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拜登结束首次亚太行,美国“重塑中国周边战略环境”恐难如愿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丁铎
2022-05-26 12:54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年近耄耋之年的美国总统拜登5月24日结束了其上任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虽然欧洲安全危机和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但美国5月以来围绕“印太地区”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吸引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拜登此行之前,美国已经为启动“印太经济框架”这一松散的新经济集团做了相当程度的外交准备和铺垫。

当地时间2022年5月20日,韩国平泽市,美国总统拜登乘坐专机抵达韩国京畿道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正式开始对韩国为期三天的访问。人民视觉 图

5月12日至13日,美国与东盟特别峰会在华盛顿举行,美国面向东盟在诸多领域提出了合作倡议和设想。5月19日,拜登在白宫会见来访的芬兰和瑞典领导人,表示全力支持两国加入北约。同一天,民主党人敦促参议院通过对乌克兰的400亿美元援助,使美国过去两个月对乌克兰的援助计划达到540亿美元。拜登在欧亚两线的战略布局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即美国有着足够的战略资源和精力经营“印太”、聚焦中国,同时有效应对俄乌冲突。

美国当前外交重点围绕所谓的“印太战略”展开,“印太经济框架”是核心之一,其背后理念和具体举措都明显带着针对中国的色彩。美韩联合声明虽没有提及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但从拜登访问首尔时的表态可以看出,美国正在推动供应链重组意图使其盟友和伙伴摆脱对中国的依赖。韩国总统尹锡悦表示“经济就是安全,安全就是经济”,这暗示了在美韩全球全面战略联盟关系下首尔可能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印证了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在经贸层面对冲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最新尝试。

访问日本期间,拜登宣布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该框架的13个成员国除美国、印度、日本和韩国外,还包括澳大利亚、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

“印太经济框架”不是包括关税减免等实质性内容的传统经贸协议,在美国不提供市场准入承诺的情况下,亚太国家很难以牺牲本国经济质量为代价,制定符合其条件的更加严格的经贸规则。出于减少美国国内政治障碍的考虑,“印太经济框架”回避了市场准入条款,但仍无法克服美国所谓“印太战略”的不足,即缺乏系统、务实的合作理念和经贸领域可行路径,难以与地区国家国内发展战略有效对接。

亚太地区目前存在多种合作机制。美国现在提出了另一种新选择,但这也可能导致地区国家在评估这些机制上出现更多困惑。拜登任期即将过半,美国将在几个月后举行中期选举。拜登任期结束后,“印太经济框架”的走向和前景可能充满不确定性。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应该不会忘记几年前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留下的深刻伤痕。

5月24日,美日印澳“四国机制”举行首脑峰会,四国未来在先进技术领域的合作引人注目,对其会否人为制造供应链脱钩仍需保持警惕。“四国机制”标榜维护国际秩序和开放自由,但其最显著的特点仍是排他性和对抗性。作为美国同盟体系的补充,“四国机制”在设置议题、塑造地区秩序等方面为美国介入地区事务创造了更多的着力点,也提供了更多机制化保障。

在所谓的“印太战略”发展脉络中,“中国威胁”一直被华盛顿作为议题设置的关键话语。正因如此,中国与一些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被涂上了强烈的地缘政治色彩。当前美国正在故意制造“民主国家对修正主义国家”“守规矩国家对破坏秩序国家”的假象,这着实让人忧心冷战思维在本地区的回潮。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日前表示,“印太战略”本质上是制造分裂的战略、煽动对抗的战略、破坏和平的战略,也是终将失败的战略。这种中国官方对印太战略的强烈批评和直接否定,在近年来的中美关系中相当罕见。

拜登政府为重塑中国周边战略环境所采取的各项举措并非是彼此孤立的。在“印太战略”下,拜登政府推动美国主导的小多边机制更具实质性合作内容,日渐强烈地反映出美国按照自己意图建立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秩序的紧迫感。在安全领域,美国认为中国在东海、南海和台海“破坏现状”,中国为维护领土主权、海洋权利和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被美国视为对现状和秩序的“破坏”。但此种判断完全不是基于对现状本身的历史经纬和是非曲直的客观认识,而是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和霸权思想。

在经贸领域,美国在不少场合指责中国对周边国家进行经济胁迫。但纵观这些年的国际实践,不难发现,正是美国频繁以税收和金融为武器,不时对他国实施单方面制裁,或将苛刻的政治条件附于经济援助之下。

当今世界正处于艰难时期,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供应链危机开始凸显。任何地区合作框架都应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增进地区国家间互信与合作。正如王毅外长5月22日会见记者谈到“印太经济框架”的评价标准时指出的,标准应是“三个应该三个不应该”——应该推进自由贸易,不应该搞变相保护主义;应该有助于世界经济复苏,不应该破坏产业链稳定;应该促进开放合作,不应该制造地缘对抗。

中国不排斥周边国家同美国深化经济合作,但如果“印太经济框架”成为美国制造经济脱钩、技术封锁、产业链断裂、加剧供应链危机的政治工具,可以预见,这条道路绝不会给地区国家带来真正的繁荣和共同发展。

(丁铎,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