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周岁了!解码全球首个运行的“光储直柔”建筑丨科创新动力

2022-05-25 19: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 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建绿色产业园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方案》的印发,将“光储直柔”技术带到了聚光灯下。

“光储直柔”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项技术值得被鼓励推广?它又是如何助力节能降碳的?

本期“科创新动力”,为您带来中建集团旗下中建科技建设的全球首个“光储直柔”建筑——让我们共同走进已高效平稳运行一周年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建绿色产业园,近距离了解这座备受瞩目的“光储直柔”建筑。

什么是“光储直柔”?

△ “光储直柔”技术示意图

“光”是在建筑区域内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储”是在供电系统中配置储能装置,将富余能量储存,需要时释放;

“直”是采用形式简单、易于控制、传输效率高的直流供电系统;

“柔”是指建筑具备能够主动调节从市政电网取电功率的能力。

“光储直柔”建筑即是将四种技术(光伏发电、分布式储能、直流电建筑及柔性控制系统)结合,相互叠加、整合利用,实现建筑节能低碳运转,光伏发电使每栋建筑都成为绿色“发电厂”。

“光储直柔”建筑长啥样?

△ “光储直柔”办公楼

中建科技全球首个运行中的“光储直柔”建筑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建绿色产业园内,共8个办公区域,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 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在4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屋顶,铺设了大量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满足整栋建筑三分之一的用电。同时依托储能系统,还可将多余电量储备起来。

△ 地下停车场的双向充电桩

停车场配备了中建科技自主研发的双向充电桩,既可通过储能系统为新能源车辆充电,又可从车里取电。

△ 柔性直流输电设备

整个办公区采用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电压控制在48V以下,非常安全;打印机、空调、水壶、咖啡机等,均为中建科技自主研发或改造的柔性直流输电设备,与普通设备相比,极大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

△ 柔性用电管理系统示意图

除以上特点外,“光储直柔”建筑最大的独特之处在于,运用柔性用电管理系统实现建筑用电的自我调节和自主优化,为缓解电力的供需矛盾提供有效解决途径。

中建科技“光储直柔”项目,每年节电超10万度,节约标准煤约33.34吨,减少碳排放超47%,相当于植树16万平方米。

“光储直柔”产品矩阵

“光储直柔”技术从最初的设计方案,到最终落地实施,离不开中建科技技术团队的专业力量加持。依托以江亿院士为主任的清华大学-中建科技“未来城市联合实验室”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中建科技成为“光储直柔”技术最大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获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到目前为止,中建科技已经围绕“光储直柔”技术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形成了完整的“光储直柔”产品矩阵。完成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11项、软件著作权1项,正在进行SRRC(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强制认证要求)认证的产品5项、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的产品1项。

更多“光储直柔”项目应用

依托中建科技-清华大学“未来城市联合实验室”,中建科技已积累了相关的碳中和核心技术并启动商业化进程。除了中建绿色产业园已投入运营外,搭载“光储直柔”技术的徐州园博园叠重阁、深圳大学城H楼、广州设计之都二期等一批示范性项目也将陆续投入运营。

△ 搭载“光储直柔”智慧配电系统技术的徐州园博园叠重阁

由中建科技承建的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场馆建筑建设工程项目(EPC)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悬水湖,是发挥绿色智慧建造和生态修复技术优势的重点工程项目。其场馆建设充分结合绿色建造理念,运用绿色可持续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探索生态化、智能化的建造策略。

中建科技在建设过程中,集成了7支院士团队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以“绿色城市、美好生活”为规划主题,以“一湖、四岭”总体规划结构为基础进行设计。通过中建科技“研发+设计+制造+采购+施工”的一体化建造、“BIM数字设计-智慧商务管理-工厂智能-现场智慧管理”全流程管控和混合结构、八大绿色建筑产品等装配式技术实现超高速建造,为徐州城市转型升级注入绿色动能。

原标题:《一周岁了!解码全球首个运行的“光储直柔”建筑丨科创新动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