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请潘周聃!一位青年眼中的中国与世界
潘周聃的走红,是从那段霸气酷拽的“学霸起身”短视频开始的。
“潘周聃,29岁,硕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他在参加《最强大脑》时的起身动作在最近两个月从抖音火出圈,甚至吸引了无数网友大开脑洞地拍摄模仿秀。一时间,“万物皆可潘周聃”,他的名字多次出现在热搜榜单。
事情的走向超出了潘周聃的预料。他拍视频回应走红,并在模仿视频的评论区和网友互动。这种“批改作业”式的交流引发了更广泛的关注,而他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古文功底让人们看到了这个理工科“学霸”的另一面。
多年的海外留学经历让潘周聃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认。同时,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研究者,他对于中国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同样保持着持续的观察。在和网友互动的过程中,他乐于分享这些工业和文化知识。
潘周聃起身画面及部分抖音热榜
当“学霸”遇上“00后”
今年4月初,潘周聃的抖音帐号突然出现爆炸式的未读消息。作为在国外读书的青年研究者,他一直忙于科研,抖音帐号已经很久没有更新,粉丝只有个位数。看到私信后,他才知道自己成了公众人物。甚至有好奇的网友想通过他身边的朋友了解他的信息。
国外恰逢复活节长假,潘周聃想要有所回应。他拥有十多年的摄影和视频制作经验,研究人工智能,对智能推荐很感兴趣,但面对短视频,还是心里没底。他对于这种体裁的直观印象就是篇幅短小,如何尽可能把想表达的信息量塞到1分钟的视频里?他突然想到自己喜欢的古文,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共通点:“内容极致的凝练,这不正是文言文的特点吗?”
想到这些,潘周聃索性在深夜的学校里架起摄影机,自己拍摄剪辑出一条视频,发布在他的抖音帐号上。视频里的潘周聃并不像网友之前想象的那样“狂拽酷炫”。他语速平缓,借用《洛神赋》里的名句,形容节目中其他选手的精心装扮,“若轻云之蔽月,流风之回雪”。
来源:抖音@潘周聃学长
在节目中,潘周聃坐在两位选手身后,却首发出场,因疫情原因提前结束录制,却时隔两年再次回到大众视野。他用《道德经》中的话描述自己的经历,“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视频在抖音上发布后,很快获得了上百万的点赞。还有无数网友在录制模仿视频后,在评论区艾特潘周聃本人的帐号。很多网友都是“00后”,充满趣味和想象力的模仿让潘周聃印象深刻。随后,潘周聃“在线改作业”,引发了更多网友互动。随手在模仿视频下发表的评论常常能收获几十万点赞,这样的传播能量让潘周聃很惊讶。
部分抖音留言和互动
很多网友对潘周聃的印象是“学霸”。北京申办冬奥成功后,当地旅游局大力扶持、培养当地会说中文的滑雪教练,他也参与其中。当时,请教练需要很多费用,他决定自学,运用动力学控制的专业知识建立物理模型,用这种方式拿到了证书。
但潘周聃自己并不愿意以“学霸”自居。他喜欢引用韩愈《师说》里的那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自己只是比“00后”网友们早上了几年学而已。
观看中国的方式
潘周聃出生于南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他讲解,他的名字里包含了两位圣贤:老子(字聃)和庄子(名周)。在父亲的影响下,他自小就在家中书房阅读《古文观止》等著作,这份爱好一直延续至今。很多成长中的困境,他都在古文中找到了答案。
第一次抖音直播中,潘周聃向网友介绍自己的家乡,说到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的王安石。南京古称金陵,自古就是文坛重镇。他对于文史的兴趣,与故乡耳濡目染的氛围分不开。
小学时,潘周聃放学后常去附近的夫子庙散步,总能遇到在考试之前来拜孔子的学生。夫子庙里的江南贡院是古时候的科举考场,后来他读到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句诗,“科以人重科益重”,懂得了教育、考学是为了培养人才。
母校的教育理念常常提到“中国灵魂,世界胸怀”,对潘周聃的思维方式影响深远。上高中时,文史课的老师让学生自己拟定主题,搜集资料,制作讲义上台演讲。每次潘周聃演讲的内容,都让同学们听得上瘾。
