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绝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可活过5年,术后康复引入智能手环
上海乳腺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已达91.8%,达到欧美先进发达国家水平。
10月2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第十二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暨第二届上海乳腺癌康复论坛”上获知上述消息。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指出,罹患乳腺癌早已不是“世界末日”,正逐渐演变成一种可预防可管控的“慢性病”。但既往的就诊模式过多聚焦于疾病治疗,忽视了术后康复和后续疾病管理。
他呼吁,乳腺癌诊治亟需推行“全程精准管理”,引入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来撬动改革。目前,一种“康复手环”应运而生,乳腺癌术后患者佩戴手环即可实现远程监测,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专业的术后健康管理,延长生存期。
“智能手环”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可实时收集患者运动和睡眠信息,并将数据反馈至医院平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供图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与超重成正比
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27.9万,并以每年约2%的速度递增。
邵志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分别为45-55岁、70-74岁,高发与遗传、肥胖、雌性激素滥用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该病城市女性发病率高于农村,这也与城市诊断水平高、人群的健康意识等密切相关。
来自今年上海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称,上海女性乳腺癌患者五年相对生存率指标已达到91.8%,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乳腺癌患者都可以活过5年。
邵志敏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在积极推进乳腺癌规范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整体诊疗水平提升较快。但他同时强调,既往的就诊模式,过多地聚焦于疾病治疗,而忽视了术后康复和后续疾病管理等环节。
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不仅在医院,在家如何康复也很重要。这是此次大会专家的普遍观点。
“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乳腺癌患者的膳食营养、体力活动、体重变化等个人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与肿瘤复发、无病生存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邵志敏说。
超重与肥胖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教授表示,国外大型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与体重不变者相比,乳腺癌患者诊断后如果体重指数增加0.5-2kg/m2,复发风险增高40%;增加2kg/m2以上,复发风险增加53%。中国的证据表明,乳腺癌患者诊断后1年半如果体重增加5kg,死亡风险将增加65%。”
监测手环实时上传数据至医院平台
邵志敏指出,目前在上海,一些医院已经开始尝试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乳腺癌单病种全程管理。
比如微信平台“妍康e随访”,“健康人群或接受治疗乃至术后乳腺癌患者,都可通过这一平台完成初步筛查、诊断,与专家建立沟通,便于开展术后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配药、随访等。尤其方便那些术后出院、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随访的患者。” 邵志敏说,目前已经有近2万人纳入这一信息管理平台,其中80%患者来自肿瘤医院。
在此次大会中,100名乳腺癌术后患者有望通过移动穿戴式设备——乳腺癌康复管理智能手环,来实现术后的健康管理。这一手环会实时收集患者运动和睡眠等方面信息,将数据反馈至“妍康e随访”平台,即可实现医院平台的监测。
郑莹介绍,持有“康复手环”的患者将获得对其生活质量、身体成分、体脂肌肉、运动情况等方面的评估,形成个人评估档案,档案最快可在3个月后形成,也可进行长期监测、分析。
医生将针对每名患者的评估档案,制定相应的卡路里消耗“指标”,当手环使用者每日卡路里消耗或睡眠不足时,系统将立即警觉,提示“应该动起来”。如果患者长期处于“不达标”,后台将直接介入和联系,指导康复患者的生活方式,预约门诊。
今后,这一智能“康复手环”有望在更多术后乳腺癌患者身上得到应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