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6岁网红自杀,撕开全网最恶心的内幕
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最近,一位刚满16岁的女生,自杀了。
凯莉雅·珀西。
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她风靡一时的表情包你或许见过。
她其实是一名儿童选秀明星。
3岁起,就被母亲报名参加了选美比赛。
十几年来一直在各种选美巡回赛中,夺得了许多冠军奖杯。
后来又参加了儿童选美的真人秀,吸引了一批粉丝。
然而,在电视上的光鲜亮丽之下,这个16岁女孩似乎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虽然她的死因并没有公开,但舆论的矛头全都指向了一件事——
儿童选美。
就连国内网友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为什么要有儿童选美这种东西」
儿童选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儿童选美,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920年代,美国各地就开始举办「寻找最美儿童」的活动。
不过,那时的选美很简单。
没有化妆,没有戴假发,没有过度的竞争策略,甚至不需要支付报名费。
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刺激旅游,让家长带孩子来当地消费。
1920年代的儿童选美游行
儿童选美真正形成系统的产业化,是在1960年代。
选美方式逐渐向成人选美靠拢,增加了各种才艺表演等项目。
积极地鼓励儿童化妆,戴假发、假牙、假睫毛,在舞台上做性感的舞蹈动作。
随着电视机、互联网的陆续发展,儿童选美的市场越来越大。
20世纪末,美国的儿童选美行业价值估计为10亿美元,每年举行的选美比赛超过3000次。
据统计,每年约有25万名儿童参加,行业年收入可达200亿美元。
来自维基百科
在电影《阳光小美女》中,就还原过儿童选美比赛中的「盛况」。
娇小可爱的面孔,全都顶上了成年人的浓妆艳抹。
戴上时髦的假发,夸张的假睫毛,穿上闪亮的连衣裙。
还都得摆出职业化的选美笑容,犹如复制粘贴。
美国还有一档颇受争议的儿童选美真人秀——《选美小天后》。
节目里,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看起来更「有曲线」,特地给孩子订做假胸假臀。
这个小女孩只有4岁。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在舞台上更有辨识度,将孩子打扮成《漂亮女人》中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妓女角色。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在漫长的节目中保持精力,直接给孩子喝勾兑了红牛的功能性饮料。
而早就有专家警告过,给发育中的孩子喝这类饮品无异于给她们服下「慢性毒药」。
除了在妆容和身形上下功夫,有的家长直接动起了「整容」的歪心思。
曾有媒体曝光过,有个母亲亲手给8岁的女儿打除皱针。
在医学上,给未成年人注射肉毒杆菌只会影响发育,且增加面部变形的风险。
这些家长们,为什么要置孩子的健康成长于不顾,而前仆后继地将她们推向这个怪象丛生的选美圈?
凯莉雅的母亲,曾说过自己将女儿送上儿童选美舞台的原因:
希望用训练和表演锻炼女儿的人格,让她更有自信。
她年轻时是一名职业模特。
从凯莉雅3岁起,就对女儿进行严格的训练,保持体型,增强柔韧,练习体态。
但是这份期盼显然放错了方向。
凯莉雅曾多次被媒体报道过,可能患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为从小就被灌输要参加选美获得成功的理念,以及家人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
让她一直处于高度的焦虑。
在凯莉雅死后,母亲的反应出乎意料。
她不断在网络上发着女儿登台的照片,表示「希望女儿再回来参加比赛」。
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
母亲怀念的不是女儿,而是那个能够参加儿童选美的女儿。
她早早地剥离了女儿的孩童年代,转用成人世界的法则取而代之。
口口声声说着「为了孩子好」,其实不过是将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包装成商品来满足一己私欲。
全然不知,伤害最大的依然是自己的孩子。
儿童选美,实则是一个满足成年人名利欲的畸形秀场。
而凯莉雅的遭遇,只是整个「儿童选美」畸形面的冰山一角。
美国庞大的儿童选美市场,以及不可估量的附加价值,很难不让许多家长心动。
要想让孩子尽快满足比赛的要求,那么方法只有一个——「催熟」。