高考后,潘周聃决定赴欧洲留学。他先后在意大利、瑞士和英国读书,从学习车辆工程专业,到自动化系统控制与机器人、人工智能优化算法研究,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一步步学到工业4.0时代。在国外多年,他反而对中国文化和科技的理解愈发深刻。
来源:抖音@潘周聃学长
他发现,不同大陆的文明发展有着相似的流向。读硕士时,潘周聃参加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160周年校庆。其中一段演讲说到瑞士如何依靠交通、工业的发展,从桃花源式与世无争的“后进生”国家变成如今世界闻名的经济强国。
听到这里,潘周聃一下子想到了中国的青藏铁路和全国的高铁路网,这是他从中学开始就保持关注的领域。工业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关系,他体会得太深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很多人第一次坐上高铁,不也会发出和古人相似的感慨吗?”如果三国时期有从成都直达西安的西成客专高铁线,诸葛亮就不用六出祁山了吧。
潘周聃同样有过迷茫,信息工程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他读本科的时候,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学术概念,谁都想不到短短十年,这一领域已经家喻户晓。尤其在中国,互联网科技已经在近几年跃进世界领先梯队。成立于家乡南京的SHEIN成为风靡海外的跨境电商平台,而造就潘周聃走红的短视频也是先在中国流行,而后受到世界范围内的欢迎。
身处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潘周聃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了消解焦虑的办法。他很喜欢“天长地久”这个词。《道德经》第七章写道,“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人不必放大当下的得失,要用长远的角度看问题。
热潮中的局外人
从走红到现在,潘周聃的抖音帐号粉丝已经超过240万。人民网曾发布评论称,潘周聃的走红展现了大众对知识的向往和崇拜,人才正在被这个时代用新的方式关注。潘周聃知道这样的粉丝体量背后的意义,这个名字的影响力让他决定做些什么。
5月14号,潘周聃应《经济参考报》的邀请,准备参加一次直播连线。为了测试效果,他在连线的前一天晚上开了一场单人直播,没有做什么准备,还是像中学时那样,结合日常生活经历与情境,讲解自己眼中的古代诗文。短短一小时二十分钟,这场直播就吸引了300万网友观看。这样的传播力让他有些惊讶。
连线当晚,潘周聃与抖音达人@廉洁盘西游 聊《西游记》。他很喜欢这部经典小说,原著里的那些囊括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形象让他着迷。即使是石破天惊的孙悟空,也并没有如愿以偿的人生,正是这样的不完美成为了这场心路历程的意义。南天门的守将会拉着许久不见的大圣喝酒,这样的生活场景让他感受到穿越时空的亲切感。
潘周聃(左)在抖音直播连线中
2个小时的连线结束后,潘周聃有些意犹未尽,又和网友们继续聊了20多分钟。有的网友在他的推荐下,买来《资治通鉴》等大部头著作,仔细阅读,还定期记录自己的读书笔记,在评论区@潘周聃的帐号,请这位学长来“批改”新作业。
就这样,潘周聃意外地从一名网络热梗的主人公变成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他起初觉得,自己只是这场网络热潮中的局外人,无意间被聚光灯照亮。而现在,他在和网友的互动中,找到了分享古诗文知识的兴趣点。在文字与文化中,蕴藏着一个民族过去演变的痕迹,以及跳动的脉搏,他希望把这些传递给更多人。
春假过后,潘周聃会把重心放在学业和科研上,但文化知识科普是他想要持续做的事情。有时间的话,就拍一拍抖音,没时间制作视频,就开开直播,和年轻网友们聊自己喜欢的古诗文、中国科技和其他话题。如果有一天热度最终退去,也是顺其自然。“于此间咱们何不梦蝶一番,永远29岁,永远恰到好处的年轻,不亦快哉?”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原标题:《有请潘周聃!一位青年眼中的中国与世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