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沙院士“一桌菜”②丨“小辣椒”改变大世界——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蔬菜育种专家邹学校

2022-05-26 20: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院士名片】

邹学校,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蔬菜育种专家,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36年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辣椒种质资源创制、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造性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菜单】

“湘研系列”“湘辣系列”“博辣红牛系列”等

特点:幼苗健壮、成活率高、缓苗快、抗病虫害能力强、挂果丰硕、产量大,品种丰富,口感好。

【正文】

“无椒芥不下箸也。”辣椒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据统计,全国吃辣椒人数超过6亿。“辣不怕”“怕不辣”“不怕辣”都表达了人们对辣椒的喜爱。

邹学校被誉为“辣椒院士”,正是他与辣椒结缘这三四十年,改写了我国辣椒育种的历史。他的钻劲、韧劲和“安静”,带给了全世界一个丰沛的“辣椒王国”。

“天选”学农 结缘辣椒40余年

“对不起,会议延时让你们久等了。”5月10日下午5时,邹学校院士匆匆赶回办公室,满脸歉意。中等个头的他身穿一件简朴藏青色外套,戴着一副银色边框眼镜,温和而谦逊的三言两语让人倍感和蔼、亲切。

1963年6月,邹学校出生在衡阳县桐梓乡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四人都随着父母干农活,儿时的邹学校勤奋、踏实,盼望着知识能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他说,小时候想过当售货员,当铁路工人,只想着“啥时候能吃上国家粮”就好。

初中毕业,他从镇中学考进县城,可由于基础薄弱,高一他没能分进重点班,很多课程都搞不懂,但凭着自己一股钻劲韧劲拼劲,1979年,他成功考上大学。

据回忆,当年邹学校的高考分数线高出许多,因为不是电脑分配,学生档案便被分堆码放,好学生当然是各校“抢夺”的目标,邹学校的档案就被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率先抱走,就此拉开了他与辣椒结缘的序幕。

在校期间,邹学校学的是蔬菜专业,对瓜果蔬菜的种养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3年,本科毕业的他又成功考入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攻读硕士。1986年,硕士毕业的邹学校被分配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而他接到的第一个研究项目便是培育优质的辣椒品种。

“千里挑一”建成我国最大的辣椒资源库

邹学校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他深知庄稼人对丰收的渴望。但当时的辣椒种子多为农民自留,产量低,抗病性也较差,收成当然不好。

邹学校说:“蔬菜要想长得好,育种是关键。”于是收集优异的辣椒种子资源,扩大杂交遗传背景,风里雨里不断优中选优成了邹学校日复一日的功课。

每到异地出差,他必定去逛逛当地的菜市场,看看有没有育种价值的辣椒品种。一次,邹学校在秘鲁考察,发现河边苗圃里的辣椒品质、外观俱佳,可尚未成熟。听说远处另一个苗圃可能熟了,可看看时间又与自己的行程有冲突。他思来想去立即付费委托当地工人寻找,可当夜幕降临,迟迟不见工人返回的身影,他焦急地在宾馆门口徘徊,最终等来了“新辣椒”如获至宝。

邹学校说:“一亩试验田一般种上两三千株辣椒苗,然后从个头、开花、抗病性、挂果等等角度层层去选,大半年以后,最终能选出个两三株就算很不错了。”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辣椒品种仅有60几种,种植面积仅300多万亩,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因为多地难适应“太辣”。而邹学校团队将甜辣椒与尖辣椒杂交培育的微辣型“湘研”系列“牛角椒”打破了这一格局,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杂交辣椒品种。

培育、记录、分析、对比……选育一个优质的新辣椒品种至少要8至10年。30多年来,邹学校及其团队收集和保存国内外辣椒种质资源3219份,建立了我国最大的辣椒种质资源厍。其团队已成功育成新品种56个,42个获得国家奖项,全面提升了我国辣椒品种早熟、丰产、抗病、抗逆、耐贮运和机械化采收育种水平。

如今,每年我国新增辣椒品种1800余个,全国辣椒品种已逾万个,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邹学校团队培育的多个品种在东南亚、中非等种植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

“每月3000多元话费 给农民兄弟答疑解惑”

“你们抓紧明天下午的机会,邹院士明天要到汨罗去了,然后他还得去云南看辣椒基地……”

