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中国参加革命,他有一首《青花颂》
近日由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举办的“风雨同舟五十载——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与宋庆龄”文物史料展,第一次系统地以文物、影像、书信、照片呈现了这个在中国生活奋斗60年的新西兰人的传奇人生,以及他和宋庆龄之间的深厚情谊。
晚年的路易·艾黎和宋庆龄路易·艾黎(Rewi Alley,1897-1987)是定居中国的著名新西兰作家、教育家。他于1927年来华,1933年在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介绍下认识宋庆龄,自此被引上中国革命的道路,后来在中共地下党的秘密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17年是路易·艾黎诞辰120周年,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展出一百余件相关文物和史料,包括一组珍贵的青花瓷器、近期新发现的珍贵照片、首次公开的宋庆龄私人函件等,以寄深切缅怀和纪念。展览于10月16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至12月31日闭幕。
青花瓷象征革命友谊
展览以一首《青花颂》拉开序幕,那是1958年路易·艾黎为宋庆龄写下的诗歌:“就象她喜爱的青花瓷,挺秀而典雅,她一生刚毅英勇,坚定不移,为她无比信任的人们服务;……她的一生对所有妇女,是越来越大的启示,她的名字就是警世的鸣钟——宋庆龄。”
宋庆龄晚年曾在写给友人邓广殷的信中提到这桩往事:“路易深知我喜欢蓝白混色,为我写了一首赞诗,首句是:‘她喜爱青花(瓷)’。此后,我便有了一些朋友们赠予我的美丽青花瓷藏品。” 宋庆龄在上海的寓所客厅橱窗内一直陈列着艾黎赠送的青花瓷,那也是他们革命情谊的象征。
展品:宋庆龄收藏的艾黎等友人所赠青花瓷。路易·艾黎1897年出生于新西兰的一户爱尔兰移民家庭,1916年志愿加入新西兰远征军赴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因功荣获勋章。战后他回国与友人一起拓荒经营农场。1925年,艾黎在报刊上陆续读到有关中国大革命的报道,引发他对中国的关注,并决意前往闯荡。
1927年4月,路易·艾黎乘船抵达上海,入职公共租界工部局。后来,他曾利用这一身份便利,帮助掩护过许多中共地下党员,包括中共地下党员陈翰笙、顾淑型夫妇,红军闽浙赣苏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刘鼎等。
1933年春,经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介绍,艾黎在莫利爱路宋庆龄寓所(今香山路孙中山故居)与其相识。1934年起,艾黎与志同道合的友人逐渐聚集在一起讨论政治,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宋庆龄不断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使其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支持并参与中国革命活动。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收留保护地下共产党员,从事革命活动以唤醒国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发起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开展生产自救、募集物资以支援抗战。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共同倡导世界和平,致力于中国与各国人民友好事业。宋庆龄评价艾黎是“新中国的一位诚实忠诚、不屈不挠的朋友”。
首次公开的秘密电台
路易·艾黎与宋庆龄1930年代在上海的交往是此次展览的一个重点。当时他们曾分别以工部局督察和孙中山夫人的特殊身份,从事中共地下党的秘密活动,如为苏区红军购买转运医疗器械、药品以及各种物资。
展览照片:红圈标识处为当年艾黎家顶层设置秘密电台的小阁楼。1930年代,共产国际中国组和上海地下党与中共中央联络的秘密电台就设在艾黎家中。展览首次以照片的形式公开了当时艾黎的住所。据介绍,以往对于路易·艾黎住所仅有文字记载,馆方工作人员为筹备展览多方查阅,终于在同时期的历史照片中找到了位于愚园路的这个小阁楼。正是在这里,艾黎和宋庆龄等人通过秘密电台得知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展览还展出了1935年11月7日宋庆龄致艾黎的一封信,他们在信中以暗语欢庆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路易·艾黎与宋庆龄1930年代在沪相关史迹一览图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此次特别制作了路易·艾黎与宋庆龄1930年代在沪相关史迹一览图,标识了10处上海现存的宋庆龄和艾黎当时从事革命工作的场所、故居和友朋寓所,包括斯诺夫妇寓所、格兰尼奇夫妇寓所、史沫特莱寓所,均为此前未被系统认定和公布的名人故居。
携手救亡:“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在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和路易·艾黎共同投身于支援中国抗战的救亡事业。1938年艾黎等人发起“中国工业合作运动”(简称“工合”),组织民众开展生产自救。同时,宋庆龄在香港组织成立“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向海外募集物资支援国内的抗战和“工合”事业。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分别在上海和甘肃从事收留教育贫苦儿童的工作,为新中国培养新一代青年人才。
工合协会成立后,艾黎在陕西宝鸡设立第一个地区办事处。在两年的时间里,宝鸡成为工合运动的一个模范点。宋庆龄在提到那里的工作时,常对艾黎说“侬格宝鸡”(沪语,即“你的宝鸡”)。
为培养工合技术人才,艾黎于1941年起在工合西北区陆续开办培黎工艺技术学校(简称“培黎学校”),免费招收贫苦学生就读。1942年艾黎被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解雇后,他将全部精力用于学校的建设。宋庆龄十分关心学校的发展,不断给予该校物资和资金捐助。
展品:宋庆龄保存的早期“工合”徽章。同播友声:写书、翻译、办杂志
路易·艾黎的一个重要身份是作家,早在1936年,艾黎就曾创作纪实小说《囚徒》和舞台剧本《黎明之前》,描写当时上海工人的生活状态。在宋庆龄的支持下,艾黎与格兰尼奇夫妇负责撰稿、编辑和出版《中国呼声》杂志,传递进步的声音。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也为宣传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做了许多工作。
艾黎著作《有办法!》和《人民有力量》1952年6月,19个国家的代表应宋庆龄等人邀请出席亚太和会筹备会议,艾黎代表新西兰与会。亚太和平会议闭幕后,艾黎陆续访问中国多地,写下了许多旅途札记,收录在《有办法!》和《人民有力量》两书中。
此次展览中值得注意的展品,还包括宋庆龄收藏的艾黎所赠著作。包括纪实采访《抗洪的人们》(又名《人定胜天》,1956年北京出版),《黎明的孩子——亚洲农村儿童的故事》(1957年北京出版),《人道的中国》(又名《富有人情味的中国》,1957年新西兰基督城出版),《京剧》(1957年北京出版),《江西日记》(又名《江西的土地和人民》,1962年北京出版);诗歌文学著作《病树前头万木春》;翻译中国文学著作《胡笳十八拍》(1963年北京出版)《杜甫诗选》(1962年北京出版)等。
宋庆龄收藏艾黎所赠著作这些出版于1960年代的书籍,宋庆龄曾在1970年代试图再觅购其中几本,被告知已经绝版、难以寻觅;如今更是难以找到、找全。加之这些书籍大部分有艾黎题赠签名,有的还夹有艾黎致宋庆龄的便笺,更显得珍贵。
宋庆龄和路易·艾黎的通信,根据宋庆龄的意愿,大部分没有保存下来。此次展览中展出的信件,是从仅存的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通信中挑选出来的。-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