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经济新动能|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应该实现均等化

刘瑞明
2022-05-27 18:1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当前,中国正处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期,如何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中国未来的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后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一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有效的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发挥高等教育在现代化强国构建的作用。

客观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长足的进展。从1977年到2019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不到1%快速上升到45.7%,高考录取率由4.7%上升到了82%。这种跨越式的进步,不仅使得适龄青年的人力资本得到了提升,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而且使得大批寒门子弟获得了通过高等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改善了社会收入差距。毫无疑问,从总量增长的角度来看,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所取得的进步是举世瞩目的。

但是,如果从结构的角度来观察,中国的高等教育在现实中却常常受到诟病。其中,一个异常突出的问题是,以教育部属高校为代表的优质高等教育招生名额在各地呈现出典型的分配不均。高校招生名额的分配不均,集中表现为两个紧密相关的方面:

第一,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各个地区之间分布高度不均,造成高考录取率在各个地区之间差异甚大。以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区域分布差异为例,现存的75所部属高校中,东中西部拥有的部属高校数目分别为50、13、12所,而内蒙古、河南、广西等13个中西部省份没有部属高校。

第二,在现实中,部属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属地化”倾向,招致了社会大众对于其招生公平性的严重质疑和不满。

从事实考察,这种“属地化”产生了多方面不利的影响:

第一,中国高考决定了一个考生是否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如果能被中国最顶尖的一部分大学录取,对其职业前景具有重要影响。部属高校的高度属地化倾向,人为降低了部分省份的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违背了宪法中的受教育权平等的原则。

第二,部属高校的高度属地化有碍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扭曲人力资本的培养,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第三,部属高校的高度属地化带来的教育不平等将加剧收入不平等,弱化教育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功能,加剧社会两极分化。

第四,部属高校的高度属地化倾向不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并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和文化差异。

有鉴于这种“属地化”危害的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和生源质量。为了缓解和改善部属高校的招生属地化倾向,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教育部于2008年1月出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规定,部属高校要按照“生源质量为主,兼顾地区平衡”的原则来确定招生计划,并且明确规定“2008年在属地安排的计划比例不得高于2007年,在属地安排计划比例超过30%的,要逐年逐步调整至30%以内”。自此,开始了部属高校事实上的“均等化”改革。

在一项新近的研究(刘瑞明、焦豪、石阳、毛宇:《高校招生均等化政策改革与生源质量提升》,《经济研究》,2021年第7期)中,我们团队利用中国2005—2015年1189所高等院校的高考招录的大样本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2008年教育部招生均等化改革对于高校招生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第一,“均等化”的确使得部属高校的生源质量显著提升,这种提升效应在本省和外省均显著。这一结论在经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第二,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均等化”政策之所以能够导致生源质量的提升,主要是这一政策诱发了部属高校招生名额配置的“双重结构优化效应”:一方面,“均等化”改革后,部属高校将更多的名额分配到了外省,降低了本省招生数额,从而实现了本省和外省之间的“结构优化效应”;另一方面,“均等化”改革后,部属高校在外省的招生名额配置中,将更多的招生名额分配给了那些相对高分招生的省份,形成了外省生源之间的“结构优化效应”。因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是政策效果发挥的重要途径。

不同于通常的认知,我们的研究发现“公平”和“效率”并不矛盾,高等教育招生中的“机会公平”可能会诱发高校在招生名额配置中的“双重结构优化效应”,从而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因而,一方面,需要“保障教育公平”,从而在实现“机会公平”的基础上为国家的安定和谐和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需要“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在实现生源质量提升的基础上为未来的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我们的研究结论也意味着,属地化的遏制确实能够提升高校招生质量,因而,进一步遏制地方招生中的属地化,是未来中国高校招生质量提升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对于当前中国高考招生制度和教育资源配置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第一,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均等化”政策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第二,应当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并根据人口分布特征来设计高考招生名额分配,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

第三,在部属高校“均等化”之外,对于省属高校的招生“均等化”也迫在眉睫。

第四,需要为高校“均等化”配套相关政策,保障“均等化”的顺利实现。

归根结底,中国要想在今后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保障高校招生中的机会公平。

(本篇为澎湃商学院独家专栏“中国经济新动能”系列之八,作者刘瑞明为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本文源自刘瑞明、焦豪、石阳、毛宇发表在《经济研究》2021年第7期上的论文《高校招生均等化政策改革与生源质量提升》,论文作者之一刘瑞明根据中文阅读习惯作了一定的改写,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参阅原文。)

    责任编辑:蔡军剑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