联系采访邹院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位专家除开一些管理工作,一大部分时间不在田里,就在去全国各个“试验田”的路上。

邹学校常说的名言是,“研发什么品种好不要问我,要问老百姓的菜篮子。”“你不到田里去,怎么发现椒农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邹学校回忆说,1996年他第一次走进湘西泸溪县,又喜又忧,喜的是这里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合种植辣椒,忧的是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当地百姓积贫积弱。

“开始,农民都不大信任我们,说产量哪能说翻倍就翻倍?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示范种植,当年,辣椒亩产就从1000公斤增长到了3000公斤。”

翻两倍的产量让邹学校一下子成为了农民朋友眼中的“明星”,后来每到泸溪,要电话、问问题、买种子……能被围个水泄不通。

20多年来,邹学校的团队在泸溪相继推广种植了“兴蔬301”“博辣红丽”“博辣红牛”等10多个辣椒品种,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也顺利帮助当地农民成功脱贫致富。

邹院士的助手说,每每到各地“试验田”,他现场能解决的最好,很多来不及解决的问题他就把电话留给农民朋友,以前电话刚刚普及的时候,接电话还要收费,他每月话费高达3000多元,基本都是在给农民朋友答疑解惑。

“老师常说,做科研、出成果很重要,但是解决农业实际问题也很重要。”邹学校很多学生都有陪着老师连夜坐火车、转汽车赶往辣椒田的经历,只因他又接到农民的电话,辣椒遭遇了病害、虫害、寒潮……都让他牵肠挂肚。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辣椒多地的平均亩产约1000公斤左右,能突破2000公斤就算上是大丰收。而如今在邹学校团队的不断攻坚、突破下,辣椒的平均亩产基本稳定在4000公斤以上,在山东、新疆、云南等很多土地和气候条件优渥的环境中,产量均已突破5000公斤。

“采收成本降低700元,亩产却提高200公斤”

在湖南农业大学的西门,就有一片蔬菜种植基地,其中几个辣椒大棚长势喜人。邹学校说,这个新品种跟樟树港辣椒口感差不多,前几批小规模上市反响颇好。

30多年来,邹学校锲而不舍地开展辣椒分子育种研究,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增强蔬菜作物抗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孜孜不倦。

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增加,辣椒收割又成了椒农遇到的“新问题”。邹学校说:“辣椒种植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必须靠人力的精耕细作,有些地方人工采摘成本约1元钱每斤,一旦市场行情不好,就会出现无人采摘的情况。”

为了找到适合机械化采收的品种,邹学校及团队费劲10年,成功研发了“博辣红牛”品种,这也是我国第一个适合机械化采收的杂交辣椒品种。

“实现机械化采收,辣椒树形要直,分叉要少、果形要差不多一致。”邹学校算了一笔账,一台辣椒采摘机一天可收100至200亩,比500个人手工采摘产量还要高。“博辣红牛”每亩的采收成本可降低约700元,亩产却提高了200公斤,这一来一去就为椒农增加了一大笔收人。

如今,我国辣椒在形状、颜色、风味、口感上已经总总林林,丰富多彩,愈万个品种种遍大江南北。但邹学校认为,这才是辣椒世界的新起点。他和研究团队将不断推动辣椒口味的多元化和应用的多元化。

邹学校说,其实辣椒不光可以用来当蔬菜、用来调味,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证实,辣椒有镇痛止痒、降脂降糖、抗癌、抗菌、降压、调节内分泌系统、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的作用,甚至还可以应用到催泪弹、药物、保健品、生物农药、远洋航海油漆喷涂等等领域,“小辣椒”一定可以改变“大世界”。

【院士寄语】

“学生就跟我的孩子一样,怎么能不关心”

在科学领域,邹院士的成绩斐然。2021年,他还荣获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在他满满当当的日程中,总标记给学生回邮件、改论文、指导课题。他说:“学生就跟我的孩子一样,怎么能不关心!”

邹学校说,青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他勉励未来的青年科家们,要牢记“静”这个关键词,希望青年人能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找准目标、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迈进!

原标题:《长沙院士“一桌菜”②丨“小辣椒”改变大世界——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蔬菜育种专家邹学校》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