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许多中国孩子不善表达,这跟学校不重视戏剧教育有关
【编者按】
10月14日晚,在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少年文学》杂志主办的“原创文学与戏剧教育论坛”上,多位从事儿童艺术教育、创作的工作者聚集在一起,探讨了他们对于当前中国儿童文学和戏剧的看法,呼吁应当重视儿童的戏剧教育。
论坛上,担任北京市教委艺术处金帆艺术团评委的王骐指出,现在许多中国孩子不善表达,即兴演讲的能力、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都很差,这与学校没有重视戏剧教育十分有关。
对谈中,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提出,中国当前的儿童话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花哨的、表面的东西太多,富有内涵的、打动人心的东西却很少。
而长期从事儿童戏剧教育工作的叶逊谦认为,文学与戏剧是紧密相连的,用戏剧多元的艺术形式引导孩子进入文学领域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在他看来,原创儿童戏剧的方式是对孩子进行真正的素质教育,戏剧可以丰富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教会他们懂得如何体谅人心。
来自俄罗斯的儿童剧编剧斯捷潘觉得,他接触的中国孩子多数都很怕犯错误,特别害怕失败。在他给中国孩子上戏剧演讲时,第一节课就是告诉孩子们要勇于表达。斯捷潘认为,儿童的戏剧教育不应该只是教孩子背台词,而是要引导他们学会找故事,“有趣”才会让他们真的感兴趣。
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四位嘉宾的发言:
王骐:我们的义务教育体系中,没有跟戏剧相关的课程。如果一个课程被纳入到教育体系当中,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现行的艺术教育就是美术和音乐,而美国的艺术教育包含了戏剧、舞蹈、音乐、造型艺术四大门类,俄罗斯也是这样。现在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造成了我们的孩子只能在有限的范畴内来学习艺术,而我们所说的戏剧教育很多时候是在学校的第二课堂进行。
第二课堂是活动教学,有的学校成立了戏剧社,会有各种各样的演出活动。但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往往表演有余,表达不足。所谓表演有余,是孩子们按照老师、专家的要求,演出了很多剧目,可是很少有孩子自己选择的余地。实际上,让孩子们能有自主表达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孩子让我有一个感觉,一旦接触人或者出国参加活动,很少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喜怒不形于色。我们的许多孩子即兴演讲的能力、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特别低,这显然和我们的学校没有重视戏剧教育十分有关。我们应当重视,把文学和戏剧教育结合起来,就才有可能把立美和审美结合起来,使孩子们从实践中产生认识。总的来说,我们的一些孩子知道的很多,做的少,实践能力比较差,这也造成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不高。
儿童文学作家、编剧张之路。张之路:当下中国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我们的儿童文学或者儿童图书的市场非常好,业内说是黄金十年,而且还准备迎接下一个黄金十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图书在整个中国图书的发行上,不但数量大,码洋还很高。和这个现象相悖是另两个分支:儿童戏剧和儿童电影。它们的现状与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我觉得没有太好的发展。
儿童电影现在每年的产量不少,2000年、2001年我参加了华表奖儿童单元的评比。那两年,我们的儿童电影产量差不多是100部,也就是说平均每年有50部,但是很多作品大家似乎都没有看过。有一位语文老师曾跟我说,让孩子看一部好的儿童电影,比他们上十节语文课起到的效果更大,但是现在很多孩子看不到儿童电影。
我们再说说戏剧,周围的孩子和家长一来没有机会,二来各种条件限制,几乎看不到儿童的话剧。但戏剧比起电影来讲,离孩子们更近。而我们现在的儿童戏剧有这样一个风气,加大了它的娱乐性,比如说舞台、道具、美术都做得很漂亮,而且在演话剧的时候,加上了歌舞。但作为一个儿童话剧,它的内涵和故事应当是更重要的事。当前的儿童话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花哨的、表面的东西太多,富有内涵的、打动人心的东西却很少。
中国儿童音乐剧研究会副会长、资深戏剧导演、儿童戏剧教育工作者叶逊谦。叶逊谦:我觉得无论是做演出还是做教育,最主要的是要看到孩子“看到的东西”,无论是给他们看演出也好,还是跟他们当面沟通对话,我希望能够传递一些感受和能量给他们。比如说,最近我在弄的一部叫《爱丽丝冒险奇遇记》的剧,我们想传递给孩子的是关于勇敢,关于创意,希望去打开他们想象的空间。刚才王骐老师说的我听了很有感触——“表演有余,表达不足”。我们希望孩子们是在思考的,他们有思想的,而不能只是站在舞台上背台词,搔首弄姿去假装一个人物。
无论是文学还是戏剧,最终不是有多么花哨的舞美,更多的是我们的心在向孩子们传递一个怎样的想法。我们不应当只是儿童文学,也不只是儿童戏剧,而是家庭文学、家庭戏剧。我经常想象一个美好的画面:当“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看完一个演出后,他们牵着手离开剧院时,能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去聊,有更多的创想。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如果能延伸出另外一个半小时的讨论,这才是一部剧最美好的地方。
中央戏剧学院教师、儿童戏剧教师斯捷潘(Stepan)。斯捷潘:现在全世界的情况都差不多——看书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小朋友想看的书和老师让他们看的书有时候不太一样,大部分老师不太懂孩子想要什么。在俄罗斯,初中的孩子在上文学课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戏剧作品。
我们应该从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让他们爱上文学和戏剧。从好玩开始,不要让他们觉得无聊。同时,我想说不要让孩子看成人的故事,现在一些儿童戏剧不是孩子们演的,而是成年人演的,这一点意思也没有。孩子是孩子,他们其实很聪明。虽然有文化差异,但无论他们是俄罗斯人、中国人,还是韩国人,他们都是孩子。
我发现,中国的孩子在三年级前都非常开放,但在那之后,他们就变得越来越收敛了。中国孩子很怕犯错误,我不知道老师给他们说过什么,但我发现他们特别害怕失败。我给中国的孩子上戏剧演讲,第一节课就是告诉他们要勇于表达,这里没有别的限制。很多老师让孩子们去学得跟成年人一样表演,但是他们是孩子,事实上我们不懂,他们其实很会演,因为在那个年纪很容易相信“这就是真的”。你告诉他,他现在是孙悟空,在他心里此刻他就是孙悟空,这是孩子的思维。你要让他觉得这很有意思,让他感兴趣,而不是教他背台词,要引导他们去寻找故事,同时也不要怕修改故事,很多人喜欢教授传统的方法,我觉得这不需要,你应该尝试去控制他们。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