,看着熟睡的她,我的内心会涌起一股巨大的感动。我仿佛进入到了一个大玻璃罩里,我俯仰天地看宇宙星辰,我感受到真实的生命连接。
“我以前从来没有这么爱一个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份爱。孩子睡着时,我总是忍不住去看她,一直看一直看。我觉得这份连结正攥着我的心。
(爬天山时,也要抱抱)
虽然现在大家对教育普遍都很焦虑,但我觉得教育其实是一个选择。就像我看过一本书《园丁与木匠》。
优秀的园丁不会在种西红柿时,发誓一定要种出最大的西红柿;也不会在种兰花时,立志要种出最美的兰花。园丁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创造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让每一种植物都能够在里面茁壮成长。以它们的方式,长出它们该有的特色。
这就好比人类的童年。父母是园丁,负责为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生态系统。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像植物一样,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探索应对的方法。
而木匠呢?木匠只希望把一个东西打造成他所想象的那个样子,所以他拿着锯子、拿着锤子、拿着榔头,他敲敲打打,浑身冒汗,然后把材料硬刻成那个样子。接下来那个东西除了能做桌子之外,你想让它再长出芽来,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已经死了,它就变成一个桌子了。这辈子就这样了。
一个园丁的工作和一个木匠比起来哪个舒服?园丁的责任是撒种子,这早就撒好了,然后施肥,然后浇水,看着它成长,喝杯茶,感受一下,它自己会冒出来。我当然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开心的园丁,坐在那儿喝一杯咖啡,然后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成长。
成为妈妈的第三年,我终于跟自己和解了,更多的时候我感到快乐而满足。学了那么多,走了那么久的弯路,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妈妈,我也不追求完美。
我知道,困难将如影随形,但我会一直在路上。
(以上故事均由【樊登读书·新父母】团队采访撰写,是由当事人口述的真实故事,获当事人许可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这一期【樊登读书·新父母】的用户育儿故事就分享到这里,每个妈妈/爸爸都值得被听见。
你的育儿路上,都经历了什么?
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的故事,欢迎联系我们。你说,我们听,等你。
欢迎在留言区,将你的精彩讲给我们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