于是,父母即必须很早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导。
就像《阳光小美女》中,父亲提醒女儿不要吃心爱的冰淇淋,因为会发胖。
小小年纪,就品尝到了身材焦虑的苦。
现实中,被称为「选美小皇后」的美国小孩萨瓦纳·杰克森,从出生10个月起就参加选美比赛。
两岁时,母亲为了顺应选美风气将她晒成了小麦色。
三岁时,就拿了近百个选美冠军。
有人质疑母亲虚荣心作祟,但她却坚称女儿乐在其中。
还有许多孩子,都会在舞台上拙劣地搔首弄姿。
她们很可能并不明白这些动作的真实含义。
只是努力地遵循父母的引导,博得一场欢笑或者喝彩。
青少年心理学家席德·布朗曾说:
当大人告诉一个6岁的小女孩表现得像16岁的姑娘时,就是在告诉她要像成年人那样「性感诱惑」,让小女孩这么小就关注性发展,本质上就是一种「性化」
而孩童从中学到的就是,想要成功,就要先将自己性化。
性,将成为她意识中获得成功的必要手段。
浓妆艳抹、烈焰红唇、露大腿、扭屁股……
一系列要求都在无形之中塑造着孩子们畸形的审美观。
除了审美,还影响着她们的行为习惯。
十多年的台前幕后,使得不少小孩能够习惯性地露出职业化的笑容。
让她们过早地处于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过早地尝到名利的诱惑。
也过早地暴露在媒体与舆论的浪潮之中,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最可怕的,还有对性犯罪的助长。
美国主持人雪梨·谢尔普德曾批评制作了《选美小天后》的TLC电视台:
「如果你认为恋童癖者不看这个节目,那你就是非蠢即坏。」
就连卡戴珊也公开发言称,TLC电视台走得太远了。
曾有位名叫弗兰克·坎宁曼的儿童性侵犯被捕。
他供述称,自己将《选美小天后》这样的儿童选美节目,当作自己的「色情片」。
1990年代,还发生过一起震惊全美的选美儿童被害事件。
琼贝妮特·拉姆齐是当时美国最著名的儿童选美皇后,被称为「美国小小姐」。
她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也成为恋童癖眼中的猎物。
在1996年圣诞节,她在家中遇害,年仅6岁。
身体有被殴打的痕迹,尸检还发现死前有被性侵。
直到2019年,凶手才落网。
将孩子性化和媒体化,就等于是将孩子暴露在潜在的危险之中。
越来越畸形的儿童选美节目,便是助长这种危险的最大帮凶。
精美包装的儿童选美,其实就是对儿童的一种变相剥削。
小小年纪就被暴露在男性凝视的环境下,而加上有如家常便饭的「性化」选美活动,很容易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利欲熏心的大人,为了眼前的利益,毁掉了数以万计的小孩。
然而,近年来,这种儿童选美的风潮也刮向了国内。
从最早的儿童走秀,到后来的儿童车模,甚至还出现了「儿童维密秀」。
虽然国内儿童选秀没有像美国那样形成庞大产业链,但衍生而来的消费儿童的现象也同样值得关注。
比如当下成为流量密码的「晒萌娃」。
摆出可爱的姿势,做出可爱的表情。
看似晒娃,其实是靠晒娃带货。
当在亲子关系中加入利益关系,就很容易变成一种不平等的剥削。
就像2019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童模被踢」事件。
一个走路还不稳的小女孩,因为拍摄失误就被妈妈狠踢一脚。
事后妈妈没有安慰,只是严厉地让孩子继续拍摄。
之后网友还扒出更多黑历史。
孩子闹情绪不想拍,妈妈就拿着衣架威胁;姿势不对,抬手作势就要打。
比起妈妈的严厉,小孩子的反应更让人心疼。
也不哭闹,只是乖乖配合完成拍摄。
小小年纪,似乎早就对家长的暴力手段习以为常。
在《阳光小美女》有一个镜头让鱼叔印象深刻。
一个浓妆艳抹的小女孩,登台表演时,露出了职业性的笑容。
一转身,一个嫌弃的表情在脸上一闪而过。
这样一个细节,显然就是孩子对这一切的厌恶。
从儿童选美,到萌娃带货,本质上都是将血缘关系变成了不平等的利益关系。
世界各地,其实都有对童工的法律保护,即禁止用人单位聘用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然而,儿童选秀,却从来不受童工法的约束。
为了保护孩子,许多国家已经在纷纷呼吁禁止儿童选美。
2013年,法国就通过了禁止16岁以下儿童参加选美的法案。
倡议者介绍说,这既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大大减少儿童性犯罪的土壤。
培养孩子的人格,锻炼孩子的心智,提升孩子的自信,可以有很多健康的办法。
这其中,绝不会有将孩子过早地性化和追逐名利。
儿童选美,本质上就是对孩子的剥削和消费,俨然一种阳光下的犯罪。
作为家长,尽心守护她们的童心,才是自己应尽的职责。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原标题:《16岁网红自杀,撕开全网最恶心的内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